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9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10年春、夏、秋季对黄河口半滑舌鳎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3次资源调查,对半滑舌鳎生物学特性、资源状况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保护区内半滑舌鳎资源量约为12.29t,夏季约为143.04t,秋季约为36.8t;夏季半滑舌鳎的肥满度最高;与历史资料相比,半滑舌鳎平均全长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2.
董严波  宋娜 《长江蔬菜》2023,(12):22-24
中部地区较多小丘岭地形,且土壤相对贫瘠,因种植条件较差,种植收益低,难以实现大规模种植,很多地方出现全年抛荒或单季抛荒现象。相比粮食作物,油料作物需水需肥量小,相对产值较高,且生长季节较短。黄豆、高粱、红薯—菜油两用油菜轮作模式,既能通过黄豆种植提高土地肥力,且高粱、红薯等耐旱作物能抵抗夏季高温干旱不出现减产现象,又能通过冬季种植菜油两用高产油菜,破除冬闲田抛荒瓶颈。笔者于2022年,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军山街官莲湖基地进行试验和实践,总结了菜油两用油菜、黄豆、红薯、高粱等作物轮作模式,在改良土壤的同时,实现年均667 m^(2)产值不低于5000元,可作为蔬菜周年种植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3.
以山药粉、低筋面粉和鸡蛋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对山药饼干进行配方设计。结果表明,山药饼干的最佳配料比例为:山药粉10%、蛋液30%、白砂糖30%、黄油35%、盐0.7%、奶粉5%、小苏打0.5%(以低筋面粉的量为100%,其它成分与面粉的比值为配方比例)。  相似文献   
34.
香鱼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香鱼是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的一种珍稀名贵经济鱼类,本实验比较分析了香鱼养殖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长度为445 bp的控制区部分序列上,鳌山卫养殖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0.198 4±0.092 4)和核苷酸多样度π(0.000 8±0.000 9)显著低于东张水库野生群体(h=0.810 5±0.067;π=0.002 6±0.002 0),两群体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F st=0.447,P=0);单倍型邻接关系树的拓扑结构简单,未呈现明显的地理谱系结构,日本香鱼个体与中国香鱼亲缘关系较远;东张群体的历史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其可能经历过近期的群体扩张事件。无论是养殖群体还是野生群体,中国香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5.
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纪东平  卞晓东  宋娜  高天翔 《水产学报》2014,38(9):1399-1409
为研究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的摄食生态,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逐月采集荣成俚岛近海482尾大泷六线鱼,对其进行胃含物分析。结果发现,大泷六线鱼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摄食的饵料生物有10个类群,主要摄食鱼类,其次是多毛类、虾类、海藻类、蟹类和口足类等。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外,春季还摄食蟹类和多毛类,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鱼类,冬季摄食多毛类的比例最高;体长80 mm的大泷六线鱼喜食虾类和端足类,体长80~119 mm个体喜食多毛类、口虾蛄幼体和虾类等,而体长119 mm个体主要摄食鱼类、虾蟹类。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夏季摄食强度最高,冬季最低(不停食);体长80 mm个体摄食强度最高,随体长增加摄食强度逐渐下降,体长180 mm以上的个体又随体长、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升高。通过DNA条形码对大泷六线鱼的6个饵料生物样品进行鉴定,其中,4个饵料生物样品鉴定到种,1个样品鉴定到属,1个样品鉴定到科。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构建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中表达GTP-环化水解酶II基因Vmgtp1的敲除载体,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进行基因敲除分析目标基因的功能,为全面解析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并为有效控制苹果树腐烂病的方法技术和药剂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笔者实验室苹果树腐烂病菌转录组数据的分析比对得到GTP-环化水解酶II基因Vmgtp1(暂命名),该基因在接种5 d后,在病组织中表现出一定的上调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与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相关。采用Double-joint PCR方法,将目标基因Vmgtp1的上游片段UP、下游片段DOWN及筛选标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h)进行片段融合。对得到的PCR产物及质粒pHIG2RHPH2-GFP-GUS进行双酶切,通过T4连接酶,将片段UP-HPH-DOWN连接到质粒pHIG2RHPH2-GFP-GUS上,转化到JM109菌株中,挑取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得到含有hph的Vmgtp1敲除载体,再利用PEG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抗潮霉素的突变体,然后用4对引物对突变体进行PCR检测及Southern Blot验证得到敲除突变体,最后对敲除突变体及野生型菌株03-8进行菌落颜色、菌落大小、繁殖体产生情况等表型分析和接种在离体苹果烫伤枝条上观察病斑大小的致病性检测,对检测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通过上述方法成功构建了表达GTP-环化水解酶II基因的Vmgtp1敲除载体,并利用PEG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在苹果树腐烂病菌中进行了转化,共获得101个能够在含潮霉素PDA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菌株,经过PCR及Southern Blot对101个突变菌株进行分析验证,得到1个敲除突变体,编号为ΔVmgtp1-90。在PDA培养基上,敲除突变体ΔVmgtp1-90与野生型菌株03-8相比,ΔVmgtp1-90菌落平均生长速率为11.33 mm?d-1,03-8平均生长速率为24.67 mm?d-1,突变体菌落生长速率明显变慢,颜色变浅,气生菌丝稀疏;ΔVmgtp1-90光照培养40 d仍无繁殖体的产生,而03-8光照条件下培养15 d后就能产生繁殖体,30 d后有分生孢子从繁殖体上溢出。致病性检测试验发现,接种ΔVmgtp1-90菌株7 d后,富士苹果枝条上病斑的平均直径为9.3 mm,与之相比,接种03-8的苹果枝条病斑平均直径为24.8 mm,ΔVmgtp1-90致病性显著减弱。【结论】通过基因敲除和遗传转化获得苹果树腐烂病菌中表达GTP环化水解酶II Vmgtp1的敲除突变体ΔVmgtp1-90,比较Vmgtp1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的表型及致病性差异,发现Vmgtp1可能参与调控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生长和繁殖体的产生过程,并且可能在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过程中起作用,但是是否起主要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青岛近岸金乌贼繁殖群体形态特征及遗传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青岛近岸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繁殖群体结构及其结群历时长、产卵期内亲体规格递减的结群现象,运用形态学度量方法结合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青岛薛家岛近岸前、中、后3个不同洄游时期金乌贼繁殖群体的形态特征和遗传分化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亲缘关系并量化差异水平。主要结果如下:形态学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60.067%,低于85%;判别分析(D_A)结果显示, 3个时期繁殖群体的判别准确率介于66.7%~82.1%,两者的散点图结果一致,均显示3个群体未明显占据不相重叠的区域。微卫星标记结果表明, 3个时期繁殖群体的遗传距离D_A介于0.12~0.16,群体遗传分化指数为0.0014~0.0064,利用Structure判断最佳理论组群为1,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近。综合分析认为,虽青岛近海不同洄游时期金乌贼繁殖群体的规格差异较大,但形态学参数差异较小,遗传距离较近且遗传分化水平较低(F_(st)0.05),未呈现明显的群体分化。  相似文献   
38.
宋娜  张开磊 《饲料博览》2023,(5):75-78+82
为了给莒县布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收集莒县2018年以来人间布病数据,并对布病发病趋势、发病原因、发病区域、发病年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以来,莒县累计报告人间布病255例,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人群从羊(牛)饲养、贩卖和屠宰人群向多行业人群辐射,发病病例从2018年涉及的10个乡镇(街道)扩展到17个乡镇(街道),发病区域随养殖区域不断扩大,发病年龄从高龄化逐渐向低龄化发展;从发病季节性看,布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传播。当前,一段时间内莒县人间布病流行有增加趋势,根据对莒县人间布病发病原因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布病的整体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39.
物种的遗传结构对推断群体历史动态如有效群体大小、地理分布变迁、基因流、遗传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序列对采自我国海南和台湾的3个短棘鲾群体进行了遗传学比较研究。结果显示,92尾个体共检测到32个单倍型,其中共享单倍型7个;单倍型多样性指数的范围为0.61±0.12~0.86±0.0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的范围为0.003 3±0.002 4~0.005 3±0.003 4;32个单倍型构建的邻接关系树和最小跨度树均可分为2个单倍型类群,单倍型类群A共有22个单倍型,全部由海南文昌和三亚新村群体构成,单倍型类群B共有10个单倍型,除Hap13外,其余全部由台湾新竹群体构成;台湾新竹群体与海南2个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海南文昌群体和三亚新村群体之间无显著差异;中性检验与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分析的结果均显示,短棘鲾2个单倍型类群可能发生了群体扩张事件,扩张时间分别为52 500~105 000和67 600~135 200年前。  相似文献   
40.
容器育苗现状 容器苗具有苗木质量高,成活率高,成长速度快,种植便利等优点,北欧、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容器苗造林比率就占70%以上。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究和提倡容器育苗,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目前为止容器苗在市场的占有率仅有不到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