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闷黄是黄茶加工中的特有工艺,目前黄茶加工中缺乏专用的连续化、自动化闷黄加工装备。为此,本文设计一种用于黄茶闷黄的专用装备。根据连续化加工需求,设计了闷黄装备的机械结构,核算了装备所需的加热功率和蒸汽流量,并完成了相关部件的选型和样机构建,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理论的温湿度控制算法。温湿度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算法能够精准控制温湿度参数,对比一型模糊控制算法,对扰动的抑制能力更强,控制误差更小。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均方根误差最大值分别为0.4391℃和1.2262%,产品的感官评审结果表明,采用该装备加工的产品符合皖西黄茶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52.
焙火对黄大茶特有品质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选用黄大茶毛茶为原料,在低火(130~140°C)、中火(150~160°C)、高火(170~180°C)三个温度下,分别对其进行焙火处理。利用HPLC法对主要呈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低、中、高火处理后,表型儿茶素(EGCG,ECG,EC和EGC)、苦味氨基酸(Tyr, Val, Lys, Ile, Leu, Phe, Arg和His)、鲜味氨基酸(Asp, Theanine和Gln)和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减少,而非表型儿茶素含量(GCG, C和GC)有上升趋势,但在高火时其含量开始下降,水浸出物含量随焙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结合感官审评结果:低火(130~140°C)焙火有利于黄大茶焦糖香,醇和口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53.
拼配是出口炒青绿茶精制加工过程中的一项作业,通过对不同原料茶的拼合,达到维持产品品质标准化和一致性的目的。目前仍然依靠专家人工设计茶叶拼配比例,主观性较强,工作量大。为了实现拼配比例设计的客观化、定量化,该研究以眉茶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拼配比例预测方法,采用源于黄山、湖北、福建3地的4种典型原料茶拼合了不同比例的茶样,采集了其近红外光谱数据,构建了用于预测拼配比例的4种机器学习模型,分别为AE+Softmax、CNN+Softmax、PCA+Softmax及PCA+PLS,并通过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预设拼配比例评价算法性能。结果表明,基于CNN+Softmax的拼配比例预测方法精度较高,特征维度为40时,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64 3,均方根误差为0.047 2,优于其他方法,经过测试集测试后的性能指标与验证集接近,说明算法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茶叶数字化、智能化拼配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4.
不同遮荫处理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苦涩味重是影响夏、秋绿茶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不同季节的茶园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对茶叶中与茶汤苦涩味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遮荫处理能使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酚氨比比值降低,优化了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同时叶绿素含量也增加,从而提高了绿茶的品质。遮荫处理对于夏茶的影响较大,秋茶次之,春茶的影响较小,且双层黑色遮荫网的效果优于单层黑色遮荫网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