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为了研究条形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焙火工艺的最适宜温度,试验以足火后茶样为材料,设定高温(140℃)、中温(130℃)和低温(120℃)3个不同的温度进行焙火。结果表明,随着焙火温度的升高,各处理样的茶多酚、氨基酸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咖啡碱和多糖的含量减少不显著。中温焙火处理茶样的香气指数比低温处理和高温处理分别高6.09%和43.48%。感官审评结果亦表明,中温焙火处理的条形乌龙茶香气高长,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42.
不同摇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摇青次数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在春、夏、秋3个季节,对同一批次的鲜叶分别进行不同摇青次数处理(2次、4次、6次),并以凉青为对照,然后按照乌龙茶传统加工工艺制得成品茶.经GC-MC检测,结果表明,3个季节中的6次摇青处理均在香气组分数量和香精油总量上高于其他处理,其规律为6次>4次>2次.感官审评结果亦表明,6次摇青处理制得的乌龙茶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对照组,其中秋茶6次摇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3.
闷黄是黄茶加工中的特有工艺,目前黄茶加工中缺乏专用的连续化、自动化闷黄加工装备。为此,本文设计一种用于黄茶闷黄的专用装备。根据连续化加工需求,设计了闷黄装备的机械结构,核算了装备所需的加热功率和蒸汽流量,并完成了相关部件的选型和样机构建,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二型模糊理论的温湿度控制算法。温湿度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区间二型模糊控制算法能够精准控制温湿度参数,对比一型模糊控制算法,对扰动的抑制能力更强,控制误差更小。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均方根误差最大值分别为0.4391℃和1.2262%,产品的感官评审结果表明,采用该装备加工的产品符合皖西黄茶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44.
以不同年份和加工过程中的安茶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儿茶素和茶黄素在储存、加工中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合感官审评,对加工和存放过程中物质变化和感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与茶黄素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和陈化期间均有降低的趋势,储存6年的安茶呈现出明显的陈醇特点。研究结果对于适度陈化安茶,提高产品质量,推动安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前高校实验设备存在重置率高、低效、信息封闭等问题。在分析高校实验平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创建与管理对策,以期有助于搭建新型实验平台,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6.
本文针对绿茶饮料的沉淀问题,分别在茶汤中加入PVP、乙醇、没食子酸、β-CD、甘油、EDTA等外源物及速冻、离心等处理,研究其对绿茶茶汤沉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茶汤中加入PVP、乙醇、没食子酸、β-CD、甘油、EDTA等外源物及速冻、离心等处理对于茶汤的防沉淀都有一定的效果。茶水比1:50的茶汤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乙醇的最佳用量为15%(V/V);PVP的最佳用量为5%(W/W)。  相似文献   
47.
茶饮料防沉淀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茶饮料防沉淀技术,对沉淀形成的原因、化学组成、影响沉淀形成的因素及目前的防沉淀技术进行了总结,对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烤烟生长、化学成分和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处理后,烟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比对照有所增加。浓度为9mg/kg的处理,能降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增加还原糖含量,上部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为2.63%和2.12%,钾素含量分别为1.99%和2.16%,两糖差分别为3.19和3.72,糖碱比值较大,中部叶达9.23,上部叶为5.67。上部叶多酚类物质含量为2.69%。  相似文献   
49.
不同遮荫处理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苦涩味重是影响夏、秋绿茶品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不同季节的茶园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处理,对茶叶中与茶汤苦涩味相关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遮荫处理能使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酚氨比比值降低,优化了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同时叶绿素含量也增加,从而提高了绿茶的品质。遮荫处理对于夏茶的影响较大,秋茶次之,春茶的影响较小,且双层黑色遮荫网的效果优于单层黑色遮荫网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焙火对黄大茶特有品质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选用黄大茶毛茶为原料,在低火(130~140°C)、中火(150~160°C)、高火(170~180°C)三个温度下,分别对其进行焙火处理。利用HPLC法对主要呈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低、中、高火处理后,表型儿茶素(EGCG,ECG,EC和EGC)、苦味氨基酸(Tyr, Val, Lys, Ile, Leu, Phe, Arg和His)、鲜味氨基酸(Asp, Theanine和Gln)和可溶性糖含量不断减少,而非表型儿茶素含量(GCG, C和GC)有上升趋势,但在高火时其含量开始下降,水浸出物含量随焙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结合感官审评结果:低火(130~140°C)焙火有利于黄大茶焦糖香,醇和口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