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3篇
  100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甘肃奶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时期,二是90年代中期欧盟过渡期奶类项目和二期奶类项目的实施,三是新世纪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的深人推行。然而,奶牛养殖上表现出的“三低”,仍然是制约奶业发展的瓶颈——奶牛单产水平低,原料奶质量低,饲养奶牛效益低。  相似文献   
42.
甘肃奶业"十五"期间得到较快发展,但这种在短期内靠高利润发展起来的奶业,"硬伤"较多,特别是在近年来,饲料价格以及其它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双重挤压的市场条件下,我国奶业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前车覆,后车鉴,我们应抓住市场这次波动的机遇,借鉴国外奶业发展的经验,调整  相似文献   
43.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是全国六大牧区之一。甘肃奶业起源可追溯到殷周以前,今敦煌、张掖等地羌人开始驯养牦牛。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人工驯养和有计划地开展品种选育、改良,开始向乳、肉兼用方向发展,成为奶业发展的独特群体。可以说,甘肃省奶业发展在经历了数千年洗礼,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奶业才开始系统地培育奶牛品种并建立奶业生产、加工、销售  相似文献   
44.
中国木薯燃料乙醇原料供需现状和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木薯被我国认为是生产生物燃料乙醇最具潜力的原料之一,但国内生产是否满足现阶段燃料乙醇生产的需要,还存在疑问。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木薯原料供需现状与未来趋势,认为国内木薯生产平稳,未来将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具有对外依存度高,市场波动大,消费主要以木薯淀粉和木薯酒精为主等特点。随着中国淀粉、酒精及其深加工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对木薯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将逐年增长,预测到未来中国木薯旺盛,国内生产难以满足要求。依靠国内供应生产木薯燃料乙醇的目标将难以实现,需要调整相关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45.
粪水酸化储存还田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索酸化储存粪水对农田的施用效果,采用浓硫酸(H_2SO_4)酸化前后的粪水和长期储存前后粪水,开展盆栽试验研究酸化储存粪水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2个对照组:储存前和储存后的粪水,H_2SO_4酸化前和酸化后的粪水,每个处理分别设置4组施加量水平(5%、25%、50%和100%稀释比例的粪水)。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养殖粪水还田,应严格控制粪水还田比例,不宜施加浓度过高的粪水,宜控制在25%~50%施加量。粪水储存有利于土壤总氮(Total Nitrogen, TN)和总磷(Total Phosphate,TP)的固持,储存后土壤总养分(总氮、总磷和总钾(Total Potassium,TK))增加了11.32%~73.16%,SMS(储存60 d的粪水)(100%)处理产量提高了21.22%;粪水经过H_2SO_4酸化处理后,对土壤总养分影响变化较大,TN、TP和TK部分处理呈增加的趋势,HMS(25%)处理产量显著提高了27.94%;在H_2SO_4酸化的基础上储存粪水,土壤TN含量增加十分显著(P0.05),酸化与储存联合处理减少了粪水TN的损失,对于土壤速效养分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尤其对速效N的影响较显著(P0.05),SHMS(粪水+H_2SO_4储存60 d)(25%)处理产量提高了13.63%。该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新鲜粪水、储存粪水、酸化粪水和酸化储存粪水的特性,探讨了畜禽养殖场粪水经酸化储存后的还田应用效果,为粪水还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6.
防治农业固体废物污染,对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农业固体废物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探讨农业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分类方法和基本特征,按照来源、毒性、组分和形态对农业固体废物进行了分类,剖析来源单一与类型多样的双重性、潜在污染与重要资源的两面性、周年持续与季节波动的复杂性等农业固体废物的基本特征。识别农业种植固体废物、畜禽水产养殖固体废物、废旧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初加工固体废物的潜在污染风险。梳理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处理利用代表性法规政策,分析农业固体废物全链条运营和监管体系,提出"分类处理、多措并举,统筹兼顾、绿色循环,减量回用、精准处置"的农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技术路径与模式。该研究可为指导农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处理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7.
甜高粱茎秆乙醇全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内蒙古地区甜高粱种植和甜高粱茎秆先进固体发酵技术,构建全生命周期分析模型,以及甜高粱种植中化肥、农药等的能量投入数据库,对能耗、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能量投入为34 831 MJ/t,乙醇生产阶段和甜高粱生产阶段是主要能耗阶段;甜高粱乙醇的能量产出为46 562 MJ/t,净能值为11 730.97 MJ/t,能量产出投入比为1.34,CO2排放量为93.23 g/MJ.从能源角度来看,利用甜高粱茎秆生产燃料乙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8.
2006年8月18日农业部奶类项目办公室在兰州召开了欧盟二期奶类项目总结会,给执行长达6年(1998-2003年)之久、覆盖全国11个省(市、区)的欧盟奶类援助项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该项目自1992年提出申请,经过过渡期奶类项目实施摸索,1996年5月在北京签署了项目的“援款协议”,又经过1  相似文献   
49.
1 适度规模是奶源基地建设历史经验总结规模是一种生产组织,规模是发展的象征,规模是人的碰撞与进步,规模是科学技术的有效载体,规模提高生产效率,规模产生效益。但是规模也脱离不了历史  相似文献   
50.
本文通过对甘肃奶业的调查研究,针对甘肃奶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组建甘肃乳业集团、抓好奶源基地建设、开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大力推广奶农技术协会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