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加味四君子汤的药效学,试验通过灌服大黄水煎液制备小鼠脾虚症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小鼠一般体征、免疫机能、抗应激能力、胃肠运动和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味四君子汤中,高剂量组可改善脾虚小鼠的体征,显著增加小鼠体重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P <0.05),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鼠体温;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血清中IgM含量、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 <0.05);不同剂量加味四君子汤均能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延长小鼠游泳持续时间(P <0.05),改善常压耐缺氧能力,降低胃排空率,减缓小肠的推进,提高脾虚小鼠尿液D-木糖排泄量和血清淀粉酶活性.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的加味四君子汤能改善小鼠脾虚症状,提高小鼠的免疫机能、抗应激和消化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三氯乙烯(TCE)对黑土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分析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较低浓度(0.5,1,5 mg·kg~(-1))TCE对酸性磷酸酶表现显著促进作用,而较高浓度(10,20 mg·kg~(-1))TCE对酸性磷酸酶表现抑制作用。培养初期除10 mg·kg~(-1)TCE外,其余浓度处理组均对纤维素酶产生不同程度抑制作用。14 d后除0.5 mg·kg~(-1)处理组外,其余浓度处理组对多酚氧化酶均表现抑制作用。较高浓度TCE对有机质以及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中药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药制剂,研究其对仔猪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选取48头(15 d±2 d)"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12 头。在15 d,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仔猪分别饮用自来水、自来水+0.5 g/100 mL复方中药制剂、自来水+1.0 g/100 mL复方中药制剂和自来水+1.5 g/100 mL复方中药制剂。试验期为30 d。所有仔猪于15、29和43 d时进行称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并观察断奶后腹泻情况。另外,每组选取6头仔猪,于15、28、33、38和43 d,经前腔静脉采血,测定部分免疫指标及猪瘟抗体水平。结果显示,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方中药制剂,能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P<0.01),降低料重比及腹泻率(P<0.01或P<0.05),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同时能够促进猪瘟抗体的产生,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因此,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复方中药制剂,能够明显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仔猪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人类活动集中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生态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人群健康状况5个方面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城市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同时结合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健康评价。根据计算出的山东省17个城市生态健康综合评价值和健康状态分级标准,将山东省17个城市分为3类,即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评价结果较合理。该评价结果可为山东省17个城市的生态城市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海藻酸钠包埋磁性生物炭与降解菌DNS32形成磁性炭基菌球(DMBC-P),并将其用于阿特拉津(ATZ)污染土壤的修复,探讨其去除ATZ的效能及促进大豆幼苗生长的能力。研究表明,当海藻酸钠与氯化钙的浓度为2%时,DMBC-P对ATZ的去除能力最强。在DMBC-P投加量为2%、温度为30 ℃、pH=7.3时,其对水体中ATZ的去除率可达到99.99%;并且在pH为3.3~7.3、温度为10~50 ℃以及ATZ浓度为30~140 mg·L-1的环境中,DMBC-P对ATZ的去除性能仍然十分优异且其可以被有效回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DMBC-P进行修复后,该处理下大豆幼苗的生理指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79.14%、45.48%、67.87%和110.78%。研究表明,DMBC-P施用于污染土壤中能够实现ATZ的高效去除和材料有效回收,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污染土壤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外源化学物质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生长和番茄抗灰霉性的影响,将其加入培养基中或喷施到番茄植株上,调查菌落直径和番茄发病程度,比较各种化学物质对灰霉菌生长和番茄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物质诱导番茄抗病性与其抑菌活性无关.20~50mmolL-1的CaCl2,0.5g·L-1的SA和0.5~1.0g·L-1的β-氨基丁酸诱导番茄抗病性显著增强,防病效果达60%;处理后3~5d番茄抗病性最强,其中水杨酸、龙胆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后18d,β-氨基丁酸处理后25d,还出现第2个抗病高峰;相关性分析表明,抗病化学诱导物处理改变番茄抗病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具一定的相关性.适宜浓度的抗病化学诱导物可诱导番茄抗灰霉性显著提高和产生"二次抗性",这种作用与其诱导的PAL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