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38篇
  32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21.
以蛋白粉为载体,科学复配无机元素,施用后对大豆增产效果明显.与等量无机肥料处理相比,增产幅度22.2%,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该种蛋白粉肥料,能够明显提高大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与等量无机肥料处理相比,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3.5%和1.3%.  相似文献   
122.
李艳军  张小均  孙磊  孙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24-8125
[目的]比较新疆不同年代棉花品种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积累的差异。[方法]以新疆不同年代的4个棉花主栽品种(kk-1543、新陆早1号、新陆早8号和新陆早13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各棉花品种在盛花期、盛铃期和始絮期的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早期品种kk-1543在盛花期具有明显光合优势,而现在品种新陆早13号在盛铃期和始絮期具有明显的光合优势。3个时期中,新陆早13号的单叶日平均光合速率较高,新陆早1号较低。从苗期至初花期4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为:kk-1543>新陆早13号>新陆早8号>新陆早1号。各品种的经济系数次序为:新陆早13号>新陆早8号>kk-1543>新陆早1号。[结论]近期品种和现在品种在盛铃期和始絮期光合速率较高,是其早熟不早衰及皮棉产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3.
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鸡蛋中地克珠利含量的方法,并研究了地克珠利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健康高产蛋鸡给予1mg/L 0.5%地克珠利溶液,集中饮水给药,连续给药12d,采用UPLC-MS/MS测定给药期间和停药后不同时间鸡蛋中地克珠利的残留量,用WT1.4软件计算地克珠利的弃蛋期。结果表明,在给药期间,蛋清、蛋黄和全蛋中地克珠利残留浓度呈上升趋势,在第12d时浓度达到峰值,且在蛋黄中残留量高于蛋清。停药后,地克珠利在蛋清、蛋黄和全蛋中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6.93d、2.57d和1.78d,地克珠利在蛋清中消除最缓慢。本试验通过研究地克珠利在鸡蛋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首次确定地克珠利在鸡蛋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240 μg/kg,弃蛋期从给药第5d至停药第8d,共16d,为蛋鸡安全用药和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4.
为研究六羟基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及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及其抗氧化性。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探讨六羟基黄酮对四种常见有害菌的抑菌能力|以维生素C(VC)为对照,应用水杨酸法和DPPH法,测定六羟基黄酮对羟基自由基(·OH)和DPPH的清除率,判断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1)六羟基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及沙门氏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浓度为100 mg/mL时抑菌效果最好|(2)六羟基黄酮对奇异变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3.30 mm,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 mg/mL|对大肠埃希氏菌抑菌圈直径为19.80 mm,最小抑菌浓度为0.6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6.64 mm,最小抑菌浓度为0.25 mg/mL|对沙门氏菌抑菌圈直径为14.01 mm|最低抑菌浓度为2.5 mg/mL|(3)六羟基黄酮对·OH最高清除率为86.67%|对DPPH的最高清除率为96.69%。试验结果表明,六羟基黄酮对四种有害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在饲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六羟基黄酮|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抑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25.
利用成都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水稻发育期和气象资料,在研究水稻灌浆期天数与水稻前期气象因子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稻灌浆期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回代和试报结果均与实际观测值相接近,可在水稻进入抽穗期后实现对灌浆期天数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低温贮藏过程中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单萜组分和含量变化趋势,从更加全面的代谢物角度诠释玫瑰香气成分变化规律,为更好地研究贮藏期间葡萄风味品质的变化和最佳贮藏条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优新葡萄品种‘瑞都红玫’和‘瑞都早红’为试材,选取健康果实预冷至-1—0℃,放入PE葡萄保鲜膜中,封口入库((2±1)℃,90% RH)。每15 d取样一次,共取样3次,常规方法测定果实理化指标和外观品质指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测定果实中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单萜类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低温贮藏过程中,两个品种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失重率、烂果率、落粒率和果梗褐变指数随着低温贮藏时间延长而升高,果柄耐拉力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化合物分析结果显示,里那醇、β-月桂烯、β-cis-罗勒烯、柠檬烯、cis-呋喃型氧化里那醇和香叶醇等是两个葡萄品种的主要游离态单萜成分;而主要糖苷结合态单萜有里那醇、β-月桂烯、香叶醇、香叶醛、β-cis-罗勒烯和橙花醚等。低温贮藏过程中,总游离态单萜含量显著降低,28种游离态单萜的变化趋势聚为4类;相较于贮藏初期,大部分游离态化合物含量呈现降低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香叶酸(M28)、橙花醚(M14)、里那醇(M16)和4-松油烯醇(M17)等游离态单萜可以作为不同贮藏时间样品区分的主要贡献差异单萜成分。各个糖苷结合态单萜在贮藏过程中也表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总结合态单萜含量与游离态单萜呈现相反的趋势。结合态氧化玫瑰是区分两个品种的主要标记物。【结论】‘瑞都红玫’低温耐贮性优于‘瑞都早红’;低温贮藏会引起游离态单萜含量显著降低;游离态香叶酸、橙花醚等化合物可以作为不同时间贮藏样品区分的主要成分;结合态氧化玫瑰可作为品种区分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7.
1997年香妃为母本,与‘红宝石无核’葡萄品种进行杂交,得到84株杂交后代,单株结果后,从中选出一个优株,连续3年母株观察,表现无核,果粒较对照  相似文献   
128.
对江苏省水生蔬菜的生产、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江苏水生蔬菜生产在全国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在江苏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因城市建设征用水生蔬菜生产用地、生产中对选留种重视不够和对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不深入等导致种质资源流失、病虫害多发及品种退化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种质资源保存圃、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保存优良种质的措施,以及加强种质资源优良性状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9.
在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产量对土壤水分具有一阈值反应,只要土壤水分不低于田间持水率的60%,适度控制土壤水分对番茄产量影响较小,并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不同采摘时期的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和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30.
以桑树品种育71-1枝条为材料,通过硬枝扦插人工诱导生根,研究并分析了这一过程中插穗顶芽下皮层(上部皮层)和基部皮层的含水率、营养物质、渗透调节物质等的动态变化以及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扦插生根过程中,上部皮层的含水率无明显变化,而基部皮层的含水率先稳步升高后趋于稳定;插穗基部皮层的可溶性糖、脯氨酸、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呈现先急剧下降后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上部皮层的表现类似;插穗基部皮层的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升—降—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呈现波浪式上升,内部氧化酶类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生根过程密切相关;而上部皮层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变化不大,IAAO和PPO的活性在第12天后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硬枝扦插生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的拐点出现在第3、6、12、18天,与愈伤组织诱导期、不定根诱导初期、不定根形成期、不定根伸长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