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6篇
  14篇
综合类   56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茶园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和田间改良试验,研究了茶园土壤pH对土壤中水溶态氟和交换态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培养下,当土壤pH由4.0降至3.5时,土壤水溶态氟含量迅速升高,当pH值在4.0~5.0之间时,水溶态氟含量较为稳定,之后随着土壤pH升高水溶态氟含量增加;交换态氟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大致相反,且pH对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氟的影响比0~20 cm土层显著,对水溶态氟的影响比交换态显著,在强酸性土壤条件下对有效氟含量的影响比酸性条件下显著。田间试验结果与之基本一致,以pH 5.0为基点,随土壤pH值的上升或下降,两层土壤水溶态氟含量均增加,其中pH值降低对土壤水溶态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2.
添加含钙化合物对茶园土壤pH及有效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长期饮用高氟茶可引起饮茶型氟中毒,拟通过探明茶园土壤有效氟的调控机制,为治理土壤氟污染并降低茶叶中氟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湖南某茶园0~20 cm和20~40 cm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培养,研究不同形态和添加量的钙离子对土壤pH和有效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0~400 mg/kg Ca2+[Ca(NO3)2]和100~1000 mg/kg Ca2+[CaCl2]后2层土壤pH由4.0降至3.5~3.7,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明显增加;添加60~1400 mg/kg Ca2+[Ca(OH)2]时,随Ca(OH)2添加量的增加,2层土壤pH分别升至5.13、5.23,土壤水溶态氟含量呈现先增加再降低最后增加的趋势;添加3种形态含钙化合物均降低土壤交换态氟含量。当土壤pH在3.5~6.0间变化时,以pH 5.0为拐点,土壤pH降低或升高水溶态氟含量均增加,土壤酸化时尤甚。因此,可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白云石粉、Ca(OH)2,在偏碱性土壤上施用Ca(NO3)2、CaCl2,调整土壤pH至5.0左右,以有效降低茶园土壤有效氟含量。  相似文献   
53.
蔡哲  谭桂容  孙力  曲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22-16825
[目的]研究吉林地表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法]利用1960~2000年吉林省45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松花江辽河流域56个水文站的逐月径流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41年来地表径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松辽流域径流量在20世纪60~70年代径流量呈持续偏少状态,80年代开始年径流量缓慢增加,进入90年代,年径流量有明显的波动变化,但整体趋于减少;EOF分析表明,松辽流域径流量自南向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中心梯度较小,径流变化分布均匀;MK突变检验结果显示,80年代前和90年代后期松辽流域年径流量具有较大波动。吉林省地表径流量对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较明显,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且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分析主要江河流域径流量与气象要素变化关系基础上,建立了流域地表径流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统计预测模型,得到的径流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好,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可以对相应流域地表径流量的变化进行预测评估。[结论]该研究为吉林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解决多点生产同一卷烟产品的均质化评价问题。[方法]通过利用欧氏相似系数对2个卷烟品牌A(三类烟)、B(五类烟)在2009~2010年的常规质量检测数据中的4类指标集进行均质化评价。[结果]利用4类指标集的欧氏相似系数评价与消费者调研的相似度评价的结果一致;主厂内批间相似系数大于0.90,主厂F1与除了F3之外的12个厂家的欧氏相似系数也均大于0.90,大于0.87的可接受值,F1与F3的欧氏相似系数也达到了0.83的较高水平;F1与F3欧氏相似系数低于可接受值0.87主要是由烟气水分、烟碱氮、烟碱量、端部落丝量、吸阻、总通风率、含末率、含水率8个指标导致的;A、B两品牌的欧氏相似系数在各生产点间的趋势完全一致,即相似系数最高的厂家是F5与F6,相似系数最低的厂家是F3与F9;从各个厂家平均欧氏相似系数来看,最高的厂家是F5、F6、F8,最低的厂家是F3。分析F3与F9的情况,烟气水分、端部落丝量、总通风率、含末率、含水率5个指标是引起两品牌各自差异的主要共同指标。[结论]欧式距离分析是评价多点生产同一卷烟产品质量均质化程度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选择某烟草集团所有品牌(包括4个品牌)、A品牌、B品牌卷烟为研究对象,测定496个卷烟样本的烟气烟碱量与烟气焦油量,分析这2个指标在3个处理中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用烟气烟碱作为因变量、烟气焦油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同归分析,3个处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0.802、0.742,3个处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665、0.643、0.55,说明这2个指标在3个处理中相关性较大.所有品牌、A品牌、B品牌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299+0.121x、y=-0.327+0.12 1x、y=-1.079+0.184x,3个回归方程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可以将这3个回归方程作为比较理想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6.
阐述了武汉市盘龙城遗址公园的绿化特色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盘龙城古遗址保护的因素提出了遗址公园建设相应的对策,旨在树立正确的遗址绿化和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57.
基于改进惯性矩算法的冷鲜猪肉新鲜度激光散斑图像检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探究激光散斑技术检测冷鲜猪肉新鲜度的可行性,用660和465 nm 2种波长的激光对宰后24 h的猪肉样本在7 d内的激光散斑图像进行采集。以时间序列散斑(time history of speckle pattern,THSP)图像的惯性矩(inertia moment,IM)作为散斑活性,研究冷鲜猪肉散斑活性随货架期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2种波长不同行的选取对IM值的影响,发现不同波长其奇偶行IM的规律不同,并针对传统IM算法容易出现异常值、稳定性差等缺点提出3点改进:设计排序算法动态选择散斑活性最高峰及周围2个相邻行,依此计算样本IM值;改进共生矩阵的修正矩阵计算方法;改进非零元素偏离对角线距离的计算方法。结果显示,改进方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异常值干扰,冷鲜猪肉散斑活性随货架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根据测得的挥发性盐基氮值(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和散斑活性IM值建立猪肉新鲜度等级预测模型,结果显示465 nm波长的激光判别效果要好于660 nm激光,其训练集和预测集的识别率能达到87.5%和89.29%。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激光散斑技术检测冷鲜猪肉新鲜度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禽蛋蛋壳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蛋蛋壳品质对于新鲜蛋、种蛋及蛋制品均是重要参数,而实现蛋壳品质的智能化检测是禽蛋生产、经营和加工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不仅可保证禽蛋的品质、提高禽蛋的利用率,也是实现禽蛋商品初加工处理自动化和规模化的前提条件,具有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综述了红外光谱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敲击振动分析技术在禽蛋蛋壳品质无损检测的研究进展,从实际应用角度分析各项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对蛋壳品质在线检测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不同强度的磁场处理对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为0~795 mT处理油菜种子,将会增大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在620~795 mT对油菜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最佳的促进效果。当磁场强度超过795 mT时,会对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正>2019年3月17日~4月16日期间,KIFA各品类合计供货总量8368.17万支,较上期增加2698.35万支,增幅32.2%。拍卖成交总量8145.68万支,成交率97.34%,较上期上升0.3个百分点,综合交易均价0.78元/支,较上期下跌0.68元/支,降幅明显。3月17日~4月16日供货及购买情况本期日均参与交易的供货商1985户,较上期增加149户;日均供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