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42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12篇
  32篇
综合类   283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06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从完整的小麦种子和它的离体胚成功地诱导出了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基中2,4-D、VB_1和肌醇的浓度影响植株再生频率。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500mg/L 水解酪蛋白促植再生。KT 对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有抑制作用。不同品种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能力相差很大,京红8号的植株再生频率较高,为76%。  相似文献   
22.
白酒糟与菊芋渣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青贮原理将白酒糟和菊芋渣混合进行固态发酵,二者按照不同鲜质量比发酵10、30、60 d时,分别考察营养成分、木质纤维含量和发酵特性的动态变化,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发酵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当白酒糟和菊芋渣以1.2:1和1:1.5比例发酵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相对饲用价值和生物降解潜力较高。发酵过程中pH值、乳酸和氨氮含量等特性参数均处于优良青贮品质范围,V-score评分均为优等。白酒糟或菊芋渣单独发酵期间主要以变形菌和厚壁菌门细菌为主,混合发酵时则演变为以厚壁菌门、乳杆菌属细菌为主。总之,白酒糟与菊芋渣能通过生化互补特性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质青贮,综合考虑糟渣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处理效率等因素,实际生产中建议以1.2:1比例混合青贮发酵30 d为宜,可获得良好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23.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海南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了威胁,分析了海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情况,并提出加强海南外来入侵生物检疫体系的建设、提高全民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意识、健全外来生物入侵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预警系统、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加强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究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基因在牦牛内的遗传多态性,为进一步揭示牦牛群体间遗传分化、开展牦牛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以及HSL基因在牦牛物种中的定位、表达调控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和巴州牦牛共92头牦牛的HSL基因部分外显子I进行SmaI酶切多态性分析;统计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大小,进行卡方(χ2)适合性、独立性检验,并计算纯合度、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态参数。【结果】3个牦牛群体在HSL基因外显子I具有SmaI酶切多态性,在该酶切位点存在AA、AB和BB 3种基因型。3个牦牛群体均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而BB基因型只在巴州牦牛中检测到。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而巴州牦牛AB基因型频率最高;A等位基因频率在3个牦牛群体中均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为优势等位基因。适合性检验表明3个牦牛群体在该酶切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独立性检验表明九龙牦牛与麦洼牦牛、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0.01<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而麦洼牦牛与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测序分析表明,HSL基因外显子I第70位(从PCR产物测序片段的5′端计数)发生了单碱基突变(G→A),并导致了编码氨基酸由甘氨酸(G)变为精氨酸(R)。【结论】牦牛在HSL基因外显子I内具有SmaI酶切多态性,其多态性是因所分析序列内一单碱基突变(G→A)所致,该碱基转换导致了氨基酸由甘氨酸(G)变为精氨酸(R);在该酶切位点,九龙牦牛、麦洼牦牛和巴州牦牛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九龙牦牛与麦洼牦牛、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显著(0.01<P<0.05)和差异极显著(P<0.01),而麦洼牦牛与巴州牦牛之间表现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5.
针对云南宾川白肋烟晾制期间空气湿度偏低,晾制进程较快,物质转化不充分的问题,以TN 86为材料,研究晾房围护遮阳网、黑膜和麻片等物理保湿措施对晾制环境、晾制进程、调制后烟叶质量和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物理保湿方法均能增加晾房内的湿度,减缓烟叶水分的散失速率,延长烟叶的调制时间,并降低调制后的烟叶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香气物质含量,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处理间上部叶的中性香气物质的含量总量表现为:遮阳网>黑膜>麻片>对照.遮阳网、黑膜和麻片处理的烟叶中性香气物质的含量比对照分别高出102.74%,88.73%,50.24%,遮阳网、黑膜和麻片处理的烟中叶除新植二烯外的中性香气物质的含量比对照分别高出194.21%,45.90%,28.23%.晾制期间晾房湿度与调制后烟叶各类香气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云南通海蔬菜区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云南省蔬菜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云南省通海县蔬菜区土壤样品和蔬菜样品中重金属及农药残留,评价环境质量。[结果]蔬菜种植区大部分土壤中Pb、Hg、As、Cr含量在评价标准范围内,个别区域Cr含量在警戒线范围内。总体上,土壤Pb、Hg、As、Cr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为0.64,小于0.70,污染等级属于安全级别。土壤农药残留检出氯氰菊酯和氯氰戊酯浓度分别为0.063 6、0.017 4 mg/kg。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百菌清浓度0.037 mg/kg。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低于国家标准(4 mg/kg)。[结论]通海县蔬菜地土壤环境和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较理想。  相似文献   
27.
可以开发为植物源除草剂的十种植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外植物源除草剂研究和发展现状以及发现的具有他感作用的物质,着重介绍了十种具有开发价值的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猪毛蒿、烟管头草、核桃、飞机草、豚草、芒萁、蟛蜞菊、胜红蓟、桉树属植物、核桃楸及其各种化感植物的作用物质、产生途径以及生化特点。展望了一些具有开发成为除草剂的天然先导化合物的物质。  相似文献   
28.
试验结果表明:空间诱变甜椒的3个营养品质性状(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在M3代的变异趋于稳定,株系内的株间变异均小于株系间变异,果实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在群间的差异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群间的差异显著;维生素C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糖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糖酸比呈显著正相关。宜筛选单株果实维生素C含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适中的株系。优选的株系为A6、A7、C7、B2、B6、B1、A5、C5、B7、C4、A3、B5、A4和C6。  相似文献   
29.
莱氏野村菌Nr0815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莱氏野村菌Nr0815对不同龄期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测定莱氏野村菌菌悬液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的致病死亡率。【结果】从校正死亡率来看,对同一龄期斜纹夜蛾幼虫接种时,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随着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接种浓度间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龄期间的校正死亡率在10~7 m L–1接种密度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10~3~10~6和10~8 m L–1接种密度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以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最高。从致死中密度来看,不同龄期的致死中密度LC50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5)。且龄期敏感性随龄期的增大而减弱;对2~5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2.63±0.25)×10~4、(4.79±0.18)×10~5、(8.04±0.21)×10~5、(2.20±0.25)×10~6 m L–1。从致死中时来看,接种密度为2.18×10~8 m L–1时,对2~5龄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4.72、6.24、6.09、6.88 d。【结论】莱氏野村菌Nr0815对斜纹夜蛾2~5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致病效果,且对2龄幼虫的致病力最强。  相似文献   
30.
要:为探究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及对应气温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及信噪比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滇西地区保山坝区1978—2021年5-9月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及对应气温的变化趋势和43年来的气候突变情况。研究发现1978—2021年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5-20cm地温和气温升温极显著(P<0.01),平均每10年分别升高0.367℃、0.364℃、0.353℃、0.376℃和0.372℃,5-20cm地温气候倾向率和气温倾向率相差不大。通过对1978-2021年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耕作层地温与气温变化趋势均为由“冷”至“暖”,70年代-90年代呈波动下降趋势,90年代后期至今显著上升,其中,5-20cm地温和气温信噪比分别为0.927、0.956、1.229、1.087、1.079,即5-10cm地温未发生突变现象,而15cm地温、气温均在2019年发生气候突变,20cm地温在2014年发生突变。研究表明保山坝区耕作层地温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并都呈上升趋势,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地温与气温的相关系数逐渐减小。保山坝区玉米生长季期间耕作层地温的上升,有利于玉米根系生长和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