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6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亲本起源的三倍体毛白杨叶绿体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7个毛白杨不同亲本起源的三倍体无性系和3个二倍体无性系对叶绿体大小、数目、单位体积叶绿体DNA含量和单个细胞叶绿体DNA含量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三倍体毛白杨与二倍体亲本在叶绿体大小上差异不大;叶绿体数目则随着倍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卵细胞染色体加倍成功的三倍体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单位体积、单个细胞叶绿体DNA含量方面,花粉染色体加倍的三倍体比卵细胞染色体加倍的三倍体变异更加显著,其中单位体积叶绿体DNA量的增加与单个细胞DNA量成正比,而与单位体积叶绿体数目关系不大。总之,加倍前后毛白杨叶绿体性状的变异,并不完全随着倍性的增加而增加,与亲本的特性关系密切,有偏母性遗传趋势。  相似文献   
32.
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促萌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刺槐同源四倍体有性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材料资源,对其高度变异和难以萌发的种子进行了促萌试验。结果表明:①种子经温汤浸种可以明显地提高萌发率, 90℃温水浸泡24 h,种子平均萌发率为5%、最高5.5%;②用PEG-6000处理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时,平均萌发率1.11%、最高3.33%,表现为抑制作用;③5-氮杂胞苷浸种时,药液浓度对萌发率有显著的影响,用250 μmol/ L的5-氮杂胞苷水溶液处理种子24~48 h为较好处理方案,平均萌发率为5.6%;④种子培养促萌时,用10% H2O2浸泡24 h后转入赤霉素水溶液(3 mg/L)浸泡6 h,之后再转入萘乙酸水溶液(15 mg/L)浸泡6 h,接种到MS或1/2MS培养基上促萌效果较好,平均萌发率为5.5%、最高6.0%;⑤将表型正常的种子胚接种到没有附加物的MS培养基上,有部分种子胚萌动后子叶变绿且张开。   相似文献   
33.
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变异及生活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变异状况及充分利用刺槐同源四倍体有性过程创造的变异资源对四倍体刺槐进行遗传改良,研究了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类型及其生活力特征,主要结论如下: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按照子叶数量、颜色及饱满程度,可以划分出5个类型: 黄二(YVT)、黄三(YMT)、黄四(YRF) 、绿二(GNT)及白二(WNT),所有类型种子胚混合平均单胚重量接近二倍体的1/2。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YVT、YMT、 YRF类型样本种子胚染色体数目仍然是四倍体。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低于二倍体相应指标,YVT、YMT、 YRF类型种子胚的上述2种指标明显高于GNT、WNT类型。以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率作为种子胚生活力强弱的评定指标表明:上述2种指标越高的种子胚,其生活力就越高,上述2种指标均小于二倍体相应指标的30% 是刺槐同源四倍体种子胚生活力丧失的临界指标;YVT、YMT、 YRF类型种子胚上述2种指标均高于二倍体相应指标的30%,组织培养时均有一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具一定的生活力,其中YVT类种子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平均57.8%)、生活力最强,已培育出此3类胚的实生苗; GNT、WNT类型种子胚上述2种指标均低于二倍体相应指标的30%,组织培养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0,胚细胞均失去了生命力。较好的种子胚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综合条件为: MS基本培养基附加2,4-D 2.0 mg/L和6-BA 0.5 mg/L。  相似文献   
34.
秋水仙碱诱导银杏花粉染色体加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试验以北京地区银杏雄花芽为材料,探索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人工诱导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和可能性.用浓度为0.1%、0.2%、0.3%、0.4%、0.5%、0.6%的秋水仙碱溶液,分别对水培和自然非离体条件下诱导雄配子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比较了两种情况下不同处理浓度和处理方法诱导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自然非离体状态下棉浸法处理得到了大花粉,但得率较低,最高为7%,若进一步加大药液处理浓度或适当延长处理时间,将有可能较大幅度提高大花粉得率;水培条件下的棉浸法和注射法处理均未得到大花粉,其原因和适宜的诱导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以正常花粉作对照,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简称LSCM)对经秋水仙碱处理诱导出的大花粉进行了DNA含量的定量测定,初步确认该试验诱导的大花粉是一种二倍体花粉.   相似文献   
35.
以银杏花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粉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中蔗糖、硼、钙对其萌发率的影响,优化了培养基配方;并比较了3种不同的染色法对银杏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效果。结果表明:培养5d是进行花粉萌发率测定的最佳时期,蔗糖对银杏花粉萌发至关重要,在培养基中添加3%蔗糖可有效提高花粉萌发率,达到50%左右;硼和钙对银杏花粉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硼60mg/L+钙100mg/L。TTC染色法测定的银杏花粉生活力与离体萌发法测定的结果可以相互代替和印证,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测定银杏花粉生活力的染色法。4℃冰箱干燥保存利于保持银杏花粉生活力。  相似文献   
36.
为阐明茶叶籽水浆发酵微生物种类及其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特性,对发酵5βh的茶叶籽水浆发酵液进行微生物分离与提纯,从中分离纯化出1株菌株。经形态观察、16βS rDNA及pheS基因测序与比对、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sp. Plantarum);命名该菌株为茶叶籽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sp. plantarum JJZ21),菌种保藏号为CCTCC M 2016471。在茶叶籽水浆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茶叶籽乳杆菌的数量在5βh之后逐渐快速增加,至12~15βh之间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降低,至22βh后,逐渐趋于稳定。伴随茶叶籽乳杆菌数量的增加,发酵液中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pH均明显下降,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性。茶叶籽乳杆菌通过消耗发酵液中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等物质,向发酵液中分泌乳酸等酸性有机物,导致发酵液pH逐渐降低,为发酵液中的油脂体上浮以及茶叶籽水浆发酵分层现象发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
为习水报春的解剖(学)、分类(学)、引种栽培、迁地保护和扩大种群等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实地调查和石蜡切片法与徒手切片法,对其生长环境及叶片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习水报春生长在海拔1060 m 和1164 m 的2个地点,小生境为雨水不能直接淋湿、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三面通风的风蚀崖下的少土岩石上,土壤 pH 7.2,不易受旱灾及涝害。叶柄有1~2个周韧维管束,呈弧形,导管管孔呈多边形,多为螺纹导管,叶肉内栅栏组织分化不明显,海绵组织占整个叶片的大部分,叶柄、叶面、叶背及叶脉上的柔毛为3个细胞组成的棒状腺毛。发达的网状脉且具4~5对较粗的侧脉是习水报春适应旱生原因;叶部均具棒状腺毛,维管束发达,导管数量多,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38.
林木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编写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林木新品种DUS测试的重要意义及植物DUS测试的国内外现状, 探讨了在我国开展林木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编写工作的总体思路、具体方案及操作原则等。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为:学习UPOV关于植物新品种保护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编制原则、相关规定及我国部分农作物编制的成功经验; 收集林木现有品种(系)的有关资料, 内容包括:品种的表型特征、适应性、生长特征、抗性特征、适生环境等; 整理汇总资料, 参照UPOV的原则选择测试性状体系及设计科学的田间测试操作规程; 结合UPOV评价体系和具体树种的育种现状, 建立我国具体林木属(种)的新品种DUS测试指南技术标准和可能的DNA指纹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