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9篇
农学   3篇
  1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AM真菌与拮抗细菌的互作及对番茄根系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室根箱系统中以番茄为供试植物,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Glomusversiforme和/或拮抗细菌,研究两者在根际的互作及对根细胞壁结合态酚的影响,结果表明:拮抗细菌对菌根侵染率有轻微的促进作用,菌丝密度因接种拮抗细菌而增加,而接种AM真菌降低了拮抗细菌在根面、根际的定殖,前者由7 94×106g-1降低到3 75×106g-1,后者由8 08×105g-1降低到2 87×105g-1,其影响甚至延伸到根面以外2cm的范围;AM真菌和拮抗细菌都能提高根细胞壁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含量,但后者的增幅更大.可以认为,拮抗细菌对AM真菌有协同作用,双接种有可能促进AM真菌抗病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82.
面向移动终端的农业害虫图像智能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作物田间害虫种类繁多,存在种间相似和种内差异的现象,容易混淆。本研究开发一个面向移动终端的农业害虫图像智能识别系统,为广大农户和基层测报人员提供一个便捷准确的农业害虫智能识别工具。【方法】农业害虫图像智能识别系统包括装有系统APP的移动客户端、服务器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农业害虫识别模型。APP是在Android环境下开发的,可安装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中。APP包括登录模块、害虫信息查询模块、害虫智能识别模块、害虫地图标记模块和害虫专家远程鉴定模块,UI界面采用底部导航栏形式。移动终端与服务器间的信息交互采用HTTP协议,害虫采集地信息显示使用百度的Android地图SDK来实现,用户和害虫信息使用MySQL数据库进行保存。在相同训练集和测试集条件下,比较了不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筛选出基于DenseNet121的农业害虫识别模型具有最高的精准度和最低的虚警率。农业害虫识别模型的程序部署在阿里云远程服务器上,当服务器端接收到移动客户端上传的害虫图像时,运行害虫识别模型,识别结果通过服务器反馈给客户端,同时将上传的图像和识别结果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害虫图像的追溯。【结果】当用户在农田遇到不认识的害虫时,可通过装有该系统APP的移动设备(如手机或平板)拍摄害虫图像,并上传到服务器,识别结果和害虫防治信息在1—2 s内反馈至用户移动终端的屏幕上,对识别结果不满意还可远程请求专家鉴定。该系统对66种常见农业害虫图像平均识别率为93.9%,平均虚警率为8.2%。【结论】面向移动终端的农业害虫图像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66种常见农业害虫信息查询、自动识别,害虫采集地的地图显示和专家远程鉴定等功能。为农民和基层测报人员提供了一个农业害虫便捷准确的自动识别工具,无需专家到田间即可实现了用户“一对一”的防治指导,大大节省了经济和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83.
在华南红壤中,施用有机肥和硫黄在提高有机质含量的同时也能维持土壤酸度,有利于蓝莓的植株生长。为了探索最佳硫黄施用量,本研究以"蓝雨"品种的组培苗为试材,设置硫黄0.11%~0.56%的5个梯度,研究不同施用量对组培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黄施用量逐渐提高,土壤pH值显著降低,且氮、磷、钙、铁的有效含量不同程度增加;5个硫黄处理均促进蓝莓的生长,但是0.22%施用量的促进效应最好,而0.33%~0.56%施用量的促进效应有所降低;MDA含量和SOD、POD、CAT酶活测定表明,0.33%~0.56%施用量的植株存在一定的胁迫,推测可能与SO42-的累积有关。本研究表明,在华南红壤区栽培蓝莓,大量施用硫黄可能导致SO42-的累积而削弱硫黄对蓝莓生长的促进效应,建议施用有机肥时选择pH值较低的种类,以减少硫黄的用量。  相似文献   
84.
 以‘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Zaozhong 6’)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3种水分梯度(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下,分别接种3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苏格兰球囊霉Glomus caledonium)对实生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植株具有更高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3种AM真菌均可增加枇杷苗氮、钾、磷、钙、镁、铜的吸收。说明接种AM真菌增强了枇杷苗的养分吸收能力,提高了其抗旱性,促进了枇杷苗生长。在3种AM真菌中苏格兰球囊霉是枇杷苗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85.
改进RetinaNet的水稻冠层害虫为害状自动检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中国现行的水稻冠层害虫为害状田间调查方法需要测报人员下田目测为害状发生情况,此种人工调查方法存在客观性差、效率低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近几年,诸多学者开始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来识别植物病虫为害状,但大多针对单株或单个叶片上病虫害种类进行识别研究。该研究采集了水稻冠层多丛植株上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为害状图像,提出一种改进RetinaNet的水稻冠层害虫为害状自动检测模型。模型中采用ResNeXt101作为特征提取网络,组归一化(Group Normalization,GN)作为归一化方法,改进了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FPN)结构。改进后的RetinaNet模型对2种害虫为害状区域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达到93.76%,为实现水稻害虫为害状智能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6.
地处天山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地区,具有发展红枣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绝大部分地方都是红枣种植的适宜地区,近几年来红枣作为经济生态兼用树种在退耕还林工程和三北四期工程中得到广泛栽植,红枣种植面积扩大迅猛,种植规模现已达到近30 000hm2,五年来,阿克苏地区一直采用酸枣种子苗砧嫁接灰枣育苗,不仅成苗快,费用低、易操作,且加快了良种化进程,平均生产成苗1.2×105株/hm2左右,提高了经济效益.具体育苗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7.
1、选用优良品种 丰县绿芦笋的栽培始于1978年,所用品种是从美国引进的玛丽华盛顿500、UC72、UC800等常规品种,该类品种在生产上用了二十多年。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及加工企业的需求改变,从1996年引进多个杂交芦笋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种植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8.
苹果树体氧化还原活性与苹果粗皮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苹果粗皮病 (IBN)致病机理 ,本试验以易感品种富士和抗性品种乔纳金 ,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调查 ,研究了粗皮病与树体氧化还原活性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 :大田条件下 ,严重感病的富士叶片中的POD活性明显高于抗病品种乔娜金和轻微感病的富士 ;叶片和枝条中的VC含量与POD相反。盆栽条件下 ,随着土壤锰水平的增加 ,叶片中的POD活性明显增加 ;枝条中的VC含量明显降低 ;在不同土壤锰水平下 ,富士叶片的POD活性和根系还原力都高于乔娜金 ,差异甚至达到显著水平 ;在施锰量为 0和 33mg·kg-1时 ,乔娜金叶片的细胞膜透性高于富士 ,而在施锰量达到 330mg·kg-1时 ,富士叶片的膜透性反而低于乔娜金 ;富士根系的泌酸能力显著大于乔娜金。可以认为 ,苹果粗皮病的发生与树体内氧化还原活性相关 ,氧化还原体系可能包括POD、VC、根系还原力等 ,抗性品种的还原能力低于易感品种 ,而氧化能力较高 ,使得进入树体内的锰被钝化 (Mn4+) ,减轻粗皮病的发生。本试验还表明叶片POD活性和VC含量可以作为筛选粗皮病抗性品种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9.
我国是遭受外来入侵生物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国内对外来入侵植物的鉴定主要依靠调查人员的经验和专家的人工识别, 存在费时费力和主观性强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在Android环境下开发了一个实时便捷的外来入侵植物智能识别系统, 由移动客户端APP?云服务器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外来入侵植物识别模型组成?调查者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APP拍摄植物图像, 上传至云服务器, 识别模型会自动识别图像上的植物, 识别结果和防治信息在1~2 s内反馈至用户客户端, 还可以远程请求专家鉴定?该系统对35科135种入侵植物的平均识别率达到85.3%?基于Android的外来入侵植物智能识别系统实现了中国常见入侵植物信息查询?自动识别?入侵植物采集点地图显示和专家远程鉴定等功能, 为野外调查人员提供了一个便捷准确的外来入侵植物自动识别和调查工具?  相似文献   
90.
便携式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仪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设备便捷性差和图像质量不高等问题,通过利用无线传输、视频解码和HTTP通信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便携式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仪。该采集仪由WiFi镜头相机、Android手机或平板、可伸缩手持杆组成。农技人员通过可伸缩手持杆,将安装在手持杆一端的镜头相机推送到农业病虫害图像采集部位,通过手机或平板App实时预览相机端视频流,调整相机位置,控制相机的拍照。该采集仪特别有助于农业现场中人手或视线难以达到的病虫害部位的图像采集。测试结果表明,该采集仪可便捷地采集到各种农业病虫害图像,操作简单,手机或平板端视频预览画面延时低,采集图像质量高,可满足后续农业病虫害智能识别与诊断。该采集仪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等病虫害图像的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