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1.
用常规大棚内母床育苗,在大棚内用塑料盘假植,对母床溴甲浣消毒与大棚淘汰甲基溴漂浮育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大棚淘汰甲基溴漂浮育苗出苗提早5 d,成苗提早7 d,苗龄减少2 d,出苗率提高16.5个百分点;烟苗素质好;大田烟株生长发育好;可增加产量57 kg/hm2,增加产值2 944.14元/hm2,均价增加0.98元/kg,上等烟比例增加12.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2.
小麦接种高度非亲和性的小麦秆锈菌后,在其细胞间隙液(IWF)中可能存在激发子.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将其分级,再将各分级沉淀蛋白溶液注射到高度非亲和性互作小麦叶片中,观察过敏性坏死反应(HR)和过氧化物酶(POD)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激发子成分主要集中在50%~80%硫酸铵沉淀蛋白部分中,能明显诱导叶片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40 μg/mL的该分级沉淀蛋白溶液处理小麦叶片后,PAL和POD活性在早期已有显著增加,分别在诱导处理后36 h和60 h左右出现最高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7.47%和78.20%.  相似文献   
83.
滇西北高原未干扰湖滨湿地小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滇西北高原未干扰湖泊湿地小气候特征,选取香格里拉县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碧塔海湖滨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设点定期观测,并利用毗邻设置的自动气象站数据对比订正插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滨草甸上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均值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具有显著的高原气候特征;气温日均值在水平方向上有随距湖边距离增加先升后降的现象,绝对湿度日均值变化情况则相反,草甸周边森林植被和湖泊水体均有降温增湿的同向影响;在地表上20~150 cm高度层内气温和绝对湿度日均值垂直变化不明显,可能受制于过饱和含水下垫面及多风环境;与邻近香格里拉基准气象站对比,碧塔海湖滨湿地具有很明显的冷湿效应。  相似文献   
84.
通过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初步阐明了当地小麦白粉病的流行规律,确定了病害流行的预测因子,提出了病害的综合分析预测方法,并建立了病害发生程度预测式:Y=8.252918+0.626005X1-0.411765X2+0.0110043X3+0.0062667X4,F=49.0996,Sy/x=0.272574,历史符合率100%。经1994~1995年预测检验,预测结果与发生实际一致  相似文献   
85.
1986年从全国采集到小麦秆锈病标样175份,繁殖存活125份,成活率为71.4%。在185个菌株中鉴定出21C3、34C2、34、34C1和34C35个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各为75.7%、14.6%、4.3%、3.8%和1.6%。21C3仍为当前优势小种,34C2居第二位。小麦秆锈菌的离体叶培养通过3年对比试验,已进入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86.
我国小麦秆锈病越冬初菌源地的发现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1-1998年,通过反复系统调查和大面积普查,并结合我国40余年小麦秆锈病的自然流行及近几次局部流行资料,对滇、川、湘、鄂、豫诸省的小麦秆锈病发生规律进行了细致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元谋县海拔1000-1200m坝区,11月至元月为秆锈病流行盛期,重病田严重度高于80%,病情指数亦在80以上;海拔1500-2000m山地,秆锈病在夏季发生,接着,危害漏割晚分孽和自生麦,完成病菌周年循环。元谋县毗邻地区四川梁山州南部及东南部,秆锈病发生盛期在2-4月,亦能产生大量夏孢子菌源。以上地区是造成目前我国中、西部省份秆锈病流行的重要初菌源基地。  相似文献   
87.
1992年小麦秆锈菌生理小种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32个点的72个品种上,采集小麦秆锈病标样105份,从中分离到256个菌株,鉴定出21C3、34C2和34 3个生理小种,包括21C3—CKH、21C3—CKR、34C2—MKH、34C2—MKR、34C2—MKK、34C2—MFK、34-MKG、34-MKR和34-MFR9个致病类型。生理小种21C3出现频率居首位为85.2%,其中21C3-CKR为50.4%、21C3-CKH为34.8%。利用256个菌株对42个SR单基因系进行了毒为频律测定,其中SR5、10、15、26、30、31、33、35、37和38的毒力频率为2%-22%;SR22、SR22、23、24、32、GT和Wd-1的毒力频率为22%-50%;SR12、13、14、18、19、27、28、和29为50%-80%,而SR9e、11、21无毒力。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以云南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施用量对云南松幼苗出土、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施用量对云南松幼苗出土、生长及生物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云南松幼苗出土、生长及生物量与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施用量之间成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云南松出苗率、出苗势、出苗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最佳施用量分别为36.0、41.0、41.3 g/kg;云南松幼苗高度、地径和根长达到最大值时的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最佳施用量分别为40.3、43.5、44.0 g/kg;云南松幼苗总干重、根重、茎重和叶重达到最大值时的紫茎泽兰脱毒腐解茎最佳施用量分别为40.56、50.00、55.00、42.50 g/kg。脱毒腐解后的紫茎泽兰茎粉末可用于云南松育苗,但应采用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89.
以收集自我国东北地区的24份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叶片特征、芽和枝条特征、花和果实特征等31个表型性状(其中二元质量性状1个,多元质量性状10个,数量性状20个)进行研究,深入探讨软枣猕猴桃资源亲缘关系与表型性状间关系,以期为软枣猕猴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个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4.22%,花直径变异系数最小为7.38%。R型聚类将31个表型性状在平方欧式距离17.21处聚为4类,其中萼洼形状与其它性状距离较远;Q型聚类将24份软枣猕猴桃资源在平方欧式距离20.08处聚为4类,叶片长、叶片宽、叶片厚、叶柄长度等性状可作为区分软枣猕猴桃不同类别的重要指标;主成分分析对24份软枣猕猴桃资源分类结果与Q型聚类结果类似,将叶片长、果肉性状、叶片厚、节间长度等性状作为区分软枣猕猴桃不同类别的重要指标。综上,软枣猕猴桃的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果实纵径等14个表型性状对分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