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余甘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利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介绍了余甘子形态特征、物候期、结果特性、生长发育周期、生态习性以及果实贮藏加工利用技术等,指出了当前余甘子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2.
余甘子育种资源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余甘子20个指标30个品种的分析表明:来自不同地方的品种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同一区域的品种大体在同一类,全部参试品种分成了两类即G1类和G2类,其中G1全是来自印度的品种,G2类是国内不同分布区的品种和育种材料。2大类相应分为5个亚类。G1类开花结实性状主要表现在大果.雌花比例高.结果枝丛生性和结果枝结果数极少。G2类开花结实性状表现为结果枝和果实丛生性强,雄花比例低等优良性状,但果实大小普遍偏小。来自印度的品种和国内的品种材料间在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为以后的杂交育种提供了资源。  相似文献   
183.
经济林产业现代化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长期以来的努力 ,我国经济林产业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成为林业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及生态工程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我国经济林产业仍然存在数量较大质量偏低、生产规模分散、采收及采后管理薄弱和产品消费群体单一、林种产品类同化、科研沿续性不足导致创新乏力等问题 ,困扰我国经济林产业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林产业化建设 ,今后更要重视在经营方向上逐步走向规模化和企业化 ;重视适地适树和品种区域化问题 ;实施生产品种良种化工程 ;分类推行经济林栽培技术 ,实施以产量为基础、质量为核心的栽培方式 ;提高经济林果品采后处理水平 ;加强名、特、优、稀、新经济林果品和产品的发展 ,加强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力度 ;强化经济林科研稳定持续开展 ,健全经济林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84.
我国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世界上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其产品在林业、农渔、食疗、医药、日化、轻纺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依据油茶在我国的栽培、良种化选育和利用等情况,论述了我国油茶的栽培历史、油茶产业化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进一步发展油茶产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5.
2002年在福建惠安,通过调查余甘子的兰丰、粉甘、六月白、秋白、扁甘、山甘6个品种树体结构组成,结果母枝和结果枝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0年生时余甘子结果枝主要集中分布在1~4年生结果母枝上;在垂直方向上,有效结果母枝主要集中在树冠上部和中部距地面100~200 cm处,层内有效结果母枝数占81.9%;在水平方向上,距主干0~150 cm处是有效结果母枝集中分布区,其有效结果母枝数占88.8%;从1~5年生单位母枝长(cm)的结果枝数来看,最多的是扁甘,平均达1.884个.研究认为,余甘子在30 a之前结果母枝分布比较合理;按合理的树体结构,余甘子造林时的初值密度750~900株·hm-2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86.
旱胁迫条件下3树种幼苗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石漠化山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对滇楸、任豆和银荆当年实生幼苗的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态适应机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K,T1,T2,T34个不同处理组,3树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和表观CO2利用效率CUE的平均值均呈显著差异,其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银荆〉任豆〉滇楸,且各指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在CK组,3树种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但在T2组银荆幼苗WUE显著高于任豆和滇楸。在4个不同处理组内,滇楸幼苗的气孔导度Gs显著高于任豆和银荆幼苗。  相似文献   
187.
我国余甘子地理气候分类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余甘子分布区的地理和气候因子进行主分量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余甘子在我国大致分为3种不同类型的分布区:极端干热区、较湿润区和湿润区,并分析了各区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8.
薄壳山核桃优新品种和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通过对薄壳山核桃引进和选育的品种材料的新枝萌发生长节律、开花物候、花期长短等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开雌花树比例少、雌花数量少以及花期不遇是影响薄壳山核桃产量的主要因素。物候期是反映薄壳山核桃生物学特性变化的标志,正确地认识和掌握薄壳山核桃物候期是制定栽培技术措施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正确掌握薄壳山核桃的生长开花的物候特征,为种植园品种如何搭配、提高薄壳山核桃的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9.
在小果油茶全分布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8个居群,分析其叶表型性状变异状况,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的居群内及居群间均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且稳定性程度较差;小果油茶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及叶宽4个性状指标间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叶厚与叶周长、叶宽及叶柄长相关关系显著,其他叶片性状间相关性则不显著。影响小果油茶叶表型性状各个指标变异的生态因子以无霜期、7月降雨量、8月降雨量、极端最高温及全年日照时数为主,其中全年日照时数是影响种实和叶表型性状的共同生态因子,而与生态因子相关的主要性状指标为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宽及叶形状系数;在地理趋势面分析中,只有叶形状系数与地理变异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从小果油茶不同居群叶表型性状聚类分析结果看,在欧氏平均距离4.01处可较明显地将18个居群分为3大类群,总体上没有出现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90.
施肥量对油茶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林系列3号、4号、23号、27号、40号和53号6个品种的芽苗砧嫁接苗进行高低施肥量试验,研究品种间对施肥量的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因素对植株的根系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施肥量也对根梢的同步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增加施肥量情况下,长林53号无显著变化,长林3、长林4、长林40号中可以显著提高生长量;长林23、长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