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乌骨鸡黑色素的提取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取乌骨鸡黑色素,制定出其详细、准确、可靠的提取方法。本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源于经典文献[1],同时又加以改进、创新,乌骨鸡黑色素平均提取百分含量为0.336。该方法可靠、简单、易操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牛血吸虫病抗体的效果。方法使用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试剂盒检测粪检血吸虫病牛血清(血纸)146头份,疫区耕牛血清(血纸)562头份,并用间接血凝法(indirect haem aggluti-nation assay,IHA)法作对比。结果146头份粪检阳性血清(血纸)检测为阳性者140头份,阳性检出率95.9%,IHA法检测为阳性者141头份,阳性检出率96.6%。结论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牛血吸虫病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但仍有一定漏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33.
洋葱是四川省攀西高原的一种主要蔬菜,但鲜有其营养特性及施肥技术的报道,以当地主栽洋葱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试验设置PK、农户习惯(630-300-420)、氮磷钾优化减量(540-270-330)(NPK)、NPK+中微肥、有机肥替代30%化肥(70%CN+30%ON)、控释掺混肥(40%控释N+60%常规N)共6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洋葱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期洋葱养分需求量顺序为氮>钾>磷,收获时洋葱氮、磷和钾比例为8.4∶1∶7.8;每生产1000 kg洋葱吸收氮2.30~2.52 kg、磷(P2O5)0.57~0.69 kg,钾(K2O)2.45~2.84 kg。NPK+中微肥施肥模式的洋葱产量、氮表观回收率、氮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均最高,较农户习惯施肥分别增加8685 kg/hm2、17.06%、47.89 kg/kg和24.96 kg/kg。氮磷钾优化减量、有机肥替代30%化肥和控释掺混肥3种模式的洋葱产量、氮表观回收率、氮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较农户习惯施肥处理平均增加7230 kg/hm2、10.1%、45.20 kg/kg、22.27 kg/kg。因此,在攀西高原洋葱高产高效生产中,建议在适量的氮、磷、钾用量(分别为510~540、240~270、300~330 kg/hm2)的基础上优先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并结合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缓控释肥施用,可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34.
有机肥料与化肥配施在黄瓜上减氮增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的化学肥对黄瓜的产量、养分吸收及效率、营养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显著增加黄瓜的产量,以施用75%化肥氮配施25%有机肥氮处理最佳,其氮素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以及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品质指标(维生素C、氨基酸含量)明显提高,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因此,适量有机肥与化学肥配施既能减少化肥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又能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还可以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长期秸秆覆盖对免耕区作物产量、土壤氮素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以稻–麦定位免耕试验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其中免耕且秸秆移除和免耕且秸秆覆盖2个处理,于试验开展第12年(2018年)小麦收获后,统计分析近五年产量数据,并采集各处理0~5、5~10、10~20、20~3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及活性氮组分,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表征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增幅为6.49%),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2)秸秆覆盖对土壤氮组分的影响略有差异:它显著提高了土壤0~5 cm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以及0~10 cm颗粒有机氮、0~5 cm和10~20 cm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对微生物生物量氮无显著影响;它提高了0~5 cm和10~20 cm可溶性有机氮占全氮的比例,对其他组分占全氮比例无显著影响。(3)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总PLFA和细菌PLFA丰度,对真菌PLFA和放线菌PLFA无影响,降低了土壤真菌/细菌比;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全氮、颗粒有机碳/颗粒有机氮比是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4)无论秸秆覆盖与否,土壤全...  相似文献   
36.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氮肥的合理施用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为明确合理施用控释尿素对川中丘陵区春玉米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以当地主推品种成单30为试验材料,设置无氮肥(CK)、N 300 kg/hm~2普通尿素(U300)、N 225 kg/hm~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U225)和N 300 kg/hm~2树脂包膜控释尿素(CU300)共4个处理。测定吐丝期和成熟期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和氮含量,并在花后0、10、20、30 d动态检测叶片的SPAD值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成熟期玉米各器官中干物质和氮素分配规律一致,均为籽粒茎叶穗轴苞叶,而且籽粒中氮素占比高于干物质占比,茎、穗轴和苞叶中氮素占比低于干物质占比。与U300处理相比,干物质积累在CU300处理下增加4.2%,CU225处理下降低1.8%,而氮素积累在CU300处理下提高20.1%,CU225处理下降低0.2%,但统计分析差异均不显著。CU225处理与U300处理玉米花后氮素吸收比例在46.7%~49.3%之间,而叶片光合速率和SPAD值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川中丘陵区春玉米通过树脂包膜控释尿素替代普通尿素,其氮肥施用量减少25%仍可保障玉米花后正常的干物质生产和氮素需求,保证玉米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37.
前期低温和养分有效性差、中后期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和还原物质含量高被认为是影响冬水田水稻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采取不同耕作方式与肥料运筹,分析了田间试验条件下不同处理对冬水田稻区土壤温度、水稻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土温低主要在5 cm以下土层,即水稻主要扎根层.由于2011年气候反常,优化施肥仅比对照增产1.1%,差异不明显.在两种增温措施中,厢式耕作+覆膜+优化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前期土壤增温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水稻分蘖,但产量比习惯耕作+习惯施肥减产1.71%;厢武耕作+优化施肥处理对提高土壤增温作用尽管不如覆膜处理,但产量最佳,达每公顷8529.30 kg,较习惯耕作+习惯施肥增产2.71%.  相似文献   
38.
用平行对照试验,研究了鄱阳湖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人群感染率15%以上)三个感染层次9个试点约2250头耕牛三种不同化疗策略,(全面化疗、间接血凝血纸阳性化疗、粪检阳性化疗)的费用效果。结果显示:①在感染率相同的地区,三种化疗策略防治效果基本相同,当感染率大于45%时,粪检阳性化疗防治效果低于其它两种策略;相同的策略在感染率不同的地区防治效果相似。②费用-效益分析结果显示:血检阳性化疗策略优于其他两种策略;当感染率大于45%时,全面化疗优于粪检阳性化疗;当感染率小于45%时,粪检阳性化疗优于全面化疗.  相似文献   
39.
实施“四个突破”控制大湖区血吸虫病疫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封洲禁牧”为主的各项措施的实施,使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由2000年的10.33%下降至2001年的3.87%,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由3.05%降至1.09%;草洲钉螺阳性率由0.59%降至0.29%,阳性螺密度由0.0068只/0.11m~2降至0.0059只/0.11m~2;种草养鹅、养兔,湖田改旱作,种植中药材,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等由示范点正在向面上推广。  相似文献   
40.
本文回顾了2008~2012年江西全省及纵向观测点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状况,表明全省的流行区域在逐年缩小,全省家畜平均感染率从2008年的2.01%降至2012年的1.67%,疫情下降缓慢.为了实现2015年全省家畜平均感染率降至1%以下的防控目标.本文对达到防控目标的风险以及控制风险的措施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