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白毫、名山特早芽213和福选9号3个四川川西茶区主栽品种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和光合日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各品种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呼吸速率,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均有较明显的差异,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比,福选9号、名山白毫品种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表现出较高的光合性能和生产潜力,光合特性优异。各品种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它们的光补偿点(LCP)均较低[25~50μmol/(m2.s)],有较强的利用弱光的能力。因此,从光合特性角度考虑,这3个品种适宜在四川茶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2.
利用常规压片法对古蔺牛皮茶进行染色体制片条件优化与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与顶芽和嫩叶相比,古蔺牛皮茶根尖的分裂相及中期分裂相细胞比例最高,是最合适的取材部位;1 mol/L盐酸解离16分钟染色体形态及分散效果最好。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其染色体数目为30条,核型公式2 n=2 x=30=18 m(2SAT)+10 sm+2 st,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4.87%~8.58%,其相对长度组成2L+6M2+6M1+1S,染色体着丝粒指数范围为24.83%~45.82%,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为1.76,臂比2的染色体比例为6.7%,平均臂比值为1.60,核型类型为2A,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93%,在50种茶树中处于中等进化程度。本研究为古蔺牛皮茶的进化分类、遗传育种、种质资源鉴定等研究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唐茜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5):301-307
[目的]研究和比较重庆市主要森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和落叶松林)的滞尘效应和净化大气功能,为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重庆市主要森林类型所提供的负离子、滞尘、吸收和转化的大气污染物,开展连续3 a的动态监测。[结果]重庆市不同森林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年平均滞尘量基本表现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叶面尘中滞留的颗粒物中大多数是TSP(总悬浮微粒),同时不同林分对PM_(10)和PM_(2.5)均有一定量的吸收,降尘物中PM_(2.5),PM_(10)和TSP相对含量均以阔叶混交林最高;不同林分降尘粒径主要分布在2.5~100μm,叶面降尘中颗粒物粒径集中分布在100μm以下(占99%以上);不同林分负氧离子和正氧离子数均表现为: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柏木林。不同林分滞尘价值量、吸收SO_2价值量、吸收HF价值量和吸收NO_x价值量依次表现为: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柏木林。[结论]重庆市阔叶混交林粉尘污染状况较为严重,但同时阔叶混交林具有较高的净化大气功能。  相似文献   
74.
为保护和鉴定四川茶树资源,并进行特异资源的挖掘,对109份四川中小叶茶树资源的30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主成分聚类分析。研究表明,四川中小叶茶树资源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别为32.27%和0.98,茶树资源性状差异明显,多样性较丰富。主成分聚类分析显示,12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71.14%,将供试材料聚类分为8个类群,且与供试材料的原产地关系较小。四川中小叶茶树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各原产地茶树表型性状差异较大,可为四川茶树核心种质库的构建和茶树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25个茶树品种春、夏、秋季的光合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Li-6400光合系统测定不同茶树春、夏、秋季新梢叶片的光合参数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因子分析提取的2个因子可以概括81.16%的光合参数信息,因子1主要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羧化率(CE)的影响,因子2主要受水分利用率(WUE)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春季,铁观音、菊花春的光合因子综合得分较高;夏季,浙农113和中茶302得分较高;秋季,浙农113和巴渝特早得分较高。系统聚类将所有材料分为2类,其中大部分茶树夏季的叶片为一类,具有较高的Pn和WUE;春、秋季的所有茶树叶片及黔湄502等6个茶树品种的夏季叶片为一类,具有较高的Pn、Gs、Ci和Tr,但WUE较低。【结论】制定栽培管理措施时应因时因品种制宜。  相似文献   
76.
以"紫嫣"茶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以其中的花青素含量达到最高为目的,优化该茶的最佳水提工艺条件,并在该条件下,以不含花青素成分但儿茶素含量相当的"天青"茶为对照,比较了其水提物对肝癌、乳腺癌、结肠癌细胞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紫嫣"茶在温度80℃,时间20min,料液比1:45各因素下提取出的水提物中花青素含量最高;正交试验优化后,温度70℃、时间20 min及料液比1∶50浸提,花青素含量为(2.290±0.122)mg·g-1。抗癌活性结果表明,浓度为400μg·m L-1时,"紫嫣"茶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率为(100±0.16)%;在200、300和400μg·m L-1时,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的抑制率为78%~93%。与"天青"茶相比较,"紫嫣"茶对3种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均优于对照茶样,为开发富含花青素的速溶茶特色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为筛选四川茶区适宜机采的茶树品种,对川茶2号等11个参试品种的新梢芽叶特征、采前芽叶组成、机采产量和机采后芽叶机械组成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川茶2号、中茶108和马边绿1号3个品种的发芽整齐度、生长势、机采批次、再生能力、耐采性、机采产量、完整芽叶率、机采鲜叶质量等明显优于其他品种,最适宜机采。新梢的发芽密度越大则机械采摘的产量越高。采前发芽整齐度、生长势、机采芽叶最下节间长度与完整芽叶率呈正相关。机采芽叶的底叶着生角度和机采芽叶完整率密切相关,底叶着生角度越大,芽叶完整率越高。  相似文献   
78.
高浓度镉胁迫对茶树生理及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名山白毫品种茶苗为材料,通过土壤盆栽实验,研究了高浓度镉胁迫对茶树生长、生理及吸收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0~120mg/kg镉,茶树未表现出明显受害症状。但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各器官生长量、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均受到明显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逐渐降低;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RC)大幅上升。茶树各器官镉含量(y)与镉胁迫浓度(x1)、土壤有效态镉含量(x2)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各器官镉积累量高低顺序为:细根>粗根>主茎>枝条>叶片>新梢。土壤中有效态镉向茶树迁移是各器官所积累镉的主要来源,镉在茶树体内大部分被细根、粗根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79.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氟胁迫对名山131和福鼎大白茶抗氧化能力、膜脂过氧化及其成熟秋梢中氟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氟胁迫强度增加,名山13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福鼎大白茶SOD活性和CAT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而这两个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在相同氟处理强度下,名山131抗氧化酶活性低于福鼎大白茶抗氧化酶活性.同时,名山131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和福鼎大白茶Pro含量、相对电导率均随着氟胁迫升高而逐渐增加,福鼎大白茶MDA含量则先升后降.而在相同氟胁迫强度下,福鼎大白茶对氟的吸收积累弱于名山131.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从安吉白茶的栽培种植历史、栽培技术措施、生化品质和返白机理四个方面对安吉白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安吉白茶的发展现状和思路,为发展和引种安吉白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