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了玉草1号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最适密度.结果表明,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分蘖数、单椿产量和种植密度,其中种植密度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最大.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214.7138+23.0069X2+52.8086X5+1.323 3X6(X2、X5、X6分别代表分蘖数、单株产量和种植密度).分析出了最适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42.
新型饲草玉米生长动态及收割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勇  陈柔屹  唐祈林  荣廷昭 《作物学报》2007,33(8):1360-1365
对新型饲草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速度、物质积累与分配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新型饲草玉米生长动态符合Logistic模型,经历了慢—快—慢—快—慢的变化过程;从分蘖期至吐丝期,生物量和茎/叶比值增加,但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降低,抽雄期后降低更为迅速;其中总能(GE)、消化能(DE)、代谢能(ME)和可消化养分总量(TDN)在孕穗期或抽雄始期最高;抽雄始期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达101.4 t hm-2和18.35 t hm-2,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灰分(CA)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分别为14.2%、24.3%、3.9%、6.3%和51.3%,产草量和营养价值均较高。综合分析表明,为同时获得较高物质产量和营养价值,饲草玉米在抽雄始期收割最佳。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以8个在杂交后代表现出不同秃尖程度的自交系及其组配的一套8×8的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雌穗不同部位小花吐丝的时间次序及其籽粒分化发育的特征。表明:雌穗中下部的小花吐丝最早最快,库容大、活力强,授粉后小花发育几乎没有败育籽粒,而雌穗中上部的小花除易出现退化花和未受精花外,还有较多的授粉小花发生籽粒的败育,可能与其抽丝较迟较慢、和库处于弱势位有关。  相似文献   
44.
施氮量及刈割间隔时间对玉草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有0、2.2、3.8、5.4 g/株4个水平,副处理有间隔45、55、65 d 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但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的互作效应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总鲜、干草产量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2.2 g/株的处理,而施氮量为2.2 g/株的处理又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3.8和5.4 g/株的处理,后两者的总鲜、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粗蛋白(CP)含量、CP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均为最低,显著低于施氮量2.2 g/株的处理,施氮量为2.2、3.8、5.4 g/株处理间各品质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刈割间隔时间为65 d的处理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NDF含量和CP产量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刈割间隔时间为55和45 d的处理,但是其CP含量和RFV却要显著低于刈割间隔时间为45 d的处理.研究表明,施氮量为3.8 g/株,刈割间隔时间为45 d刈割的植株适宜于青饲利用,刈割间隔时间为65d的植株适宜于青贮利用.  相似文献   
45.
岑慧连  唐祈林 《草业科学》2016,33(3):535-539
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种养殖业与饲用作物种植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基于《中国农业年鉴数据库》,查阅了1981-2012年近30年的资料,结合资料和西南地区的实情,对西南四省农区近30年来种植业、农牧比例以及养殖业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该区发展饲用作物、调整种植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西南地区种植业仍是以粮食为主导,经济作物其次,饲用作物种植偏低,畜牧业仍是养猪为主,草食牲畜在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46.
多年生饲草玉米‘玉草6号’为分蘖多、生物量高、适口性好的C4丛生型高大禾草,仅能通过营养体无性繁殖。越冬返青幼苗(分株苗)和上年茎节成苗(茎节苗)是其潜在繁殖体,但其茎节苗的田间表现和茎节田间育苗潜能未知。田间建植分株苗和茎节苗,调查繁殖体类型对植株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田间播种茎节,调查茎节播期、位置和茎段大小对茎节育苗的影响。茎节苗建植成功率(97.5%)高于分株苗(87.5%),两种繁殖体类型均可安全越冬(越冬率100%)。建植当年,分蘖期茎节苗植株茎径显著高于分株苗;此外,茎节苗植株的株高、草长、茎径、基部周长和分蘖均有微弱优势,但繁殖体类型间无显著差异;生物量在繁殖体类型间也无显著差异。次年,植株形态、生物量在繁殖体类型间也无显著差异。茎叶比年际间无显著差异,茎径次年显著降低,其他形态和产量性状均显著高于建植第1年。茎节播期和位置对茎节成活率、扩繁系数和种苗大小有极显著影响,而茎段大小对上述育苗参数无显著影响。在各组合中,抽雄期中、下部长茎段育苗表现最佳。茎节繁殖能拓宽多年生饲草玉米的繁殖体类型,并能提高建植成功率且不影响饲草生产性能。采用抽雄期中、下部长茎段育苗是释放多年生饲草玉米茎节扩繁潜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为饲草SAUMZ1的扦插繁殖提供技术指导。[方法]研究了饲草玉米不同茎秆部位及不同茎节数所制作的插穗扦插繁殖的成活情况以及插穗生长的营养基础。[结果]嫩茎插穗的成活率最高;老茎杆下部和嫩茎插穗的生根率、发芽率及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含2个节的插穗生根率、成活率均高于1个节的;嫩茎和第2年植株各茎段插穗的总氮含量较高;可溶性糖含量与发芽率呈正相关;总氮含量与生根率、发芽率相关不显著。[结论]成活率和发芽率最高的扦插材料为嫩茎插穗。  相似文献   
49.
青绿饲料常年供应体系是保障畜禽青绿饲料供应稳定的重要制度,建立完善的青绿饲料常年供应体系有助于缓解国内人畜争粮矛盾,提高农牧民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四川各地区主要的青绿饲料常年供应体系现状及研究进展,并分析展望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具有四川特色的青绿饲料常年供应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0.
玉米秃尖的研究I.玉米雌穗小花数目遗传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study, a 8×8 diallel without reciprocals and 8 inbreds were studied. Relationships of all kinds of flower per ear were made a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ing Inheritance analyzing show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genotypes on flower number per ear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but the failture flower and nonpollinated flower number were mostly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The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the more flower of hybrid was associated with more parants flow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