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3篇
  9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矮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i1327是从美国引进的陆地棉种质Ari971经60Coγ射线照射后得到的一个新型矮化突变体。Ari1327在萌发期和子叶期就表现出矮化性状。在现蕾期,突变体的株高、节间数和节间平均长度均小于野生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节间平均长度的缩短导致了突变体株高的降低。突变体主茎节间纵向细胞的长度要显著小于野生型,横向细胞的直径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节间细胞伸长受抑制导致了突变体节间平均长度的缩短。突变体中IAA、GA3和ABA 含量高于野生型,外施GA3能使其株高恢复至野生型水平,外施BR和IAA不能使其株高恢复到正常水平,较低浓度的IAA对突变体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就开始产生抑制作用。突变可能导致了IAA合成相关基因的过量表达,突变体内源IAA含量急剧升高而抑制了植株生长,使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22.
转Bt基因抗虫棉近等基因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育了 7个转 Bt基因抗虫棉近等基因系。Bt基因转入陆地棉基因组后 ,对棉花的衣分、铃重、单株铃数无明显影响 ,对皮棉产量有一定影响 ,部分组合的抗虫植株产量高于感虫植株 ,对绒长、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麦克隆值等品质指标亦无明显影响。通过回交可将 Bt基因转育到优良品种的遗传背景上 ,实现抗虫性状与高产、优质等性状的结合。  相似文献   
23.
海岛棉无腺体突变品系海1除含有和Gl_3基因外,还含有一有腺体基因Gl_1,基因对Gl_1、也有上位性作用。海1的基因型可表示为Gl_1Gl_1Gl_3Gl_3。  相似文献   
24.
1995年世界棉花含杂调查结果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1995年国际纺织品生产者联合会对世界产棉国棉花污染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25.
高温胁迫后的棉花花粉活力测定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杂交棉南抗3号的父本南农R101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设置日温/夜温分别为40℃/34℃(高温胁迫处理)和30℃/24℃(对照),连续3 d处理初花期的棉花植株,分别利用花粉原位萌发法、离体萌发法、联苯胺-甲萘酚染色法、I2-KI染色法等4种方法检测高温胁迫处理后的棉花花粉活力。结果表明,花粉原位萌发法、离体萌发法、联苯胺-甲萘酚染色法、I2-KI染色法等4种方法均能有效测定30℃/24℃处理的花粉活力,测定的花粉活力均在80%以上。与离体萌发法相比,联苯胺-甲萘酚染色法、I2-KI染色法测定经过高温胁迫处理后的花粉活力值偏高。花粉原位萌发法能最真实、自然反映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情况,但是不能统计花粉萌发率。花粉离体萌发法简便、有效,最适用于检测经过高温胁迫处理后的花粉活力。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黄萎病菌的侵染机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导入落叶型黄萎病菌VD07038,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mCherryRFP导入非落叶型黄萎病菌Bp2中,分别获得了具有绿色、红色荧光信号的阳性转化子。经过分子验证和连续继代培养,证明了这些转化子具有遗传稳定的对潮霉素的抗性。通过对转化子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致病力进行检测,发现大部分转化子与野生型基本一致,少量转化子发生变异,其中转化子Bp2R-30不能产生微菌核,致病力显著下降。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转化子VD07038G-10在感病棉花品种苏棉22幼苗根部的侵染情况。结果表明,在接菌12 h后VD07038G-10的孢子可吸附在根表面;接种7~9 d后,菌丝入侵到棉花根部的维管组织。本研究获得的荧光蛋白标记的棉花黄萎病菌VD07038G-10可用于实时观测黄萎病菌侵染棉花根系的过程,并且可以定量鉴定不同棉花品种对该菌系的抗性,为棉花黄萎病菌抗性鉴定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利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一陆地棉常规栽培种成熟花粉粒,为棉花花粉辐射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利用剂量为5、10、15、20Gy的60Co-γ射线对陆地棉成熟花粉粒进行辐照处理,了解辐射效应,筛选适宜剂量。[结果]当剂量大于10Gy时,M1大部分性状表现出明显变异,剂量为15Gy时对棉花当代的生活力、生长势、育性等抑制作用最大,基本为半致死剂量,但田间出现的变异类型也是最丰富的,有利于为实际育种选育材料。[结论]剂量为15Gy的60Co-γ射线比较适宜于陆地棉成熟花粉粒的诱变研究。  相似文献   
28.
为进一步了解大丽轮枝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大丽轮枝菌菌系为材料,研究其对拟南芥的侵染过程和诱导拟南芥产生的防御反应。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能侵染拟南芥,接菌6h后,分生孢子吸附在根表面,2~3 d到达皮层,9 d到达维管束,随后迅速扩展,接菌后11 d完成系统侵染,产生黄萎病症状。大丽轮枝菌在侵染过程中,能诱导拟南芥胼胝质、活性氧的产生和防御酶活性升高,植物产生的防御反应特征明显。本研究结果为大丽轮枝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灰色关联度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灰色关联度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个主要内容。灰色系统是指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的或非确知信息的系统。如果是已知信息的系统,称作白色系统。黑色系统则是指未知的或非确知的信息系统。鉴于真实系统绝大部分是灰色的,我国科学家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解决工业、农业、军事、科研等许多实际问题上获得成功,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重视。 灰色系统理论包括的内容较多,有关联度的分析,数据生成、评估、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等。本文仅讨论灰色关联度在棉花育种上应用的可能性,作为灰色系统理论及其方法应用于棉花育种工作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30.
曾斌  王庆亚  唐灿明 《作物学报》2008,34(3):496-505
选取湘杂棉3号、南抗3号和鲁棉研15等3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及其亲本为材料,剖析盛花期主茎功能叶(倒4叶)的叶片结构、叶表皮气孔特征以及主茎功能叶的叶脉、叶柄、铃柄和对应的果枝叶叶柄等器官的维管束组织结构。结果表明,3个F1及亲本共9个材料的主茎功能叶(倒4叶)主叶脉中的维管束形态有三分支型、两分支型和无分支型3种,杂种及亲本之一的维管束都为三分支型,说明三分支型的维管束是显性遗传。F1功能叶主叶脉、功能叶叶柄、果枝叶叶柄、铃柄的维管束性状(导管总数、单个导管面积、维管束总面积、维管束组织比)和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细胞大小的优势表现因组合而异。主叶脉、功能叶叶柄、果枝叶叶柄、铃柄的维管束以及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细胞大小的优势与杂种的产量优势可能没有关系或相关性较小。3个F1的下表皮单位叶面积气孔总面积均表现超亲优势。果枝叶可能比主茎功能叶对铃的发育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