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0篇
  1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联合收割机在环境恶劣多变工作条件下关键部件状态不易监测,且系统发生故障无法及时排除的问题,设计了联合收割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利用数据采集系统获取联合收割机工作参数(包括温度、转速和振动参数),通过云端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与手机客户端的对接,用户采用Android客户端获取联合收割机实时运行状况,可通过设置相关阈值实现故障预警及报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WIFI无线通信技术和RS485串口通信技术相结合,通过Socket方式可以实现Android客户端与服务器的数据通信;所监测的温度、转速、振动速度及振动幅度的曲线图及数据能够实时动态更新,数据延迟为100ms,满足监测要求。所提出的联合收割机脱粒系统故障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做出故障预警及报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2.
切纵流联合收获机小麦脱粒分离性能评价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针对国产切纵流联合收获机在脱粒分离中存在籽粒损失较大和功耗需求较高等问题,将切纵流联合收获机上的切流滚筒、辅助喂入轮和纵轴流滚筒在室内建成切纵流脱粒分离装置试验台,进行喂入量为7.5kg/s的小麦脱粒分离性能试验,获取脱粒分离的籽粒损失和功耗性能指标,借助复数幅值对切纵流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性能进行分析,计算出脱粒分离性能指标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切纵流联合收获机收获小麦的最佳组合方式为,切流滚筒采用刀形齿、线速度为21.66m/s、入口脱粒间隙为30、出口脱粒间隙为20mm,纵轴流滚筒采用钉齿、线速度为19.63m/s、脱粒间隙为20mm时,所需总功耗为66.64kW,籽粒总损失率为0.56%,最优脱粒分离性能指标为0.8935。  相似文献   
33.
履带式联合收获机的行走机械变速箱箱体大多采用中间分离式结构形式,其密封性和可靠性不高,且拆卸维修不便,有必要研究设计整体式箱体。为此,在满足差逆变速箱原理的基础上,采用Pro/E软件对整体式箱体进行绘制,设计开口布局,用其自带的装配模块模拟装配并验证开口布局的合理性,对其安装形式和连接方式重新设计。应用ANSYS Workbench对箱体进行有限元静力学强度分析和有限元模态分析,通过DH5902动态信号采集仪采用锤击法进行箱体试验模态分析并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总体刚度满足要求,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与试验模态分析结果相差不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4.
基于振动激励溯源的谷物联合收获机清选筛制造缺陷定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识别主要制造缺陷的位置并指导构建往复振动式清选筛质量检测系统,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经典传递路径理论反算作用在清选筛与脱粒清选室连接点的激励力,进而定位缺陷位置的方法。通过测量、对比连接点的振动,发现振动频率成分基本相同,且是强相关的,因而不能通过频率分析找出主要激励源而定位制造缺陷。进一步根据激励力与缺陷的关联关系,发现具有最大激励力的激励源附近应存在主要制造缺陷。在测量从连接点到观察点的振动传递函数的基础上,综合广义逆矩阵理论,相位角变化的随机性等,构建了最大激励力和该激励力对观察点振动贡献的计算模型。清选试验台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激励力贡献响应之和为实测加速度的84.7%~94.6%,考虑到模型简化时忽略了部分因素的影响,两者基本吻合,计算模型可靠。以键槽间隙为典型缺陷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有缺陷时的振动基频和振幅较大的频率对应的激励力比无缺陷时增大71%~3 271%,定位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35.
以联合收获机中多个并联脱粒滚筒为对象,研究并联型轴系的动平衡方法。针对联合收获机存在多级传动、振源复杂及不便于在整机上研究多滚筒动平衡等问题,依据传动包角的计算方法对联合收获机中的一般传动路径进行提炼、分类,并对传动链进行了受力分析,设计了多滚筒动平衡试验台。通过有限元约束模态分析,得到了脱粒滚筒与试验台架的前6阶模态频率和振型。通过有限元仿真与模态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得知模态频率相对误差低于7.2%,且振型一致,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在脱粒滚筒工作转速下,试验台不会产生共振现象并对动平衡试验产生干扰,本试验台可用于开展联合收获机存在多级传动及多源激振耦合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36.
联合收获机脱粒滚筒凹板间隙调节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联合收获机在田间作业时因喂入量波动而导致作业性能下降及脱粒滚筒堵塞等问题,用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表征脱粒滚筒负荷,设计了由凹板间隙调节系统和凹板筛后侧油压力采集系统组成的脱粒滚筒负荷监测和凹板间隙调节装置。田间试验中,采用油压传感器测量凹板筛后侧油压力,并通过STM32单片机对测得的油压信号进行采集并保存,分别分析了喂入量和凹板间隙对油压力以及脱粒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和脱粒分离损失率随喂入量增大而增大,喂入量从3.4 kg/s增大到6.0 kg/s时,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从732 N增加到1 114 N,脱粒分离总损失率由0.54%增加到1.08%。在额定喂入量为6.0 kg/s条件下,凹板筛后侧左右两个油缸的油压波动范围为450~660 N,且两侧油缸压力一致。另外,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随凹板间隙增大而减小,脱粒分离总损失率随着凹板间隙的增大而增大,凹板间隙从35 mm增大到45 mm时,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从1 114 N降到758 N,脱粒分离总损失率由1.08%增加到1.31%。在喂入量为6.0 kg/s、凹板间隙为35 mm时,脱粒分离总损失率仅为1.08%,整机性能最佳,此时凹板筛后侧油缸油压力的变化范围为900~1 320 N。  相似文献   
37.
为优化设计切纵流联合收割机纵轴流滚筒的长度,该文通过设计脱粒分离长度可变的纵轴流滚筒并进行喂入量为7 kg/s的水稻脱粒分离性能和籽粒分布试验,分析纵轴流滚筒下脱出混合物的分布规律,建立纵轴流滚筒的籽粒分布方程,计算纵轴流滚筒长度;通过计算纵轴流滚筒顶盖导流板的最佳导角对纵轴流滚筒长度进行优化,确定纵轴流滚筒长度的最佳值并进行水稻脱粒分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喂入量为7 kg/s,纵轴流滚筒顶盖导流角为7.64°时,优化后的纵轴流滚筒长度最佳值为3 159.77 mm,经优化后的纵轴流滚筒脱粒分离的籽粒夹带损失率约为0.29%。该研究为纵轴流联合收割机的纵轴流滚筒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8.
借助大棚保护地栽培条件,利用大棚的光热,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在西瓜棚内套种莴笋和丝瓜,西瓜和丝瓜在2月中旬同时下种,3月中旬同时移栽,6月下旬西瓜结束,8月下旬丝瓜结束。9月中旬莴笋下种,10月中旬莴笋移栽,翌年2月下旬莴笋结束。详细介绍无公害大棚西瓜种植技术,以及套种丝瓜、莴笋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9.
为提高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的驾驶舒适性,针对国产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整机振动大及驾驶员舒适性差等问题,以江苏大学和南通棉花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4L-4.0型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为研究对象,在小油门发动机空载、大油门发动机空载、小油门整机空载、大油门整机空载及大油门田间作业5种工况下,对整机的8个测点进行振动测试与分析,得到各测点处对应的时域信号和频率信号。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振动、振动筛和压缩装置的前后往复式运动及切割器的左右往复式运动是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的主要激振源;而输送槽、风机、秸秆喂入拨叉和脱粒滚筒等回转运动中产生的不平衡力矩是整机产生振动的次要原因。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在大油门空载工况下,发动机、切割器、割台搅龙、脱粒滚筒、风机、振动筛、秸秆喂入装置、压缩装置引起的激振频率分别为76.6、7.63、3.16、18.62、20.67、6.52、2.63、5.41Hz。研究结果为改善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整机振动及驾驶舒适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0.
为了发展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经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嘉定县政府商定、批准,决定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在泰国建立一个香菇生产基地.1988年由嘉定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姚云峰等组成的技术专家组,赴泰国负责菇场筹建、试验、生产等技术工作.正海公司经过各方面的辛勤努力,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00年该公司上市鲜菇45吨,创产值16万美元,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