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白粉菌诱导的小麦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对小麦白粉病菌抗、感不同的3个小麦材料,接种白粉菌小种E 09。接菌后分别用DAP I(4-′6-d iam id ino-2-pheny lindole)染色、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TUNEL)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中感病材料百农3217和有明显过敏反应特征的抗病材料Pm 2/百农32177F 5接菌7 d时呈现明显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CD),而抗病材料Pm 21/百农32177F5则未见PCD发生,说明小麦白粉菌互作过程中产生的过敏反应(HR)属于PCD的范畴,同时还说明小麦白粉菌互作体系中抗病反应与HR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亲和互作中产生的PCD和HR中的PCD产生的机理是否相同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
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千粒重QTL的有利等位基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廖祥政  王瑾  周荣华  任正隆  贾继增 《作物学报》2008,34(11):1877-1884
以人工合成小麦Am3为供体亲本,普通小麦莱州953为轮回亲本,经5次回交然后自交,培育出含85个株系的F2:3群体。以该群体为材料,用348对多态性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发掘人工合成小麦中千粒重QTL的有利等位基因。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3个千粒重QTL,其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0.9%~33.79%。其中,Am3的等位基因能够增加千粒重2.3~4.8 g。相关分析表明,该导入系群体的千粒重与穗粒数、穗数和株高无显著相关性。千粒重QTL与穗粒数、穗数性状的QTL不在同一位置,这有利于高千粒重基因与其他产量性状基因的聚合。采用混合线性模型作图法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QGw.caas-3D),该QTL与环境互作效应小,而且与复合区间作图法在3个环境中都检测到的QTL相同,表明QGw.caas-3D是一个稳定的主效QTL。  相似文献   
73.
应用Bta对甜菜夜蛾进行了致死中浓度和致死中时间的测定,结果表明Bta对甜菜夜蛾幼虫具有活性,而且对不同龄期幼虫活性差异很大,如药后第3 d LC50 5日龄比1日龄大54.0倍,药剂浓度相差6.6倍,LT50相差2.8倍。利用Bta制剂防治甜菜夜蛾,关键是掌握在幼虫低龄期进行。  相似文献   
74.
小簇麦新种质的品质、抗病性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 32个小簇麦新物种、新类型材料的农艺性状及分子细胞遗传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MCMI,硬粒小麦簇毛麦 (H aynaldia villosa 2 n=14,VV)双二倍体 2 n=2 1 ,普通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2 n=2 8 ,异源附加系 2 n=2 2 和异源代换系 2 n=2 1 的细胞分别占 6 9.94% ,6 2 .88% ,5 1.5 3%和 82 .5 4% ;测交鉴定 ,2 n=14 +7 ,2 1 +7 ,2 1 +1 和 2 0 +2 的细胞分别占 82 .47% ,76 .2 5 % ,80 .2 6 %和 84.38% ;用簇毛麦DNA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 ,双二倍体 (除 V85 4cd)中都有 14条簇毛麦染色体 ,它们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2 n=42 =2 8W+14V和 2 n=5 6 =42 W+14V ,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中均有 2条簇毛麦染色体 ,他们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2 n=44 =42 W+2 V和 2 n=42 =40 W+2 V ;12个材料蛋白质含量 15 0 g/ kg以上 ;2 5个材料抗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等两种以上病害。  相似文献   
75.
76.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甜菜夜蛾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测定了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甜菜夜蛾LC50和LT50,结果表明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甜菜夜蛾 1、5日龄虫 ,药后 48h的LC50为28.8~131.7μg/mL。甲胺阿维菌素对不同龄期幼虫毒性差异很大 ,药后72hLC50值显示 5日龄比 1日龄大8.3倍 ;药剂浓度相差 7倍 ,LT50相差 3~5倍。  相似文献   
77.
依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测定新型生物杀螨剂NBIF-001对金桔红蜘蛛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NBIF-001 200亿可湿性粉剂能有效防治金桔红蜘蛛。剂型A在稀释250倍使用浓度下,施药一次后1、3、5、7、14和21 d对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8.98%、94.88%、89.52%、85.36%、68.72%和74.61%。剂型B在稀释250倍使用浓度下,施药一次后1、3、5、7、14和21 d对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9.60%,95.43%,90.88%、88.26%、72.39%和77.25%。化学杀螨剂对照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在稀释3000倍使用浓度下,施药一次后1、3、5、7、14和21 d对金桔红蜘蛛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42%、74.09%、65.82%、61.58%、62.64%和69.38。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说明,新型生物杀螨剂NBIF-001防效高、药效快、持效期长,是防治金桔红蜘蛛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8.
几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防治草莓病害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 ,对草莓白粉病、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 ,Bacillusspp1对白粉病防效达5 4 6 % ,Bacillusspp3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达 6 0 7%。  相似文献   
79.
对 5种鉴定小麦背景中 1BL/ 1RS易位染色体的生化和分子标记方法 ,包括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 PAGE)、荧光原位杂交 (FISH)、RFLP、RAPD和特异性PCR标记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RAPD标记难以鉴定1BL/ 1RS易位染色体 ,其余均能对 1BL/ 1RS易位染色体进行有效鉴定。FISH和RFLP方法比较费时费力且花费昂贵 ,而特异性PCR标记又在一定程度上受模板DNA浓度的影响。据此认为 ,APAGE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 ,最易于在小麦育种选择中应用  相似文献   
80.
应用Bt制剂综合防治超甜玉米害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苗期用2000U Bt悬浮剂200~400倍液防治菜青虫;用Bt复配制剂800~1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低龄幼虫,5~8d1次,防效可达90%以上。喇叭口期每公顷用Bt颗粒剂7.5~12.0kg防治玉米螟,可达一次用药、持久防治的目的。雄穗抽出后,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果实成熟后立即采收,以免受棉铃虫和斜纹夜蛾的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