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27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猪细小病毒(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对养猪业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用于防制猪细小病毒感染的疫苗主要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两种。邬捷等(1985)在四川发病猪场病料中分得PPV3株,即PPVSR1,SR2,SR3株,并应用PPVSR1毒株研制了灭活苗,应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2.
利用负载型La0.8Sr0.2CoO3燃烧催化剂的载体效应,对汽车排放废气进行催化转化,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汽车整车排放性能试验,对使用该催化剂制成的稀土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净化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用于催化净化汽车排放废气有明显的效果,且成本低,不造成重金属的二次污染,抗中毒能力强和工作寿命长,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区域型乳品企业瓶装巴氏杀菌乳产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常见的质量投诉,进行归纳总结;从原料乳的微生物、化学残留、理化指标,瓶装产品的回收瓶源控制,回收奶瓶清洗与消毒生产工艺,食品接触面清洁中设备清洗剂,CIP清洗工艺,产品冷链管理中冷藏贮存管理,配送路线及经销商管理等方面,分析其对瓶装巴氏杀菌乳产品的质量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4.
沙棘根系发达 ,具有抗风耐沙 ,耐干旱耐水湿 ,耐盐耐瘠薄以及耐酷暑 ,耐低温等特点。有沙棘覆盖的地方地表径流减少 85% ,表土水蚀减少 75% ,风蚀减少 85%。沙棘是优良保水固土 ,固堤护坡 ,防风固沙 ,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65.
以橙绒果酱和生牛乳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蔗糖、橙绒果酱及稳定剂的添加量,确定橙绒凝固型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建立响应面回归模型为Y=95+2.25A+2.5B+2.25C+2AB-0.5AC-BC-0.75A2-11.25B2-6.75C2;最终得出橙绒凝固型酸奶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蔗糖添加量7.00%、果酱添加量6.39%、稳定剂添加量0.61%,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橙绒凝固型酸奶,感官评分为97.00 分,与预测值97.04 分一致。  相似文献   
6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建立了生鲜乳中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试样中的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经(乙腈∶水∶二乙胺=5∶4∶1,V/V)提取,饱和乙酸铅溶液沉淀蛋白后,氮气吹干,用BSTFA进行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采用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碎片离子丰度比定性,内标法定量.采用SCAN全扫描的方式进行仪器方法学研究,每种化合物确定4个碎片离子作为监测离子,进行SIM模式定性定量分析.该方法生鲜乳中4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1~0.2 mg/kg;在20.0~ 1000 μ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在生鲜乳中添加0.50 ~ 50 mg/kg的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其回收率为62.0%~110.0%,相对标准偏差为2.4% ~13.9 %.  相似文献   
67.
大肠杆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和重要的耐药性指示菌,国内外已有大量猪源、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相关基因的研究报道。受动物种属、地域等来源性差异,以及耐药机制、亚型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中涉及很多种不同的耐药性相关基因,且检出率也不尽相同。论文主要根据耐受抗菌药物种类,对这些基因作用机理及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大肠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提供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富含多糖微生物菌液和化肥混合使用对植物吸收养分和控制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采用油菜盆栽试验方法,把一定体积微生物菌液和不同量化肥进行混合灌溉油菜,油菜收获后,测定油菜和上下两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T5 处理(50 mL 微生物菌液,1.2 g 尿素和0.72 g 磷酸二氢钠混合加入到4.5 kg 土壤中)油菜生物量最大,油菜对氮、磷、钾具有较高同化吸收能力;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上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缓慢,下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磷的垂直淋失风险较小;当化肥用量低于T5 处理用量时,上层土壤铵态氮含量高于对照,而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对照,下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氮淋失量较小;化肥用量高于T5 处理用量时,与对照相比,上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增加,下层硝态氮增加不显著,但是土壤铵态氮显著增加,提高了氮垂直淋失风险。加入微生物菌液可以活化土壤中的钾元素,有利于油菜对钾的吸收。研究表明,微生物菌液与适量化肥混合使用,有助于化肥减量和油菜不减产,不但对土壤氮、磷淋失具有一定抑制作用,还可促进油菜对土壤中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69.
本试验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桔百颗粒中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定容,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以保留时间定性,以峰面积定量.橙皮苷在浓度2 ~ 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1.0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RSD为1.4%.该方法准确、可靠,为桔百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0.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食品自生产至消费经历了一系列的环节,涉及的质量安全危害众多,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参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将食品链全过程的信息链接起来进行监控,进行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被认为是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食品安全管理的一种可行方案。本文结合首农集团食品安全管理现状,整理归纳首农旗下各食品企业进行质量追溯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做法,综合阐述建立实施可追溯体系对保障首农集团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以期对今后首农集团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