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42篇
农学   57篇
基础科学   41篇
  19篇
综合类   267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小麦新品种绵麦37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麦37是国家小麦改良中心绵阳分中心、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以引进材料96EW37(SW2148)为母本,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良中间材料绵阳90—100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川审麦2004002。同年被四川省农业厅确定为重点推广品种,获得四川省作物育种攻关A类后补助,同时被列入四川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重点推介品种,推广面积已达13.3万hm^2以上。该品种已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权号为:CNA20040287.0。  相似文献   
502.
以黄冈市农科院杂交水稻育种室2006年晚造杂交水稻新组合品比试验资料为例,探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在杂交水稻新组合综合评优中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产量为主要育种目标兼顾其它综合性状良好的情况下,有WJ1、WJ2、WJ3、超过对照,说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水稻品比资料进行分析可以达到优中选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3.
吴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诱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果表明,吴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原因是耕地、园地减少及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增加,其主要诱因是吴江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土地利用和配置中,应以土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504.
小麦品种绵麦37成株期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绵麦37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含有CIMMYT材料血缘的小麦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后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高抗条锈病且抗性稳定。为明确绵麦37抗条锈性遗传基础,本试验选用5个抗病品种(系)和3个感病品种(系),分别与绵麦37组配成抗×抗、抗×感组合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绵麦37成株期对条中32号小种的抗性主要受1对显性基因的控制,同时受另2对隐性基因的影响。其抗源来自于CIMMYT材料96EW37(SW2148),并且与川麦42、5563及MR168的抗源相似,其抗性基因不同于贵农系统。绵麦37作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既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也可作为抗源材料在育种上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05.
利用AMMI模型对5个绵阳小麦新品系的生育期、株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成穗率、千粒重和产量等7个主要性状在四川不同试点的表现及其品种稳定性与适应性进行了研究,以期评选出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和适应性好的优良小麦新品系。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于产量性状则表现为环境>基因型×环境>基因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81.9%、12.3%和5.8%;各基因型在7个试点中产量最高的是MY1227-185(6093 kg/hm2)和ML2652(6082 kg/hm2),极显著高于对照川麦107(5202 kg/hm2);品种稳定性最高(Di≤0.42)的是ML2652、ML1131-95和MY1227-185,其次是ML1403-84(Di=0.45)和MY68942(Di=0.75),稳定性均优于对照(Di=0.85)。综合考虑各性状表现、稳定性和产量等因素,MY1227-185和ML2652丰产性和品种稳定性最优,可大面积推广以提高四川冬麦区产量及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506.
小麦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在大田生产中抽取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的16个小麦品种样品,进行品质分析,并对其中9个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9个品种品质性状在品种材料间差异显著,变异丰富。相关分析显示,14对品质性状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的累计百分率达87.73%,其中蛋白质因子的百分率最高(51.94%),其次湿面筋的百分率为16.98%。  相似文献   
507.
【目的】探讨栀子种子萌发受抑制的原因及抑制物存在的部位,寻求提高发芽率的最佳方法,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江西樟树和安徽亳州两个栀子主产地的栀子果实为材料,探讨浓硫酸浸泡2~24 h对栀子种子吸水率的影响;研究栀子种子、果肉和果皮甲醇提取液(0.005~0.050 g/mL)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测定浓硫酸、赤霉素(0~1.5 g/mL)和生长素(0.1~5.0 g/mL)、不同温度(15.0~30.0℃)和发芽床(蛭石、纱布、滤纸、湿沙)等处理的栀子种子发芽率。【结果】浓硫酸处理后不同产地栀子种子的吸水率普遍提高,达到饱和时其种子平均吸水率高于未酸蚀种子34.31%。果肉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更高。随着栀子果皮或种子的甲醇浸提液浓度的增加,白菜种子萌发势和发芽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经0.005~0.015 g/mL果肉甲醇浸提液处理的白菜种子萌发势和发芽率缓慢下降,但当大于0.015 g/mL时,白菜种子萌发势和发芽率急剧降低;随着果实甲醇提取液浓度的提高,白菜发芽种子根明显变短,芽缩短,长势变弱,以果肉的甲醇提取液抑制物作用最强,其次为果皮、种子;此外,提取液对根的抑制作用强于对芽的抑制作用。浓硫酸处理的栀子种子发芽率为零,且种子极易霉变。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栀子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种子出现发黑现象。在0.3~1.2 g/mL赤霉素范围内时,随着赤霉素浓度的提高,栀子发芽率逐渐升高,其中以1.2 g/mL赤霉素的发芽率最高。在20~30℃范围内,栀子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而在20℃以下,发芽率极低。在30℃最适温度条件下,以滤纸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其次为湿沙、纱布、蛭石。【结论】栀子果肉和果皮中均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是抑制种子萌发的首要因素。栀子果皮、种子和果肉中抑制白菜种子萌发的化学物质种类或数量可能不同。浓硫酸、生长素对栀子种子发芽具有抑制作用,赤霉素则具有促进作用。栀子种子的最适发芽条件为:用1.2 mg/mL赤霉素避光浸泡48 h后,在滤纸培养床上30℃恒温避光培养。  相似文献   
508.
以福建闽南地区特产茶叶为主要原料,辅以番石榴汁,研究发酵型茶酒的最佳生产工艺。通过对影响茶酒发酵的各个单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发酵条件进行正交优化,经实验验证,得出茶酒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使用正山小种红茶发酵,酿酒菌种为葡萄酒·果酒专用酵母RW,茶和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110,茶汤与番石榴汁比例为2:1,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0β°Bx,接种量体积分数为7%。所得产品为浅棕红色,透明发亮,口感醇厚,兼有茶香、醇香和番石榴果香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509.
分别于2007~2009年对双蕊兰的生境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双蕊兰的生活习性,为其找到无性繁殖的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10.
张丽杰  王强恩  周强  张才 《北方园艺》2010,(17):141-143
以桃叶卫矛的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对桃叶卫矛离体胚萌发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消毒液及消毒时间。同时,选取不同培养基和激素浓度进行卫矛的离体胚培养最佳激素组合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的灭菌剂和不同的灭菌时间对无菌苗的萌发与生长有显著的影响;筛选出MS1/2+BA0.5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7g/L的培养基为成熟胚萌发的最适培养基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