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32.
33.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超级稻不同生育期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超级稻生长不同生育期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湖南高产区(湖南隆回)和低产区(湖南宁乡)两个水稻种植区,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超级稻移栽前,分蘖期、抽穗期、收获期的稻田土壤进行16S r DNA分析,并解析土壤性质对细菌和古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生态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超级稻生育期显著大于移栽前(P0.05),而低产生态区各时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个生态区的共同优势细菌为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和Verrucomicrobia,而Bacteroidetes只是高产区的优势细菌类群。Chloroflexi在低产区相对丰度显著大于高产区(P0.05),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则在高产区显著大于低产区(P0.05),Acidobacteria和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在两种生产区差异不显著(P0.05)。低产区古菌数量显著大于高产区(P0.05),是高产区的2.8~5.5倍。低产区和高产区相对优势古菌群分别是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随生育期的变化,Crenarchaeota、Euryarchaeota、Acidobacteria和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呈下降趋势,Chloroflexi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RDA分析表明,Proteobacteria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而Bacteroidetes主要受土壤速效磷驱动。高产区和低产区细菌和古菌群落动态变化的主控因子分别是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研究表明,超级稻高产和低产生态区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且随生育期有一定变化,说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35.
进行了双季杂交稻多种栽培模式的比较研究,发现起垄栽培模式与覆膜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而抛秧栽培模式较常规栽培模式株高、穗长下降,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36.
37.
38.
39.
为了让科研工作者更深入了解近5 a来国内外水稻领域研究的态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18—2022年水稻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源,运用Cite Space、VOSviewer、Derwent Data Analyze分析工具从发文趋势、来源国家(地区)、学科分布、发文机构、高发文期刊、影响因子、关键词聚类和文献共被引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根据特定的检索式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到水稻研究领域相关外文文献59 747篇,从知网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24 434篇,分析发现:国内外对水稻领域研究一直有着较高的关注度,中国在水稻领域的研究有着绝对的优势,中国科学院常年发文量第一,外文文献发文量排名前3的期刊是《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Agronomy Base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近5a的研究前沿涵盖镉、基因编辑、硅、生物炭、褐飞虱、驯化、籽粒大小(粒型)、耐盐性等方面,而在研究热点上还涵盖了生长发育、产量、基因表达、品质、施肥(受精)等多个方面。这些重点和热...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