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22篇
  2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两个耐热性不同的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减数分裂期进行高温(白天温度>35℃)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白天温度<33℃)为对照,研究减数分裂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热敏感品种双桂1号的花药开裂率及花粉育性,对耐热品种黄华占影响较小;明显降低了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和粒重,从而使产量显著下降,其中耐热品种下降幅度小于热敏感品种;热敏感品种粒宽显著缩短,长宽比显著增大,而对耐热型品种影响不大;明显降低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和幼穗的核糖核酸(RNA)含量,显著增加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幼穗的乙烯释放速率,热敏感品种变化幅度大于耐热品种;显著增加了耐热品种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对热敏感品种无显著影响。总之,根系活力和抗氧化保护系统能力强、RNA含量高、MDA含量低及乙烯合成少是耐热性品种在高温胁迫下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22.
核心种质是指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中,控制某些优良性状的特殊基因群体或基因系统,在品种改良过程中能够沿着育种目标置换和扩充基因群体,直至全面符合育种目标。本文介绍了核心种质丰丝占的衍生品种茉莉丝苗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3.
珍桂矮1号是华南早籼稻优良品种,1988年早季广东区试、1989年生产试验和1990年广西区试的产量方差分析结果,均比各自的对照种增产显著,表明珍桂矮1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是一个适应性广的水稻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4.
茉莉新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早晚兼用优质新品种。1999、2000年两年晚造参加广东省区试 ,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较广等特性 ,2001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2001年早造参加南方稻区优质稻区试。该品种在华南双季稻区可早、晚造兼用 ,华东、华中一带可作晚季稻利用。一、产量表现1998年早造本研究室品比试验产量391.2kg/667m2,比对照粤香占增产5.3% ;晚造本所品比试验产量517.5kg/667m2,比对照粳籼89增产15.0 %。1999年早造海南省区试 ,茉莉新占产量427.7…  相似文献   
25.
以12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和8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硬米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两类稻米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低的软米食味优于直链淀粉含量高的硬米;硬米食味值与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和粒型呈显著正相关,软米食味与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的相关性不显著;硬米和软米食味值与胶稠度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硬米食味值与RVA谱相关性不显著,软米食味值与崩解值和最高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消减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今后的稻米食味品质评价工作中,应根据不同直链淀粉含量进行分类,再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食味品质指标进行测定,以便能更加准确地评价不同类型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高产、优质、抗病、广适型水稻新品种黄软占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载培技术要点。以选育黄软占为例,总结了选育优质常规稻品种的4点体会:建立核心亲本性状的详细档案、设计行之有效的育种方案、有机综合田间表型性状与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选择、通过严格的品种比较试验筛选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7.
一季中晚稻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期长。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仍为最主要的病虫害,大螟、颖枯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纹枯病危害总体上有所减轻。防治上应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为主,兼顾大螟、纹枯病、颖枯病等多种病虫。通过主抓破口期的全面防治,加强前后期各种病虫害的挑治工作,注意后期稻飞虱的防治,确保一季中晚稻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8.
广州地区一季中晚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广州地区一季中晚稻的害虫主要是二化螟、三化螟、台湾稻螟和稻纵卷叶螟,病害主要是稻曲病、颖枯病和纹枯病,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早晚稻相比基本相同。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控制一季中晚稻病虫害的危害,阿维菌素、锐劲特可以作为杀虫单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29.
"123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珠三角地区菜田连作出现的突出问题,采用“123种植模式”(菜-中晚稻-菜”轮作模式)与当地传统的“早稻或晚稻-蔬菜”轮作及蔬菜连作等几种模式进行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3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最佳,其中“白瓜-中晚稻-番茄”模式每667m^2的年产值和年纯收益分别达到12377元和10931元,实现了在最有利于种植高效作物的高效生产时段优先安排种植高效作物,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物间对气候、土壤生态条件利用的互补作用,从而达到耕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0.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周少川研究员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一文中扼要介绍了核心种质的提出、核心种质的表型研究和育种实践、核心种质的分子育种及核心种质育种探索的重点,较系统地勾勒出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的全貌。丰丝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应用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2003年在广东省试种面积达4000多hm^2,2004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目前在华南稻区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