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本研究通过38年的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大豆产量效应、土壤理化性质演变特征,并评价在大豆种植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长期单施有机肥未降低大豆产量。(2)常规有机肥和二倍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较NPK处理分别增加5.7%和4.5%。单施有机肥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并未明显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低于NPK处理,降低了土壤磷素环境风险。施用有机肥土壤pH变化较为稳定,可防止黑土酸化。(3)单施有机肥0~20 cm土壤容重降低5.9%~7.5%,土壤总孔隙度降低7.0%~8.9%。(4)黑土长期单施有机肥条件下,有机肥养分供应能力较强,并可维持土壤酸碱平衡,改善土壤结构状况。总之,大豆种植中有机肥替代化肥是可行的,但应考虑黑土不同生态区的有机肥资源和施用量。  相似文献   
22.
通过平衡施肥的方法,针对不同生育时期大豆需肥规律,调节氮、磷、钾比例,筛选出适宜白浆土区连作大豆生长的氮、磷、钾配比.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比为N3P4.5K4.5+N3时增产最多,增产348.1kg·hm-2,增产率为18.6%;其次为N3P4.5K4.5处理,增产率为16.0%.氮磷钾配比为N3P4.5K4.5+N3时,鼓粒期大豆株高增加最多,比对照增加28.4%;大豆鼓粒期叶面积增加到最大,比对照处理增加93.6%.氮磷钾配比为N4P6K6时,结荚期大豆根长比对照增加12.6cm,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白浆土中连作大豆最好的氮磷钾配比为1:0.75:0.75.  相似文献   
23.
氮肥管理措施对黑土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管理措施对黑土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施氮量185 kg/hm2的水平上,减施氮肥20%不影响玉米子粒产量和氮素吸收,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提高22.4%~29.2%和18.4%~22.3%。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减施氮肥可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0~20、21~40、41~60和61~8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降幅分别为14.3%~53.8%、13.0%~32.6%、17.9%~36.8%和13.7%~41.2%。同一施氮量下,添加硝化抑制剂有助于抑制土壤硝化作用,添加双氰胺0~20、21~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下降45.7%和28.5%,添加2-氯-6-三氯甲基吡啶分别下降39.7%和21.8%。综合评价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等因素,应适当减少施氮量,并配合施用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高效利用和维持氮库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24.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针对哈尔滨黑土27年长期定位施肥现状进行微生物数量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施用肥料不仅可使土壤微生物总量提高,而且也使细菌、真菌数增加。其中,施用有机肥是引起微生物数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的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量也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5.
长期施肥对哈尔滨黑土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线虫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养分转化及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在农业部哈尔滨黑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了长期施用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及不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及线虫群落中不同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均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线虫种群的种类数量呈下降的趋势,除单施氮肥处理外,其余施肥处理土壤食细菌线虫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而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则显著低于不施肥处理;从土壤线虫生态指数看,施肥处理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均低于对照,而施用有机肥及磷肥处理的土壤WI值显著高于不施肥对照;土壤线虫群落的变化表明土壤线虫群落对施肥产生了响应,可以用作施肥对土壤质量变化影响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6.
<正> 1.绪言日本现在大约有40座烧煤的火力发电站,排放的煤灰每年大约250万吨。如果把把从钢铁厂和其它工厂排出的煤灰也加上的话,将有更多的煤灰被排放。由于核电站潜在着事故的隐患,火力发电被重新认识,预料烧煤的电站将增加,今后固体废弃煤灰的量将更多。基于这些情况,当务之急是迅速开发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有效的再生利用系统或再生资源化技术。笔者研究得知:煤灰以含纯度不太高的硅铝酸质(SiO_240—65%,Al_2O)3)25—40%为主要成分。确立了用这种煤灰为原料  相似文献   
27.
东北中低产田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东北黑土区中低产田的等级、类型划分以及治理措施进行了简要综述。东北黑土区中低产田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其划分标准为高产田:粮食产量〉6000 kg·hm^-2,中产田:粮食产量4000-6000 kg·hm^-2,低产田:粮食产量〈4000 kg·hm^-2。中低产田包括7种类型:侵蚀型、易涝型、干旱型、盐碱型、风沙型、瘠薄型和低温及其它类型。提出了中低产田的治理对策与措施,分析了中低产田的增产潜力为112.4亿kg(2010年)-161.8亿kg(2030年)。  相似文献   
28.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有机碳的固存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开始于1979年的黑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演变特征、固碳效应及外源碳输入对土壤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长期单施化肥土壤有机碳含量较试验前下降了11.6%~16.1%,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土壤有机碳含量呈上升趋势,常量有机肥化肥配施(MNP、MNPK)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上升了6.5%和8.4%,二倍量有机肥化肥配施(M2N2、M2N2P2)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上升了7.7%和11.6%。不施肥和施化肥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亏缺,亏缺量在3.5~6.1t/hm2。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盈余,M2N2P2处理盈余量最高,达到1.9t/hm2。年均有机碳投入量与土壤固碳速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表明黑土仍具有一定的固碳潜力。黑土碳投入的转化效率为34.1%,若要维持黑土有机碳库平衡,则每年至少投入1.416t/hm2有机碳。可见,在黑土区增加土壤碳投入(有机肥)仍然是最有效的土壤固碳措施。  相似文献   
29.
黑龙江省黑土区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980~2006年黑龙江省农科院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比较了不同施肥制度对黑土区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配施化肥可以全面提高黑土区土壤肥力,其中以有机肥+氮钾化肥效果最佳;速效磷受施肥制度影响最大。有机肥+磷化肥提高有机质含量效果最佳;有机肥+氮化肥提高碱解氮含量效果最佳;有机肥+磷钾化肥提高速效磷含量效果最佳;有机肥+氮钾化肥提高速效钾含量效果最佳。在有机肥+氮磷钾化肥处理下,有机质和碱解氮在1980~2006年年纪波动显著;磷钾化肥处理下,速效磷在1980~2006年年纪变化显著;在磷化肥处理下,速效钾在1980~2006年年纪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30.
营养钵育苗移栽对玉米增产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区试验表明,使用营养钵育苗移栽可以使玉米成活率达到95%以上,玉米产量增加11.2%,增产效果显著.营养钵育苗移栽提高了育苗移栽的安全性,为玉米的增产、稳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