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6篇
综合类   18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转谷氨酰胺酶对混合蛋白凝胶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条件下转谷氨酰胺酶(TG)催化大豆分离蛋白(SPI)和肌原纤维蛋白(MPI)的凝胶特性。在超纯水环境中用TG处理SPI,在大于50℃的加热条件下所有SPI组分(除了球蛋白B亚基)都共价结合成大的杂聚物而无法进入分离胶。TG处理MPI后,所有MPI成分[除肌动蛋白(Actin)外],在60~90℃均能交联,并形成有序的高弹性凝胶结构。经TG处理的MPI/SPI混合蛋白,大量SPI使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变为低分子多肽,同时,TG催化MPI与SPI交联在进样端产生1条深色电泳条带(大豆蛋白中除基本亚基外的7S和11S两个亚基)。  相似文献   
92.
根据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pp.)16S rRNA基因以及局部大分子合成(MMS)操纵子特异序列设计2对引物,经反应体系和条件优化,建立了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Cronobacter spp.菌株PCR扩增均可见2条特异性条带,而其他菌株PCR扩增均为阴性。纯菌检测双重PCR的灵敏度为6.3×103 CFU.mL-1,而相对应单重PCR的灵敏度分别为6.3×101 CFU.mL-1和6.3×103 CFU.mL-1;人工污染的食品样品(奶粉、牛奶、鸡肉)在经过24 h增菌后,检测限均可达100 CFU.mL-1或100 CFU.g-1。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存在的条件下,双重PCR的检测限没有受到影响。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克服食品样品基质及杂菌的干扰,可应用于食品中Cronobacter spp.的检测。  相似文献   
93.
将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饲喂羊肉、鸭肉、豆粕(对照组)和普通日粮(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四碘甲腺原氨酸(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和大鼠肝脏Ⅰ型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5′-脱碘酶)活性的变化,并测量大鼠直肠温度。结果显示:饲喂羊肉的大鼠体温升高,第29天达到(38.66±0.37)℃,显著高于饲喂鸭肉组大鼠体温(38.01±0.55)℃;饲喂羊肉组大鼠血清中T3、T4和FT3、FT4升高,分别达到(0.44±0.10)、(76.29±30.97)ng.mL-1和(7.74±1.75)、(4.37±1.88)pmol.mL-1);饲喂鸭肉组分别为(0.37±0.12)、(42.38±20.05)ng.mL-1和(5.50±1.98)、(3.76±1.63)pmol.mL-1,两组差异显著(P<0.05)。饲喂鸭肉组大鼠血清TSH水平((1.35±0.29)MIU.L-1)显著高于饲喂羊肉组大鼠血清TSH水平((1.01±0.22)MIU.L-1)(P<0.05)。结论:饲喂羊肉能明显促进大鼠...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金华火腿传统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FAA)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研究确定FAA的形成变化与温度条件、NaCl含量及其传统特色风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FAA与温度变化呈正相关(R^2=0.91),高温成熟期温度升高使各种FAA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显著增加;成熟后期和后熟过程中,NaCl含量大幅度提高使蛋白质水解酶活性降低,其与FAA提高呈负相关(R^2=0.98);特定比例的各种FAA产生金华火腿滋味和风味特性;来自于Maillard反应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与温度提高和FAA的显著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
可追溯系统在肉牛产业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牛肉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且产业链较长,涉及环节较多。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在牛肉产业链中应用可追溯系统,有效地控制繁育、育肥、屠宰加工、零售、牛肉安全监控等关键环节,为实现牛肉生产的全程信息追踪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96.
用犊牛和仔鸡的离体小肠细胞进行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的体外吸收试验,研究类胡萝卜素浓度、游离脂肪酸和Tween20对这两种类胡萝卜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的吸收均呈浓度依赖性,且犊牛、仔鸡的β-胡萝卜素吸收率及犊牛的黄体素吸收率保持稳定,为典型的被动扩散模型;游离脂肪酸的添加极显著促进行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其中油酸的促吸收作用大于硬脂酸,促进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吸收的最佳硬脂酸与油酸的比例分别为0:100和1:3;Tween20抑制两种离全小肠细胞类胡萝卜素和的吸收,其中对黄体素的抑制作用较大,对照组和Tween20各组均无VA的生成。实验表明同一因素对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吸收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7.
最近 ,联合国粮农组织 ( FAO)和国际Rabobank分别报道 ,禽肉的生产、贸易和消费将继续增长。在 FAO的报告中 ,以 1 993~ 1 995年的数据为基准 (世界年均禽肉产量为 51 2 0万吨 ) ,1 983~ 1 985年世界年均禽肉产量为 2 980万吨 ,预计到 2 0 0 5年将达 890 0万吨。自 80年代中期到 90年代中期 ,家禽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全球年均增长率为 5.6%。FAO指出 ,集约化生产、行业纵向结合和相对低廉的饲养成本是家禽业稳定增长的原因 ,而且这些因素仍将继续起作用。预计到 2 0 0 5年 ,年增长率将保持在 5%以上 ,发展中国家将占预期增长的 3…  相似文献   
98.
类胡萝卜素的营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胡萝卜素不仅是维生素A的前体,还是一种天然的着色剂和抗氧化剂,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癌作用,近年来还发现类胡萝卜素对畜牧生产有重要意义。但关于畜禽类胡萝卜素的吸收机制尚存在认识上分歧,而且类胡萝卜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类胡萝卜素的营养学研究进展一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99.
我国肉牛业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我国肉牛业的现状, 提出了保证我国肉牛业发展的5 个环节, 即品种资源, 饲养管理, 屠宰工艺, 建立分级制度和烹调加工。  相似文献   
100.
大豆黄酮对雏公鸡生产性能和机体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选择48只7日龄雏公鸡随机分为2组,即基础日粮组、添加5mg/kg大豆黄酮组。结果表明,大豆黄酮能显著提高21日龄雏公鸡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使雏鸡的免疫器官相对重量增加,T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的反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