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6篇
综合类   18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RFID/GIS物联网的肉品跟踪及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为了提高肉品跟踪与追溯系统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文介绍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物联网及电子产品代码(EPC)系统相关技术,提出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肉品企业资源平台架构,详细研究和分析了肉品销售阶段的信息流程,设计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肉品销售跟踪及追溯体系,包括跟踪系统和追溯系统。跟踪系统通过在销售节点上的产品电子代码系统,对附有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标签的肉品信息进行跟踪。追溯系统通过对象名解析服务(ONS)服务器,查出肉品销售相关节点实体标记语言(PML)服务器的地址,进而获得肉品的  相似文献   
12.
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微生物和理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不同发酵剂对发酵香肠微生物、pH值、亚硝酸盐残留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影响,并与自然发酵组比较.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发酵剂,香肠乳杆菌与木糖球菌混合发酵剂能迅速降低香肠pH值和亚硝酸盐的残留量,抑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提高产品的安全性.混合发酵剂和商业发酵剂的使用均能提高产品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3.
南京板鸭生产过程中风味成分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传统生产工艺生产南京板鸭,分别在原料、干腌、湿腌、排坯、风干5 d、风干10 d和风干15 d等7个工艺段随机取6只板鸭的股二头肌作为样品进行风味成分检测.结果显示:在原料、干腌、湿腌和排坯阶段的鸭肉中分别检测到33、68、18和31种风味化合物;在风干5 d、10 d和15 d的鸭肉中分别检测到43、57和54种风味化合物.这些成分可归类为:含硫类、胺类、醇类、羧酸类、烃类、酮类、酯类、醛类、醚类、含氮类和呋喃类化合物.在南京板鸭成品的风味成分中,醛类、醇类、烃类和酮类分别占化合物总数的37.78%、26.93%、18.39%和11.72%.主成分分析显示,第一主成分主要由2种醛、1种羧酸和1种醇组成,第二主成分主要由2种醛、1种酮和1种烯组成.第一和第二主成分总计解释了南京板鸭风味成分变化总方差的85.0%.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研究了盐水鸭加工过程中的滋味成分变化.盐水鸭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小肽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在煮制前的加工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而风味核苷酸含量减少,煮制过程中两者的含量均显著减少.干腌后鸭肉含盐量最高,但经其后工序加工后含量降为适宜食用的3%左右.重要的滋味成分盐水鸭含量均高于对照鸭肉.风味核苷酸和鲜味氨基酸对盐水鸭的滋味具有重要贡献.盐水鸭加工过程中复卤工艺对鸭肉滋味成分作用显著,是构成盐水鸭美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碱性脂肪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卡指示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性脂肪酶型时间-温度指示卡是通过反应体系的pH的变化来指示时间和温度的累积效应,因此,需要一种指示剂来指示反应体系的颜色变化。试验通过测定指示剂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L^*、a^*和b^*的变化,选择适合时间-温度指示卡反应体系的指示剂,并最终确定反应体系酚红-酚酞-百里酚酞混合指示剂为所需要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16.
影响牛肉肉色稳定性的主要生化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景宜  牛力  黄明  周光宏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363-3372
【目的】探讨影响不同部位的牛肉肉色稳定性差异的主要生化因素。【方法】从8头牛胴体上分别取背最长肌、半膜肌和腰大肌,在0-4℃冷藏7 d,每隔1 d分别测定肉色、色素含量、pH、MDA含量、NADH浓度、乳酸脱氢酶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背最长肌在整个冷藏期间的a*值最高且变化最小,MDA含量最少,NADH浓度、乳酸脱氢酶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最高,肉色最稳定;半膜肌居中,而腰大肌的a*值最小,变化最显著,MDA含量最高,NADH浓度、乳酸脱氢酶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最低,肉色最不稳定。【结论】牛肉肉色稳定性与其NADH浓度、乳酸脱氢酶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生物保护菌对低温下肉制品保质期的影响,选用1株清酒乳杆菌β-2(Lactobacillus sakei B-2)作为生物保护菌,接种(5.91±0.04)lg CFU/g到真空包装烟熏火腿切片,于4℃贮藏,对贮藏期间的产品进行感官评定,并对pH值、TVB-N值以及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包装烟熏火腿切片接种L.sakei B-2(5.91±0.04)lg CFU/g,于4℃贮藏,货架期为35 d,对照样货架期为15 d;生物保护菌L.sakei B-2在低温贮藏条件下,能有效延长真空包装烟熏火腿切片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8.
饲养水平、年龄及体重对牛产肉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研究在控制牛品种相同的条件下,分析了营养水平、年龄及体重等因素对牛产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营养水平对肉的品质和产肉量都有显著的影响,活重对牛产肉量也有较显著影响,而年龄对肉质和产肉量均无显著影响。要提高牛肉的生产水平应选择体重大的个体,同时以较高营养水平的日粮饲养。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在优质牛肉生产中所需解决的宰前关键问题,本文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品种、年龄及体重等因素对牛产肉性能的影响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对牛肉的品质和产量都有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其中晋南牛牛肉品质最佳;活重对牛肉产量有较大影响;年龄主要对肉质影响显著,其中年龄在2-2.5岁间的牛肉嫩度最好,因此,要提高牛肉的生产水平应以产肉性能优良的品种作牛源,同时选择年龄小、体重大的个体。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种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它能够增殖有益菌、抑制病原菌,从而调节肠道微生态系统;可被有益菌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维生素等,为动物提供营养;同时也能够改善脂类代谢和促进日粮中一些矿物质的吸收。本文对功能性低聚糖的种类、应用、作用机理、影响应用效果的因素、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