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0篇
基础科学   3篇
  53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本文分析了林冠层、灌木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的截留量及其削减的降雨能量,并以六盘山林区各森林流域为例。评论了垂直截留作用对林地土壤和森林流域水量收入的影响,阐明了森林植被垂直结构中各层次在保持水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2.
朱显谟院士是我国着名的土壤和国土整治专家,在土壤科学和国土整治研究领域,他已辛勤耕耘了55个春秋。解放前,他曾在江西地质调查所和中央地质研究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怀着一颗拳拳报国的赤子心,离开南京,来到黄土高原这块贫瘠、尚待开发的热土,并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野外实地考察,潜心理论研究,做出了一个又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23.
黄土高原的林草资源和适宜覆盖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 ,为了在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建立和谐的作用关系 ,使保护森林和发展林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以维持区域生态平衡 ,必需具备相应的森林资源水平 ,即一定的森林覆盖率。黄土高原的植被在总体上属温带草原区域 ,其基本特点在于 ,自东南而西北具有依次更替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即依次分布有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 4个植被带 ,其中草原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 ,在研究该地区适宜覆盖率时 ,必须将草地资源包括在内 ,确定适宜的林草覆盖率。1 林草植被资源本项研究的主体是晋、陕、蒙、甘、宁 5省 (区 )的黄土…  相似文献   
24.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入渗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松 (Pinustabulaeformis)人工林是黄土丘陵区半湿润地区的主要人工林类型 ,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通过对人工油松林地和荒坡地土壤入渗特征的研究 ,发现 :人工油松林地的入渗速率显著高于荒坡地 ,其阴坡和阳坡土壤的入渗速率仅在坡顶部有一定的差异 ,而在坡的中下部并不明显 ;而荒坡地的初始入渗速率和最终入渗速率均是阴坡高于阳坡。由于来源坡上部的泥沙在下部沉积 ,致使坡下部形成一个入渗能力较低的致密层 ,降低了坡下部的入渗速率 ,使入渗速率在坡位上的空间变化表现为坡上部 >坡中部 >坡下部。对于黄土丘陵地区而言 ,水分入渗过程采用方正三方程和Kostiakov方程拟和较好 ,两个方程结合使用可更好地说明土壤的初始入渗速率和最终入渗速率  相似文献   
25.
本文研究了油松和山杨林枯枝落叶层对径流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与坡度、径流深度成正比,与枯枝落叶厚度成反比。枯枝落叶种类不同,其径流速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6.
1988~1990年在降水量为450mm的宁夏固原半干旱黄土区进行了蒸腾、净初级生产量和土壤水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刺槐、沙棘、山桃、柠条、胡枝子的水分利用率各为:2.12、1.53、1.14、0.54、0.51g/m2·mm,分别是封禁7~9年天然植被的8.8、6.4、4.8、2.3和2.1倍。五种灌木林生产lg地上干物质比天然植被少耗水3 711~1 935g。因此,在半干旱黄土区的荒坡、荒沟营造燃料、饲料和肥料灌木林,是对水分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是快速治理荒山的有效途径。本试验还提出提高灌木林水分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7.
本文研究了组成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群落主要植物的蒸腾强度及其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计算了群落的蒸腾强度,结果表明:①组成群落各植物在生长期间的平均蒸腾强度为0.259 3~0.991 6g/g·h,其中乔木层为0.259 3g/g·h,灌木层为0.498 2~0.9916g/g·b,草本层为0.577 2~0.848 8g/g·h;②各植物蒸腾强度的日变化符合多项式E=ea.ebt·Tc·rJ,③蒸腾强度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但各植物的节律稍有差异;④人工油松群落蒸腾强度为0.284 5g/g·h,其中乔木层为0.262 4g/g·h,灌木层为0.619 7g/g·h,草本层为0.780 8g/g·h。  相似文献   
28.
文章评价了乔层、灌层、草层、枯落物层、根层及盖度对水土保持的影响,认为矮草层和死被层是决定水土保持效益的关键。盖度的有效性与高度关系紧密,草层和死被层仍最为有效。黄土高原人工林水土保持效益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完好的草层和死被层。如果林分具有良好的结构,黄土高原建造植被的减沙潜势为30%以上。  相似文献   
29.
秦岭林区天然油松、锐齿栎林细根周转过程与能态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秦岭林区天然油松、锐齿栎林细根周转过程的能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细根在分解过程中 ,能量的损失符合指数衰减规律 ,锐齿栎的分解系数为 0 0 0 31,年周转率为 0 35次·a- 1 ;油松分解系数为 0 0 0 2 4 ,年周转率为 0 4 8次·a- 1 ;油松林活细根年均储存能量为 119 4 3× 10 6 kJ·hm- 2 ,年死亡损失能量为 2 1 84× 10 6 kJ·hm- 2 a- 1 ,相当于地上部分年凋落物损失能量的 31 7% ;锐齿栎林活细根年均储存能量为172 70× 10 6 kJ·hm- 2 ,死亡损失能量 5 8 31× 10 6 kJ·hm- 2 a- 1 ,相当于地上部分年凋落物损失能量的 6 2 8%。  相似文献   
30.
我国北方飞播造林已经展开,仅1981年即播种约250万亩,播区分布在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内蒙、甘肃、宁夏、北京等省、市、自治区。目前选用的树种主要是油松。由于树种单一,人们对将来形成的纯林可能会产生病虫及火险不无担心。因此,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