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试验结果表明:在紫薇萌动和抽梢期,用新型物理防病保护剂——无毒高脂膜1:100倍叶面喷雾,每10—15天一次,连续喷三次效果较好。由于此药剂无毒无臭味,而且在叶面上不留痕迹,这对园林观赏植物的化学防治尤为重要。可以替代传统的石硫合剂。在紫薇白粉病流行期,用粉锈宁1:1000倍叶面喷雾效果也很好。环沟施用向顶性的内吸杀菌剂—粉锈宁和甲基托布津。其残效期分别为24天和33天,较叶面喷雾残效期长。同时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城市绿化带和风景名胜区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32.
33.
围绕菌根共生体系中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的互作机制展开研究,以石斛小菇Mycena dendrobii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为试验材料,建立二者的共生体系,对其根系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石斛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二者能成功形成菌根结构,分支酸合成酶基因和甘露糖特异结合植物血凝素基因在共生早期发生上调,参与了共生的调节。试验旨在为今后阐明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的共生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
通过构建DNA池和测序,分析了广东蓝塘猪、大花白猪和外来长白猪3个猪种的乳铁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和部分5'UTR区1 494 by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在3个猪种中发现了24处单核苷酸突变,其中12处为转换,8处为颠换,3处为插人.1处为缺失突变.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猪乳铁蛋白基因启动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发现了5个SNP:-1032A>G、-989C>T、-740T>G、-732G缺失、-680A>G,分别位于PEA3、cAMP、STAT5、SRY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上,其中-1032 A>G产生了MYTI结合位点,-680A>G导致了SRY结合位点消失,引起了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改变,但是否对启动子转录活性有影响还需要进行深人研究.  相似文献   
35.
桂林市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琳  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43-6645
在对桂林市旅游企业危机管理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6.
一种棉花叶面积预测的简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灌溉排水试验中,棉花叶面积的实体测量是试验中非常耗时的一项工作.对在棉花叶片不发生破坏和无叶面积仪的情况下快速测量棉花叶面积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回归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棉花叶面积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7.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琳  景晓辉  黄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55-7857
[目的]寻找更多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及其科学利用方法。[方法]利用“采样-培养-分离单菌落-初筛-复筛-测OD值”的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经反复培养和划线分离从80份样品中初选出35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其中10株由白转绿,长势较好;6株深绿色,长势一般;4株绿色,长势较好。这20株都产孢子,被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用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复筛选,得到9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将这9株菌株再进行发酵培养,用DNS法进行酶活测定得到2株酶活较强的菌株。这2株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木霉。通过滤纸崩解测试筛选出20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种。DNS法酶活测定结果表明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的产酶活性最高。[结论]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可以作为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  相似文献   
38.
以玫红肉火龙果、粉红肉火龙果、紫红肉火龙果、白肉火龙果4种火龙果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火龙果种子萌发特性比较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果肉颜色的火龙果,其种子萌发率不同.不同浸种时间,其种子萌发率也不同.紫红肉火龙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最大,粉红肉火龙果种子刚好相反,白肉火龙果种子和玫红肉火龙果种子处于两者之间,其中白肉火龙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高于玫红肉火龙果种子,但其活力指数却低于玫红肉火龙果种子.4种不同果肉颜色火龙果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分别是:玫红肉火龙果种子,为24 h;粉肉火龙果种子,为36 h;紫红肉火龙果种子,为36h;白肉火龙果种子,为36h.  相似文献   
39.
为解决海南热区淮山种性退化、品种单一、不能周年上市等问题,引进‘桂淮2号’、‘桂淮5号’、‘桂淮6号’、‘桂淮7号’和‘黑美人’共5个品种,以海南当地品种‘云选1号’作为对照,采用橡胶/淮山间作模式进行试种试验,利用双因素裂区试验法,观察各品种植物学性状,收获后测定块茎产量与商品率。结果表明:5个品种植物学性状与广西没有差异;与当地品种‘云选1号’相比,‘黑美人’产量最高(54.6 t/hm 2),其次是‘桂淮7号’,‘桂淮5号’最低;‘黑美人’生长周期最短,成熟最早;‘桂淮2号’生长周期最长,成熟最晚。‘桂淮2号’可作为晚熟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桂淮5号’和‘桂淮6号’可作为中晚熟品种进行推广种植;‘黑美人’、‘桂淮7号’可作为早熟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40.
由于海南地理环境独特,具有典型的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淮山栽培方式与内地有所不同。笔者根据长期实践经验,结合淮山的生物学特性,从种苗选育、种植园选地整畦、种植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采收时机等几方面总结了海南省淮山栽培实用技术,旨在为本省种植户提供参考,以促进海南省淮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