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篇
  5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 CO发色的历史   应用一氧化碳对肉制品进行发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的人们偶然将鲜肉置于火炉边发现炉火的烟可以使肉制品保持良好的色泽,尽管当时还不了解其中的原理,但这个习惯却因此而延续下来[1],最终发展成为用冷烟工艺赋予肉制品良好的色泽.……  相似文献   
52.
1水产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和作用水产标准化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行的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 ,水产标准占了40%,水产行业的标准(代号“SC”)是农业部现行的两个行业标准代号之一。我国的水产标准化工作起始于60年代 ,最先在渔船、渔业机械、仪器、渔具和绳网具方面开展 ,随后逐步扩展到水产品加工和水产养殖方面。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水产专业各类标准的数量不断增加 ,标准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从1997年发布的第一项部颁水产标准以来 ,到目前为止 ,现行国家水产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53.
54.
罗非鱼、南美白对虾体内药残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养殖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为实验对象,就其体内土霉素等多种渔药残留及分布状况进行研究, 比较不同规格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体内渔药残留差异,分析渔药在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不同部位的残留状况。结果表明在罗非鱼体内已烯雌酚、呋喃唑酮、氯霉素3种渔药未见检出,南美白对虾体内已烯雌酚、呋喃唑酮、氯霉素、(口恶)喹酸和喹乙醇5种渔药均未见检出,而土霉素等常规用药在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渔药残留量因其规格大小及部位而异,趋势为大规格样品渔药残留量相对较高,在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体内的增长情况与其体重具有负相关性;罗非鱼内脏渔药残留量明显高于肌肉组织,虾头为虾渔药残留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55.
水产品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水产品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制备工艺,对 ACEIP 的构效关系作了探讨,对水生生物资源中 ACEIP 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分离自腌干鱼的抗氧化发酵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符合耐盐、耐高低温、产酸等要求和过氧化氢耐受能力为指标,对分离自传统腌干鱼制品的29株乳酸菌进行初筛,再以抗脂质过氧化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为复筛指标评价了菌株不同组分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以期获得具有优良抗氧化活性的发酵菌株。结果表明,15株乳酸菌符合腌干鱼发酵要求,菌株间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其中以L4、L11和L21综合抗氧化活性最好。经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 DNA分子鉴定,确定L4、L11和L21分别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干酪乳杆菌(L.casei)。  相似文献   
57.
臭氧水对军曹鱼片的减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比较了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水处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鱼片对其减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在15℃条件下分别以质量浓度为4 mg·L-1、5 mg·L-1、6 mg·L-1和7 mg·L-1的流动臭氧水处理军曹鱼片,以减菌率、感官和色泽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7 mg·L-1的流动臭氧水处理军曹鱼片10 min可以达到一个较好的减菌效果,减菌率达到81.12%,且该臭氧水质量浓度对军曹鱼的品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8.
GC—MS检测咸鱼中N-亚硝胺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咸鱼中的N-亚硝胺,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条件,比较了固相微萃取(SPME)和二氯甲烷超声萃取对N-亚硝胺的响应强度的影响,探讨了有机溶剂用量、萃取时间、萃取次数对测定的影响。采用选择离子法定性定量检测咸鱼中N-二甲基亚硝胺(NDMA)、N-二乙基亚硝胺(NDEA)、N-亚硝基吡咯烷(NPYR)和N-二丙基亚硝胺(NDPA)4种N-亚硝胺。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9 2、0.999 1、0.999 1和0.999 2;线性范围为0~10μg.mL-1;该方法重现性好,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均≤2.1%;空白加标回收率可达70%~80%;灵敏度高,检测限分别为0.038 6μg.kg-1、0.022 7μg.kg-1、0.031 6μg.kg-1和0.047 8μg.kg-1。  相似文献   
59.
运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ASE),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海刀豆(Canavalia maritima)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甲醇体积分数3个因素为自变量,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因素的显著性及其交互作用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建立了提取率与各因素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得到了海刀豆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萃取压力10.3 MPa,萃取温度130 ℃,萃取时间16 min,甲醇体积分数66%,循环次数2次,总黄酮提取率为83.43%,与理论值相对偏差-1.63%。  相似文献   
60.
罗非鱼综合加工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国罗非鱼产业正处于从规模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对罗非鱼原料进行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同时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是提高中国罗非鱼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产业升级,以保障中国罗非鱼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罗非鱼综合加工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中国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