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2篇
  15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5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前.国内外对动物性食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有关报道广泛而深入.但青海省目前对猪肉进行此方面检测的研究较少。为此,现对西宁市售鲜猪肉中挥发性盐基氮、汞、砷、铅、镉的含量及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的残留进行检测和分析.以期为西宁市今后发展猪肉食品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2.
23.
不同菜豆品种4种抗营养因子水平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尚蕊  吴华  郭瑞  刘琴  潘磊  李佳楠  胡志辉  陈禅友 《园艺学报》2015,42(11):2163-2173
菜豆中植物凝集素、皂苷、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植酸等抗营养因子是引起菜豆食物中毒的内源物。以56份食荚菜豆品种为材料,测定了鲜荚中4种抗营养因子含量或活性。结果表明,供试菜豆品种群体4种抗营养因子水平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植物凝集素含量(均值为1.743 mg·g~(-1))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值为1.680 mg·g~(-1))变异系数均在100%以上,品种频率分布曲线主峰明显,但在极高和极低区域均有品种间断分布,出现了品种水平的数量等级差异;皂苷含量(均值为3.730 mg·g~(-1))和植酸含量(均值为3.102 mg·g~(-1))变异系数均低于41%,品种频率分布曲线呈近正态分布,主峰明显,双尾有低频率连续分布。相关分析表明,植物凝集素含量与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供试56份菜豆品种划分为3个品种群,近80%品种聚于抗营养因子中等水平品种群,近12%品种居于较低水平。由于菜豆植物凝集素是食用致毒性的主要内源物,同时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均与菜豆田间抗病虫性密切相关,预示着筛选出极低水平植物凝集素的菜豆品种是可行的,但同时可能会降低其田间抗病虫性。  相似文献   
24.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塑料波纹管改造山区冷浸田 ,耕层土壤除渍 ,土体收缩、水、土温度升高 ,理化性状改善 ,水稻增产 2 9.7%。并可水旱轮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5.
一品红(Euphoria puleherrima will)又名圣诞红、老来娇等。由于其色彩鲜艳,耐荫性强,花期长,摆放寿命长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从2001年开始试种一品红,其栽培数量逐年增加,培育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培育商品花1万多盆,投放市场供不应求,今年又栽培了2万多盆。通过几年的探索,已基本掌握了适宜我地的一品红栽培技术。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6.
对国内7个省份临床分离的32株鸭大肠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及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32株分离的鸭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7株,阳性检出率为21.87%;产ESBLs菌株对常用头孢三代及半合成青霉素类药物的敏感率低于42.9%,耐药率则高于28.6%,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呋的耐药率高达100%。产酶菌株和非产酶菌株对新型头孢四代产品头孢吡肟及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于96%。加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对产酶菌株和非产酶菌株的敏感率全部高于未加酶抑制剂的单方药物。产ESBLs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酶抑制剂能够部分解决此类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27.
目前双季晚稻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过程中常发生的主要问题有:选用的品种(组合)生育期偏长,秧苗超秧龄严重;出苗不齐,成苗率低;秧苗徒长,苗高超标。通过选择生育期适当的品种(组合),出苗期采用日灌夜排的水分管理方法,适当减少秧田用肥量并施用多效唑控制苗高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双季晚稻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有利于增产增收,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28.
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吴华 《农技服务》2007,24(6):23-23,60
介绍了贵州省贵定县的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痛虫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29.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禽分离致病菌,分别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及产AmpC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20株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15株、阴沟肠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法氏柠檬酸杆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及鹑鸡肠球菌1株,其中法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鹑鸡肠球菌系兽医上首次检出。报道所分离的20株致病菌均产β-内酰胺酶,其中产ESBLs 9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株。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而抗生素/抑制剂联用能降低药物对细菌的MICs。  相似文献   
30.
施氮时期对扬稻6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盆栽条件下 ,设计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等 7个不同时期氮肥处理 ,研究其对扬稻 6号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施用基肥、分蘖肥均能显著提高拔节期、倒 2叶期每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 ;②在施氮量较少的情况下 ,无论是作为基肥 ,还是作为分蘖肥、促花肥施用 ,均能显著提高抽穗期的每株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 ,且施氮时期越早 ,促进作用越大 ;③在施用分蘖肥的基础上 ,施用促花肥能显著提高每株根干重 ,施用保花肥可促进不定根的伸长 ,增加每株不定根总长度 ;④产量随着每株根干重、每株不定根数、单位长度不定根重的提高而增加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386 、0 .715 9 、0 .5 5 47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