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CARAH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在天水的应用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及时准确预报马铃薯晚疫病在天水市的发生与流行,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天水市秦州区中梁乡何家湾村马铃薯基地,运用DAVIS自动气象站收集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温度、湿度及降水量数据,运用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进行分析,以确定马铃薯主要生育期内,晚疫病病菌生成潜在侵染的次数和代数,准确地预报发病期,确定最佳防治期及防治次数。2013年在马铃薯生长期间(5月20日至9月30日),晚疫病病菌共繁殖15代,共产生39次侵染,其中轻度侵染9次,中度侵染8次,重度侵染4次,极重度侵染18次。根据预警系统预测结果,用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作为保护性药剂,用687.5 g/L银法利悬浮剂作为治疗性药剂进行防治,平均防效达78.4%,比大田对照提高11.1百分点,平均鲜薯产量达27 833.3 kg/hm2,比大田对照增产17.19%。  相似文献   
42.
半干旱地区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选择适宜武山县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天薯10号、11号较当地多年种植的主栽品种陇薯3号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抗旱性和丰产性,可考虑作为武山县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晋薯16号、陇薯8号、3号可适当推广种植;紫花白为中早熟品种,抗旱性差,可在川区进行地膜栽培试验;02175-200抗旱性较差,产量低,不适宜半干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3.
SSR标记马铃薯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5份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育成品种的遗传关系,为主食化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中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轮筛法从100对马铃薯SSR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利用筛选出的25对SSR引物对65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扩增分析,用NTSYS-pc 2.1软件分析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2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4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5个,占总扩增位点的100%。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0~0.93,表明供试材料间遗传差异相对较大。UPGMA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0时,供试材料被分为两大类,‘华恩1号’单独聚为第一类,其余64份材料聚为第二类;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1时,第二类又分为两个亚类,‘农天1号’、‘甘谷紫’、‘天薯9号’、‘五龙洋芋’、‘天薯10号’聚为第一亚类;其余59份材料聚为第二亚类;在相似系数为0.64时,第二亚类又分为2个亚亚类:第1亚亚类为‘天薯11号’、‘青薯10号’、‘青薯6号’、‘甘谷红’和‘秦州红’,其余54份材料聚为第2亚亚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部分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但同一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遗传差异较小,育种中可以充分利用遗传关系较远的马铃薯品种作为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4.
在天水市旱作区进行马铃薯现蕾期揭膜试验。结果表明:黑膜覆盖现蕾期揭膜的马铃薯折合产量最高,为24 415.95 kg/hm~2,较露地栽培增产8 693.4 kg/hm~2,增产率55.29%,差异极显著。马铃薯黑膜覆盖现蕾期揭膜的产量高于白膜覆盖现蕾期揭膜,白膜覆盖现蕾期揭膜的产量高于黑膜覆盖。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较露地栽培提早了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及成熟期;白膜覆盖提早10~17 d,黑膜覆盖提早6~13 d。  相似文献   
45.
通过采用不同颜色地膜和不同覆膜方式试验研究得出,马铃薯覆盖地膜后产量显著高于露地对照,半膜覆盖产量高于全膜覆盖,黑膜覆盖高于白膜覆盖,黑膜半膜覆盖产量最高,达到22969.5kg/hm^2,比露地对照的11673.0kg/hm^2增产96.7%。马铃薯地膜覆盖增产效果显著.可在天水半山区及周边类似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6.
随着人们对马铃薯应用价值的认识和消费水平的变化,马铃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已发展成为多用途兼用作物,它不仅可作为粮食,而且可作为蔬菜和饲料,不仅可直接食用,而且可制作休闲、膨化食品和化工产品,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马铃薯是天水市的三大作物之一,2005年播种面积5.67万hm^2左右,约占全省的20%,并且发展十分迅速,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天水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47.
苹果试管苗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8.
为筛选出优质并适宜于天水及周边地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2009年由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56份茎尖脱毒苗,2010年经扩繁生产原原种微型薯,在海拔为1 680 m生态区域进行田间观察鉴定,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9份材料,2011年在天水市中梁乡同一海拔区域,以‘天薯10号’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其抗病性能(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淀粉含量及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31和C-71产量与对照天薯10号差异不显著;C-71淀粉含量在参试材料中最高,含量达19.28%,比对照天薯10号(17.47%)高1.81%。可见,C-71综合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49.
[目的]筛选适宜天水地区种植的优良马铃薯新品种.[方法]通过小区试验比较15个马铃薯新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能、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15个供试品种中,云薯107、云薯202、天10-8-44田间长势好,抗病性较强,商品性状好,产量为13 740.75~ 16 875.45kghm2,较对照天薯10号增产66.81%~104.86%,商品薯率达80%以上.[结论]云薯107、云薯202、天10-8-44适宜在天水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0.
山旱地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天薯1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山旱地适宜天薯11号抗旱高产的较佳栽培模式,采用露地、覆膜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黑地膜覆盖相比露地栽培出苗期提早4~9d、成熟期提早6~12d,生育期提早4~16d;黑地膜覆盖栽培的产量都高于露地栽培,增产4 562.33~12 091.04kg/hm2,增产率25.69%~66.77%;黑膜高垄双行栽培下的产量最高,达22 968.77kg/hm2,比露地栽培增产12 091.04kg/hm2,增产率66.77%。黑膜高垄双行栽培相比其他栽培方式表现出较好的抗旱保墒性和增产效应,商品薯率、单株薯质量、产量最高,产投比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