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沈阳地区温室番茄发生白粉病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番茄白粉病是一种由专性寄生菌白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栽培番茄对这种真菌病害具有极高的易感性,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大敌.番茄白粉病已对欧洲温室番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近些年在中国保护地番茄栽培中也开始发生.我国南方番茄白粉病有蔓延的趋势,但在北方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62.
首次报道了无梗五加圆斑病的发生危害、症状特点,并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根据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形态和培养性状观察,确认引起无梗五加圆斑病的病原菌为真核茎点霉(Phoma eupyrena Sacc.)。  相似文献   
63.
玉米灰斑病发生流行规律及品种抗病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玉米灰斑病近年来发生严重,对玉米生产造成很大危害。玉米灰斑病病原菌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在7月中下旬有较高的萌发率。玉米灰斑病于7月上旬开始发病,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为发病盛期。田间温度、相对湿度和7月份降雨量都影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气温较低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玉米杂交品种和自交系对玉米灰斑病表现的抗性差异较大,感病的杂交品种有掖单13、丹605和丹2181,抗病杂交品种有丹中试61、辽9505、沈9728、辽306、丹3079、丹3034;抗病的自交系有9046、冲72、J599-2、齐319、丹黄25、79532、598,凡具有热带血缘的自交系都是抗病的。  相似文献   
64.
生化黄腐酸及其系列产品对小麦根腐病的防病增产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黄腐酸 -稀土螯合物和黄腐酸复合物 -双抗剂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 ,对小麦根腐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田间药效试验中也表现了较好的防病保产效果。生化黄腐酸单用 ,在供试的浓度范围内 ,在人工培养基上对小麦根腐病菌无抑制作用 ,与三唑酮混配使用 ,提高了杀菌剂的防病效果 ,弥补了三唑酮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具有抑制作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5.
为了解黑龙江省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结构和区系分布特点,于2010年7月份和10月份,在黑龙江省的伊春、铁力、绥化、哈尔滨、牡丹江和佳木斯6个中药材产区共采集土壤样品220份,所采集的药用植物种类主要有五味子、平贝母、刺五加、党参、防风、柴胡、桔梗、黄芩等14种.经稀释平板法和土壤颗粒平板法分离共获得1016株真菌,经形态鉴定归为35属86种,其中接合菌7属10种,占7.78%;子囊菌1属2种,占0.69%;无性型真菌27属74种,占70.76%,其余20.77%的菌株为不产孢真菌.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多样性丰富,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镰孢菌属Fusarium是优势种群,粘帚霉属Gliocladium、金孢属Chrysosporium、毛霉属Mucor、枝孢属Cladosporium、枝顶孢属Acremonium、根霉属Rhizopus是亚优势种群.不同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区系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除无孢类群外,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和镰孢菌属Fusarium是14种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五味子、平贝母和柴胡是黑龙江省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它们在6个采样地点间的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其中伊春地区的多样性指数(H’=2.9574)和丰富度指数(R=5.6683)最高,而佳木斯地区的均匀度指数(J=0.9200)最高.不同地区的相似性水平也存在差异,其中牡丹江与绥化的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组成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Cj=0.6315),牡丹江与哈尔滨的相似性最低(Cj=0.3704).  相似文献   
66.
辽宁省农田作物根围的真菌(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分离自辽宁省 12市县农田作物根围真菌中的 7属 9种 小克银汉霉属 (Cunninghamella)1种 , 班尼小克银汉霉 (Cunninghamella bainieri Naumov); 毛霉属 (Mucor) 1种 , 冻土毛霉冻土变种 (Mucor hiemalis Wehmer f. hiemalis); 毛壳菌属 (Chaetomium)2种 球毛壳 (Chaetomium globosum Kunze & Steud.); 橄榄色毛壳 (Chaetomium olivaceum Cooke & Ellis); 光黑壳属 (Preussia)2种 竞争光黑壳 (Preussia aemulans (Rehm) V.Arx), 香蒲光黑壳 (Preussia typharum Cain); 假裸囊菌属 (Pscudogymnoascus)1种 ,玫红假裸囊菌 (Pseudogymnoascus roseus Raillo); 篮状菌属 (Talaromyces)1种 ,黄色篮状菌 (Talaromyces flavus (Kl cker) Stolk & Samson); 韦斯特壳属 (Westerdykella)1种 散布韦斯特壳 (Westerdykella dispersa (Clum) Cejp & Milko); 其中班尼小克银汉霉、竞争光黑壳、香蒲光黑壳、黄色篮状菌和散布韦斯特壳是中国的 5个新记录种 .  相似文献   
67.
用Andersen-6级采样器、虎红氯霉素琼脂(RBC)在养殖环境采样,培养后分级计数,按形态学鉴定,并进行空气动力学分析。结果共捕获活性真菌粒子7.77×103CFU。鸡、猪、兔、牛舍气溶胶真菌浓度分别为2.39×103CFU/m3、2.51×103CFU/m3、1.76×103CFU/m3和 1.66×103CFU/m3;平均CMD值分别为3.02 μm、3.52 μm、3.29 μm和3.39 μm;GSD分别为2.03、1.71、1.70和1.69。养殖环境中每分钟可沉积到支气管、直接侵入肺泡和极细粒子的活性真菌量分别是居室的3.4倍、1.4倍和1.9倍;鉴定出21个属,各采样点优势菌群主要有曲霉属、青霉属、链格孢属、枝孢霉属、镰刀菌属等。表明所测养殖环境活性真菌粒子浓度高于原野或居室环境,且其浓度可以通过采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结构、合理降低饲养密度及调整舍内温湿度等人为措施来控制;真菌粒子比细菌更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养殖环境优势真菌属与真菌感染及毒素中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8.
通过木霉属5个菌株与草坪禾草褐斑病菌、草坪禾草镰刀枯萎病菌的对峙培养试验,发现哈茨木霉1、哈茨木霉2、深绿木霉、钩状木霉及桔绿木霉的抑菌效果很好,可以作为草坪镰刀枯萎病菌的生物防治拮抗菌加以利用。在这5株木霉中以哈茨木霉对草坪镰刀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9.
大豆炭腐病又名根茎腐病。该病在美国、印度、巴西、日本及南斯拉夫等国每年都造成大豆严重减产。在我国河南、湖北及江苏等省也有发生和分布。1990年9月在辽宁省沈阳市新城子区财落堡大辛二村首次发现了大豆炭腐病,大辛二村的一块400亩大豆田普遍发生炭腐病,发病株率高达75%。在郝家桥村的一块豆田发病株率为55%,且在不少病  相似文献   
70.
对辽宁省玉米种子携带的真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辽宁省广泛栽培的32个玉米品种的种子为材料进行种子带菌分析,采用保湿培养检验法和分离培养检验法分别对种子表面附带真菌及内部寄藏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在供试的32个玉米品种种子上共分离得到14属真菌,分别为枝顶孢属(Acremonium)、刺毛霉属(Actinomucor)、链格孢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平脐蠕孢属(Bipolaris)、毛壳属(Chaetomium)、附球菌属(Epicoccum)、镰孢菌属(Fusarium)、串棒霉属(Gonatobotrys)、毛霉属(Mucor)、黑孢菌属(Nigrospora)、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及木霉属(Trichoderma)。种子表面附带真菌以镰孢菌分离频率最高,可高达90%以上;其次是曲霉菌、青霉菌及木霉菌。而在内部寄藏真菌中则以曲霉菌和青霉菌分离频率较高;其次是镰孢菌和毛壳菌,其它各属则仅在一个或几个玉米品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