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5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对不同类型盐离子的趋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类型盐离子的趋化性,在琼脂糖平板培养基上测试了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对37种无机盐和11种有机盐的趋化反应。结果表明,Cl-和SCN-盐对南方根结线虫均有排斥作用;对南方根结线虫有排斥作用的NO-3盐为Ba(NO3)2、NH4NO3、Mn(NO3)2;H2PO-4或HPO2-4盐为KH2PO4、K2HPO4;CO2-3或HCO-3盐为 Na2CO3、K2CO3、(NH4)2CO3 和KHCO3;OH-盐为KOH和 NaOH;有机酸为C2H4O2、C3H6O3和C4H6O6。含有相同阳离子的不同盐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吸引或排斥作用不受影响。阴离子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排斥作用大小为SCN->NO-3>Cl->OH->CO2-3> H2PO-4>有机酸>SO2-4。只有KCl、Ba(NO3)2、NH4NO3、Mn(NO3)2、(NH4)2CO3、C2H4O2和 C4H6O6对线虫的趋化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他被测试的41种盐浓度对线虫的趋化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2.
杀线植物指具有毒杀线虫的植物化合物。本研究综述了具有杀线虫作用的植物资源种类,包括大多数菊目和豆目植物,及从不同类群的植物和同种植物不同部位中分离到具有杀线虫的活性物质及活性代谢物。阐述了杀线植物及活性物质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分析了影响植物杀线活性的因子,采用体内和体外2种测定方法测试提取物的活性,讨论了利用杀线植物资源防治植物寄生线虫存在的问题。为了寻找新一代杀线植物和活性物质,今后需要继续扩大对杀线植物资源种类调查和挖掘,明确杀线植物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作用机理,加强对植物杀线虫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应用以及从分子水平上加强对植物抗线虫品种资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3.
利用PCR技术从冰岛硫化叶菌(Sulfolobus islandicus)REY15A中分别扩增得到带有和不带有信号肽编码序列的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S.islandicus eng),将其克隆至硫化叶菌表达载体pZC2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ZC2-eng-YS和pZC2-eng-WS,并转化至S.island...  相似文献   
194.
生物渔肥施用后氮磷元素在水体中留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上覆水高度、水温条件下生物渔肥中氮磷元素在水体中的留存规律。结果表明,上覆水高度为1.5 m时,生物渔肥的氮磷元素溶解率高于1.0和2.0 m的上覆水高度,留存最多;8℃比28℃更有利于生物渔肥磷元素在水体中的留存,连续投肥会导致底泥可溶性正磷酸盐释放;而28℃更有利于生物渔肥中氮元素在水体中留存,连续投肥会导致底泥NH4+-N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5.
黑曲霉内切β-1,4-葡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RT-PCR技术,提取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3的总RNA进行反转录,并通过PCR扩增得到去除天然信号肽的β-1,4-葡聚糖酶基因eg Ⅰ,将其插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上,使之位于α-因子信号肽下游,并与之同框,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k-eg Ⅰ,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MM、MD、CMC-Na和G418平板筛选,得到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1#和5#,在摇瓶中β-1,4-葡聚糖酶酶活分别达到1456 U/mL和1928U/mL.重组酶最适温度为70℃,最适pH为5.0.  相似文献   
196.
对采自甘肃省河西地区的13个辣椒疫病致病菌株形态及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个供试菌株的孢子囊形状、大小变异较大,乳突厚度均小于5 μm,从形态特征上符合疫霉属真菌的基本特征,分类上应属于此类真菌;不同菌株在致病力上存在显著分化,而且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在某些辣椒材料中,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可能共存.  相似文献   
197.
BIB0830是一株可将泰乐菌素转化为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AIV)的耐热链霉菌工业菌株。以pIJ8600为载体分别构建了acyB1-B2基因整合型表达载体pBIB425和带红霉素突变启动子ermEp*的红霉素抗性ermE基因整合型表达载体pBIB304。通过大肠杆菌-链霉菌属间接合转移分别将pBIB425、pBIB304和pBIB308(耐热链霉菌的nsdA基因中断载体,本实验室保存)导入工业菌株BIB0830,抗性筛选分别得到接合子BIB425、BIB304和BIB308。PCR验证均为阳性克隆。摇瓶发酵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BIB0830相比,BIB425和BIB308泰乐菌素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4%和22%,BIB304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8.
2017年沿江平原地区晚稻生产期间出现极端高温与寡照阴雨复合影响的灾害性天气,对该区晚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产量大幅降低。通过对处于沿江平原典型区域的庐江县晚稻生长期间主要天气过程进行剖析,探讨气象条件、灾害性天气过程对晚稻产量及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12日至8月7日的持续高温天气表现出平均温度高、极端温度高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气温"强度"和"力度"为近10年之最;8月29日至10月19日的持续寡照阴雨天气表现出寡照时间长且集中、持续阴雨时间长、雨量多等特点,寡照时间为近10年之最。复合性灾害天气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晚稻群体发育质量,严重降低了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加重了主要病虫害发生,晚稻实际产量降幅达到30%左右。并对今后沿江平原晚稻生产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9.
为明确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栽培技术的可行性及生物产量与块茎淀粉的积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在不同地区不同播种深度对试管薯植株生长发育、生物产量及块茎淀粉等因素的影响。试验以0.22~0.27 g的‘陇薯3号’试管薯为材料,以4、5、6、7 cm 4个水平的播种深度在甘肃省高寒阴湿区与干旱区进行大田直播试验,结果表明:(1)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出苗率在92.2%以上,高寒阴湿区要适当浅播(播深5 cm),干旱地区适当深播(播深7 cm)。(2)播种深度对株高无显著影响,在相同播深下高寒阴湿区株高显著高于干旱区株高,茎粗在不同播种深度之间以6 cm播深茎粗显著高于其他播深;(3)单株结薯个数在不同种植区及播深下无显著变化,试管薯块茎产量积累量在高寒阴湿区随播深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干旱地区随播深增加呈增长趋势,且高寒阴湿区块茎产量积累量高于干旱区;(4)在同一生育期高寒阴湿区块茎淀粉积累量随着播深增加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而干旱区块茎淀粉积累量随着播深增加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在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高寒阴湿区块茎淀粉积累量高于干旱区。  相似文献   
200.
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的遗传相似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甘肃不同地理种群桃蚜Myzus persicae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海拔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到桃蚜种群遗传分化和迁飞的分子证据。【方法】利用7对SSR引物对13个桃蚜地理种群进行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7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95.56%。13个桃蚜地理种群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33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2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1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898,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33.33%。临洮、临夏、岷县、兰州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天水、酒泉、漳县种群相对较低。种群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桃蚜分为河西和河东两大类群,AMOVA分析结果表明,类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76%,种群间变异占17.21%,种群内占81.03%。Mentel检测表明,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海拔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甘肃省桃蚜种群具有非常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较少,容易发生遗传漂变;陕北、陇东、陇南是陇中桃蚜虫源地,应加强对上述地区桃蚜的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