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31篇 | |
综合类 | 71篇 |
农作物 | 1篇 |
畜牧兽医 | 1篇 |
园艺 | 2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覆盖旱作水稻的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覆膜旱作、覆秸旱作和传统淹水3种水稻栽培模式下土壤温度、水稻生长状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水稻不同覆盖栽培模式的节水增产机理。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栽培水稻产量(6511.5 kg.hm-2)高于传统淹水(5609.1 kg.hm-2)和覆秸旱作(4798.5 kg.hm-2),覆盖栽培(覆膜或覆秸)模式能明显降低水稻耗水量,节水率达63%。由于水稻覆膜栽培能增温保墒,移栽后具有生长恢复快、返青早、无效分蘖少的特点;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传统淹水和覆秸旱作栽培,使覆膜旱作水稻有较高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3.
施锰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小麦锰营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锰时期对不同小麦基因型缺锰状况、产量及吸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旱轮作缺锰土壤上,施用锰肥可以显著改善小麦缺锰症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吸锰量,其效果以全生育期施锰处理优于单个生育期施锰(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不同基因型小麦比较,无论缺锰症状或小麦产量对锰肥的反应,均以80-8最耐缺锰,8541之次,绵阳26和3295对缺锰最为敏感。上述结果说明,在严重缺锰土壤上只有各个生育期均满足小麦锰营养的需要小麦产量水平才能达到最佳,不仅应在小麦生长前期保证锰的供应而且还应注意营养生长后期的锰素供应,这对于缺锰敏感的小麦基因型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24.
休眠期苹果树体不同器官氮素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休眠期苹果树体不同器官生物量与氮素分布的规律。【方法】以9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对象,对休眠期不同器官及其皮层和木质部的生物量、氮含量与氮累积量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休眠期苹果树体地上部与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树体的生物量的77.17%和22.83%;树体皮层和木质部生物量分别占单株树体生物量的21.29%和77.96%;根系生物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71.18%的根分布在0~40 cm土层中。树体各器官皮层的氮含量均高于其木质部;枝及其皮层和木质部氮含量随枝龄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土层细根的氮含量大于粗根。休眠期苹果树体69.85%的氮累积在地上部,且主要贮藏在3~8年枝的木质部,而根系的氮素主要贮藏于0~20 cm的粗根木质部;根系氮累积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同一土层中,粗根氮累积量明显高于细根。【结论】苹果树休眠期氮素在树体内的储存量表现为地上部大于根系,木质部大于皮层。 相似文献
25.
26.
看了四川省农科院、川农大与邛崃的"院市合作"、"校地合作",感受颇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城乡一体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展现代农业."院市合作"、"校地合作"在这方面都取得了成效,也进行了有益探索.现在,发展现代农业我认为应破解三大难题,即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考虑一是粮食安全问题,二是农民增收问题,三是防灾减灾问题.这三个问题中核心是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7.
针对川西平原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庭院土地未被充分利用的现状,本文提出了通过发展林盘果-草业和楼顶屋面客土种植蔬菜饲草,发展养殖业重视沼气工程等措施促进该区庭院经济建设的一种发展模式。并提出了需要研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8.
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是四川省和重庆市农业的主体区域,随着三峡工程、退耕还林生态工程的实施及人地矛盾的进一步加剧,区域内稻田资源的高效利用显得十分重要。四川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合作,长期致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