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林业   454篇
农学   392篇
基础科学   336篇
  299篇
综合类   2186篇
农作物   273篇
水产渔业   130篇
畜牧兽医   1253篇
园艺   682篇
植物保护   158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308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通过对200头亚硝酸盐中毒猪的发病病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归纳出该病的基本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2.
地下害虫人工饲养技术及生物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害虫主要包括地老虎、根蛆、蝼蛄、蛴螬、金针虫、跳甲幼虫等。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蔬菜、花生、马铃薯及林果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增加,再加上剧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使得本已能够基本控制的地下害虫的危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效益。由于地下害虫生长周期较长、生活习性迥异,不利于大批量短时间内人工室内饲养,而其不同于地上害虫的防治特点,也为制定准确、通用、简单、可行的室内生测方法增加了难度。笔者在多年田间调查及室内人工饲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其防治特点,提出了地下害虫的人工饲养技术与室内生…  相似文献   
123.
为探讨不同生物菌剂在烤烟上的施用效果,选取烤烟品种秦烟96和豫烟6号为材料,设计了对照(T1)、生物菌剂A(T2)、生物菌剂B(T3)、生物菌剂C(T4)、生物菌剂D(T5)和生物菌剂E(T6)6个处理,于2016年在河南省洛阳市(旱作烟区)和驻马店市(雨养烟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菌剂对烤烟叶片生理特征及钾、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剂处理与对照相比烤烟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了0.38%~1.43%,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0.3~7.36μmol·g~(-1)。除雨养烟区T5处理外,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菌剂处理烤烟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2.1~26.2μmol·min~(-1)·g~(-1),0.6~40 U·g~(-1)和546~2 531 U·g~(-1)。中部叶养分分析表明,施用生物菌剂处理在移栽后45 d(除雨养烟区T4处理外)全钾含量提高了0.42%~1.32%,移栽后60 d提高了0.03%~1.00%。从经济性状看,与对照相比,雨养烟区T3处理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14 708元·hm~(-2)和23.1%,旱作烟区T2处理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7 849元·hm~(-2)和13.7%。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雨养烟区T3处理和旱作烟区T2处理烟叶钾含量平均分别提高0.40%和0.57%,施用生物菌剂处理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24.
采用大田试验,在正阳县酸性砂姜黑土和清丰县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研究了磷肥与不同增效剂(腐殖酸、 复合氨基酸和草酸)配施对花生生长、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5%常规施磷与腐殖酸、氨基酸和草 酸配施对花生产量的作用效果受土壤类型影响,砂姜黑土区,分别比85%常规施磷增产8.82%、4.66%和-1.68%,砂 质潮土区分别比85%常规施磷增产8.40%、3.18%和12.08%,砂姜黑土区和砂质潮土区分别以85%常规施磷+腐植 酸和85%常规施磷+草酸处理对花生生长和增产的促进效果最好。施磷增效剂也提高了花生磷积累量和磷肥利用 率,其原因在于磷增效剂促进了土壤难溶性磷组分转化为活性较高磷组分,与85%常规施磷相比,砂姜黑土区85% 常规施磷+腐植酸和砂质潮土区85%常规施磷+草酸处理的花生磷积累总量分别显著增加26.31%和22.89%,磷肥 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7.74%和4.99%,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5.54 g/kg和5.39 g/kg。因此,酸性砂姜黑土区磷肥减 量15%配施腐殖酸,石灰性砂质潮土区磷肥减量15%配施草酸,可提高磷肥利用率,确保花生不减产,实现磷肥减 量增效目标。  相似文献   
125.
为研究郑汴地区湿地景观变化,以遥感和GIS为技术依托,采用1992年、2002年、2013年3期Landsat影像数据结合郑汴地区湿地景观的区域特征,通过景观蔓延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斑块连接度指数等空间格局指数的分析,系统研究了郑汴地区湿地景观的演变。结果表明:1992-2013年的近二十年间,郑汴地区河渠景观、滩地景观和库塘景观三大湿地景观面积总体上呈现出减小趋势,且减小幅度较大。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表现为景观香浓多样性指数有小幅度增大。从景观形状指数上看,河渠景观和库塘景观下降,滩地景观略有上升,总体来看研究区景观形状指数呈上升趋势,景观几何形状趋向规则。蔓延度指数较小,景观呈多要素密集格局。自然变化特别是人类干扰对于郑汴地区湿地景观变化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6.
为了明确大麦条纹病菌-麦类核菌(Pyrenophora graminea)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不同地理位置的遗传差异性,并鉴定大麦亲本品种对其抗性,运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对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麦类实验室保存的20个采自河西不同地区的大麦条纹病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夹心法"对30种大麦亲本材料进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7166时可将20个麦类核菌(P.graminea)菌株划分为4类,菌株XTB和JT聚为一类,且这2个菌株的地理位置相隔较远,菌株YC和HYH各自单独为一类,剩余16个菌株聚为一类;20个供试菌株中,菌株QQ和SW、菌株HZ和QWC的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GS)均为0.936 5,遗传相似性最高,遗传距离值分别为0.052 3和0.045 5。菌株YC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624 1,与其他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范围是0.372 2~0.633 0,得出不同地理来源的麦类核菌菌株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在供试菌株中,菌株CJZ和SW的地理位置接近,遗传距离小,而菌株SW和QWC,HZZ和SW,SSB和HZ之间的地理位置均相隔较远,但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值均较小,得出菌株间地理位置的远近差异与遗传距离的大小无显著相关性。抗性鉴定结果显示,30份供试的大麦亲本品种对菌株QWC的抗病性差异较大,鉴定出6份高感大麦条纹病品种,19份感病品种,5份抗病品种,其中‘Isotta’的抗性最差,‘甘啤6号’抗性最好。综上所述,引起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大麦条纹病的病原菌群体存在较高遗传差异性,且其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差异无明显相关性;鉴定大麦亲本抗性,得到抗感大麦品种组合‘甘啤6号’和‘Isotta’。  相似文献   
127.
叶面喷施不同调节剂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烟叶品质,在河南省洛宁县、泌阳县进行多点对比试验,研究不同调节剂(壳寡糖、低聚木糖、磷酸二氢钾、硝酸钾、黄腐酸钾)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除洛宁县试验点处理T6(黄腐酸钾)外,其他调节剂处理均能促进烟叶叶片发育,提高叶面积。2个试验点调节剂处理与常规对照相比,产量有一定提高,但差异不显著,洛宁县和泌阳县试验烟叶产值分别提高2.4%~20.2%和6.6%~20.6%,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以处理T4(磷酸二氢钾)最高。与常规对照相比,施用调节剂处理中部烟叶钾含量均有增加,2个试验点均以处理T4中部叶钾含量最高,调节剂处理均降低了烟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2个试验点均以处理T3(低聚木糖)烤后烟叶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99%和2.15%。叶面喷施调节剂能够提高烟叶叶面积、产量产值和品质,不同调节剂处理间比较,以处理T3和处理T4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28.
农业机器人能够感测其周围环境,解释感测到的信息,以获得其当前位置和周边环境信息;并规划实时轨迹,以到达目标对象。在整个过程中,自动避障是一个需要挑战的基本问题。为了实现农业机器人的避障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安全的农业机器人自动避障系统。系统采用无线网络安全技术与嵌入式控制技术,引入机器人自动避障策略,并通过差动驱动农业机器人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9.
提出了一种多点动态目标Voronoi图构建方法,在二维空间内实现随机分布100个以上的动态目标,根据目标分布动态生成其Voronoi图,并用代码实现给出动态目标完整的图形化表示及坐标表达。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构建的Voronoi图能适应目标点动态变化、精度更高,具有更符合真实空间状态的数据建模能力,可为Voronoi图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0.
近年来,随着养牛业的不断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牛奶己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品,随之奶牛养殖业也不断壮大.为此,紧紧围绕当地经济的发展特点,突出"乳肉并重"双向发展的养牛模式,把奶牛产业确定为畜牧经济发展的又一突破口,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的基础上,构建起当地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坚持走"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系列开发、规模效益"之路.采取招商引资,搞活流通,开发项目的方式,发展奶产业.立足千家万户,发展区域化养殖特色,在城郊着力推动奶牛适度规模饲养,以个别乡(镇)为重点奶牛养殖基地,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奶牛养殖格局.以奶牛养殖小区为主,开展奶牛养殖整村推动,在发展中不断形成以企业促小区,以小区带大场,以大场引大户的全局化发展模式,通过几年来的政府大力支持、业务全面协调配合和奶牛养殖户的努力,2004年引进李子园的奶品加工企业,在平凉建成日加工鲜奶60吨的伊壮乳业加工有限公司,为平凉市奶牛养殖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了奶牛养殖发展势头,奶牛养殖业己被我市确定为振兴农村畜牧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