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探讨了1.6 m和2.0 m带宽不同玉米行距下玉豆带状套作系统共生期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玉米行距的增加,地面上玉米叶片空间分布不同,形成窄行部叶面积指数高于宽行,导致土壤水分蒸发、穿透降雨量和土壤水分都表现为玉米行玉豆行大豆行,玉豆带状套作共生期穿透降雨量分布不均和玉米大豆对土壤水分吸收是造成土壤含水量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两种带宽下带状套作玉米产量和群体产量随玉米行距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持平,在玉米行距为50 cm时,带状套作玉米产量和群体产量最高;两种带宽下玉米行距为50 cm时带状套作水分利用率最大,分别为23.06 kg·hm-2·mm-1和26.60 kg·hm-2·mm-1,总体上较单作提高了38.92%和22.98%;两种带宽下水分当量比分别为1.45~1.66和1.60~1.79,2.0 m带宽比1.6 m带宽更加有利用于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玉米行距在40~50 cm时更能有效提高群体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2.
叶林  刘作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95-1996,2028
[目的]比较研究9种河流沿岸植物对砷、汞的积累作用。[方法]采集水口山浯水段9种常见植物,测定植物及植物根际土壤中砷、汞的质量分数。[结果]植物对砷、汞的吸收因植物种类、部位、金属类型以及距离污染源的远近而不同,重金属在植物体内分布的多少顺序为:根〉叶〉茎;植物根部砷、汞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816、0.742mg/kg,植物茎部砷、汞平均质量分数为0.891、0.056mg/kg,植物叶部砷、汞平均质量分数为2.314、0.196mg/kg;不同植物根部砷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三棱草(Scirpus yagara)〉稗草(Echinchloa crusgalli)〉苍耳(Xanthium sibiricumPatr.)〉滨藜(Atriplex patens)〉辽东蒿〉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茎部砷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滨藜〉水蓼〉曼陀罗〉芦苇〉三棱草〉稗草〉辽东蒿〉苍耳〉鬼针草,叶部砷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水蓼〉滨藜〉鬼针草〉苍耳〉芦苇〉三棱草〉曼陀罗〉稗草〉辽东蒿;不同植物根部汞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三棱草〉曼陀罗〉滨藜〉稗草〉辽东蒿〉芦苇〉鬼针草〉苍耳〉水蓼,茎部汞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芦苇〉水蓼〉稗草〉曼陀罗〉鬼针草〉滨藜〉三棱草〉苍耳〉辽东蒿,叶部汞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为:水蓼〉芦苇〉鬼针草〉曼陀罗〉三棱草〉苍耳〉稗草〉滨藜〉辽东蒿。[结论]芦苇、滨藜、鬼针草、曼陀罗、苍叶对砷的吸收能力强,水蓼对汞的转运能力强。  相似文献   
93.
通过引进8个番茄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宁夏南部山区日光温室越冬长季节主栽的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好维斯特丰产性好,植株生长旺盛,抗性强,果实硬度高,耐贮运;其次为倍盈、宝罗塔.以上3个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建议在宁夏南部山区日光温室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4.
李丽  叶林 《农业工程》2010,(12):182-187
为了有效减轻风能波动对电网的影响,提高风电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风电功率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改进持续法,对短期风电功率预测进行研究。该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将原始风速信号分解为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针对高频信号相邻的两个数据之间相似度较低,波动较大的特点,采用滑动平均法进行预测,而低频信号仍然采用持续法预测,最后通过小波重构以及风电功率特性曲线转换得到风电功率预测值。与原持续法相比较,平均相对误差由17.10%降至11.81%,平均绝对误差由39.58 kW降至23.48 kW,有效地提高了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为探明人工光源植物工厂中不同光质对油葵芽苗生长和芳香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影响,在光强为200μmol/(m2·s)的条件下,以蓝光LED为对照,在蓝光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光强一致的绿光、红光、远红光和紫外线,研究不同光质组合处理下油葵芽苗的生长以及芳香物质等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相比,蓝光+远红光处理下的油葵芽苗下胚轴长显著增加,而蓝光+红光处理下的油葵芽苗的下胚轴直径、根长、全鲜和全干质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不同光质处理对油葵芽苗的品质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蓝光+绿光处理下的油葵芽苗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与对照蓝光相比显著上升,分别增加了28.78%,72.25%,163.32%。蓝光+紫外线处理下的总酚、维生素C、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对照蓝光分别显著上升了25.81%,238.10%,12.50%,150.00%。蓝光+远红光处理有利于提高油葵芽苗特征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含量,如青叶醛、α-蒎烯、对异丙基甲苯等,该处理下芳香物质的含量高于对照蓝光处理,且含量最大,使油葵芽苗菜具有清香。综上所述,蓝光+红光能促进油葵芽苗生长,蓝光+绿光则对油葵品质有较好的提...  相似文献   
96.
以伽师瓜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苦豆子的不同溶剂萃取物喷施处理,测定伽师瓜叶片中蔗糖合成酶(SS)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的变化,以期为甜瓜栽培施用苦豆子绿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除正丁醇萃取物外,其它3种溶剂萃取物处理对伽师瓜叶片中SS和AI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以伽师瓜叶片中的酶净活性(SS-AI)为指标,不同萃取物处理对伽师瓜叶片蔗糖酶净活性的影响大小为二氯甲烷石油醚正丁醇空白对照乙酸乙酯,其中,二氯甲烷处理对伽师瓜叶片中SS和AI活性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1.5g·L~(-1)处理组的SS活性在20d达到4.56 mg·h~(-1)·g~(-1),较空白处理组(2.10 mg·h~(-1)·g~(-1))提高了117.14%,而AI活性仅为0.71mg·h~(-1)·g~(-1),较空白对照组(1.04mg·h~(-1)·g~(-1))降低了31.73%,说明苦豆子浸提物喷施处理能够促进伽师瓜中蔗糖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97.
为探究冬季北方日光温室中进行CO2加富与LED补光对樱桃番茄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香妃3号为试验材料,共设常规条件(CK)和CO2加富800μL/L+光照度100μmol/(m2·s)(LC)2个处理,分析CO2加富和LED补光处理对不同时期樱桃番茄外形品质、营养品质及成熟期挥发性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加富和LED补光不仅会显著促进不同时期樱桃番茄果实的纵、横径和单果质量的增长,还会显著提高果实内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樱桃番茄果实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发现CO2加富和LED补光会显著增加果实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丰富樱桃番茄果实的风味;同时,与对照相比,CO2加富和LED补光处理产量提高了18.18%。可见,冬季日光温室樱桃番茄栽培生产中适时补光补气,可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增加果实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其含量。  相似文献   
98.
虹鳟生理生化血液流学常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虹鳟是世界分布最广的养殖鱼类,人工条件下养殖每亩产量可达50吨,在国际市场上被列为高档商品鱼,是开发利用冷水资源的优良品种.作者于1994年3—4月份首次系统测试了100余尾虹鳟的生理、生化、血液流学常值28项,供淡水养殖科技工作者、专业教师和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提升知识技能和激发他们的内在能动性,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是当前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0.
低强度择伐既实现了木材利用又抚育了森林,促进了森林的更新演替。文章介绍了不同类型森林低强度择伐的技术要求、采伐木选择方法,从保护森林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低强度择伐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