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纳板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差异,通过检测土壤自然含水率、土壤容重、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等土壤肥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20 a茶树林、甘蔗地、5 a橡胶林、8 a橡胶林、15—20 a橡胶林、火龙果地和香蕉地等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纳板河流域土壤自然含水率变异系数除8 a橡胶林和15—20 a橡胶林外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土壤容重除甘蔗地变异系数为18.12%,属中等强度变异,其他植被类型变异系数均低于10%,属弱变异;土壤pH变异系数均属于弱变异;有机质变异系数除香蕉地外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全氮变异系数也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全磷变异系数除甘蔗地和火龙果地均属于弱变异;甘蔗地、5 a橡胶林和香蕉地全钾变异系数属于弱变异,其他植被类型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而速效钾变异系数均属于中等强度变异。通过对纳板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研究,将其肥力排序为:甘蔗地20 a茶树林5 a橡胶林香蕉地火龙果地15—20 a橡胶林8 a橡胶林。 相似文献
32.
33.
针对西双版纳勐腊县境内不同林龄橡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0、20、30 a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9.51~10.88、7.36~7.88、8.78~9.31 g.kg-1,各林龄有机碳储量10 a>30 a>20 a。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0 a龄橡胶林在0-45 cm土层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变化差异显著,其他2个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同一土层中差异显著,但均主要分布于0-30 cm土层中,特别是0-15 cm土层。不同林龄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47.50~66.41 t·hm-2,其在不同土层间以及不同林龄间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相近。将西双版纳与海南儋州橡胶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前者各个林龄橡胶林土壤有机碳总量均大于后者,但后者橡胶林土壤有机碳随深度增加的变异趋势比前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34.
云南橡胶树种植的历史、现状、生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云南省橡胶种植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从最初1904年引入橡胶种苗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属云南橡胶种植的探索推广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橡胶种植进入大发展阶段,不仅种植面积扩大、区域扩展,且橡胶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大幅度的提高。面对橡胶树的大面积种植,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源涵养能力减弱等,不利于橡胶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根据《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天然橡胶管理条例》进行科学规划及合理布局橡胶种植地带;同时,也可在橡胶树下采取套种的方法,进而优化橡胶种植结构。另外,政府也应该加大科学植胶的宣传,对胶农进行橡胶种植和割胶技术的培训,提高胶农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论述云南天然橡胶的发展历程及现存生态问题和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探讨如何促进云南省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把橡胶产业打造成云南省重要的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 相似文献
35.
36.
37.
基于GF-2数据结合多纹理特征的塑料大棚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大棚在全球范围的大量使用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及时准确的塑料大棚空间分布信息是农业生产和土壤治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塑料大棚的使用改变了土壤表面的光谱特性和空间结构,塑料薄膜材质的特殊性,使其反射光谱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和不确定性,因而仅依靠地物反射光谱特征难以准确识别塑料大棚。本文以GF-2影像作为单一数据源,针对塑料大棚特有的空间分布细节信息,分析不同纹理提取算法对塑料大棚识别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纹理能有效提高基于遥感影像的塑料大棚识别精度;2)使用单一纹理算法识别不同空间分布结构塑料大棚的分类方案中,采用LBP (local binary pattern)纹理算法的塑料大棚识别精度均优于GLCM (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PSI (pixel shape index)纹理算法,其中研究区A基于LBP纹理特征的塑料大棚识别总体精度为96.85%,Kappa系数为0.95,研究区B的总体识别精度为95.58%,Kappa系数为0.94;3)本文使用3种不同的纹理特征组合分类方案,均能提高塑料大棚的识别精度,但不同纹理特征组合算法运用到空间结构差异较大的2个区域时表现不同。加入GLCM的纹理特征组合能提高分布范围较大且聚集度高的塑料大棚识别精度(研究区A塑料大棚斑块平均面积为3.39 hm2,聚集度指数为80.64),对于塑料大棚使用面积小且分布破碎的区域识别精度提升效果不明显(研究区B塑料大棚斑块平均面积为1.37hm2,聚集度指数为72.98)。本试验结果中研究区A的地物光谱特征、NDVI和3种纹理特征组合的大棚识别精度最高,总体识别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98.13%和0.97,研究区B的地物光谱特征、NDVI、PSI和LBP纹理特征组合识别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96.13%,Kappa系数为0.95)。基于影像对象的多纹理特征能够实现塑料大棚的精细识别,该方法对塑料大棚空间分布精确制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功能和支撑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水是农业的命脉,同时也是农业、牧业、林业和农民的生命线,没有水农村一切都无从谈起。水资源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就必须得树立爱水节水意识做好合理利用水资源这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39.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用地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及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产生威胁。以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作为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代表。针对在低纬度热带地区多云雾天气对光学遥感成像产生严重干扰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构建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复杂地形及气候环境下的热带雨林环境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监测,进而分析保护区人类活动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采用时空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了2000年、2004年、2010年和2015年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活动(主要为人类活动用地:橡胶林、耕地、建筑用地)和自然地表(水体和自然林)分类识别,结果表明:1)时空数据融合技术能够实现复杂地形以及多云多雾天气条件下的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实现基于该时间序列数据的人类活动用地较高精度识别(2000年、2004年、2010年、2015年的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88.13%、86.88%、89.38%、90.63%,Kappa系数分别为0.834 0、0.817 6、0.853 3、0.871 1);2)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00年至2015年期间,自然林的面积持续减少,橡胶林、耕地及建筑的面积持续增加;3)保护区内人类活动随地形的变化特征是:橡胶林及耕地范围在向坡度较大的地区扩张,大部分橡胶林种植在坡度为13?~24?之间,耕地也在向坡度较大的地区逐步扩张。该研究可为自然保护区监管部门及环境保护研究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0.
以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运用RS和GIS技术计算昆明市水源地牧羊河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及土壤侵蚀总量,采用转移矩阵方法分析了1992—2010年不同土壤侵蚀强度的面积变化、土壤侵蚀总量的时间变化及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土壤侵蚀强度不大,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总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