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9篇
综合类   2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土壤养分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网格取样,应用土壤养分系统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研究了分散经营条件下村级尺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普遍分布不均,存在着变异,土壤养分N,P和有机质的变异较大,与氮磷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有密切关系;Ca,Mg,K,Cu,Fe,Mn等养分土壤变异表现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土壤对钾的选择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K Ca交换平衡法对砖红壤、红壤、土、黑土和水稻土K的选择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KG 和KV 系数随着K Ca平衡体系中吸附相中钾与钙比率的变化而改变 ,其曲线特征说明土壤胶体存在着对K亲和力不同的吸附点位。在低钾饱和度时 ,土壤对K的高选择吸附主要归于粘粒矿物楔形区域电荷点位吸附 ,五种土壤楔形区域相对吸附点位顺序为 :黑土 >土 >水稻土 >红壤 >砖红壤 ,该相对吸附点位顺序与土壤含有风化云母和蛭石有关。在高钾饱和度时 ,五种土壤对K的吸附主要发生于粘粒矿物的晶层表面电荷点位 ,粘粒矿物的晶层表面电荷起源也许起决定作用 ,此时KG 选择系数的大小顺序为 :砖红壤 >红壤 >黑土 >土 >水稻土  相似文献   
13.
Biolog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预处理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测定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主要方法之一的biolog法,由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辨力强、获得数据量丰富,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但文献中报道的有关实验预处理方法却不尽相同。为了筛选最佳的预处理方法,通过比较文献中3种较为常用的方法,研究不同预处理对biolog法测定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WCD值总体变化趋势B方法优于A、C;微生物对六类碳源的利用率中B方法对大部分碳源利用较高,且结果较稳定;两种处理的Simpson指数、Shannon丰富度指数及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均BCA,而Mc Intosh指数、Shannon均匀度结果不太稳定,但经方差分析,其差异不显著,且B方法的方差最小;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B方法优于A与C。总之,在250 r/min的转速下震荡30 min,并于28℃条件下培养接种平板的处理(B法)效果较好,其测定结果重现性好,且操作简便快捷,是比较理想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发展农业协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农村建设的必然,在未来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政府应该大力培育农业协会、发展农业协会、引导农业协会,农业协会也应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和根瘤菌双接种对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山西省襄垣县矿区复垦土壤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三叶草的生长状况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接种丛枝菌根和根瘤菌能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和土壤中孢子密度,促进三叶草干物质的积累和对氮、磷元素的吸收,促进三叶草对土壤养分的活化,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加速矿区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矿产资源的开采在给人类提供财富的同时,也给矿区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对土地的破坏极为严重,但通过合理的整治和复垦,破坏的土地是可以恢复的。针对山西省矿山的土地复垦进行初步探讨,在分析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山西省矿区复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技术在矿区复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面临巨大的矿区复垦压力,矿区复垦的关键是要快速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微生物技术是复垦区土壤进行综合治理与改良的一项非常有效的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概述了微生物技术在矿区生态重建中的作用,包括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改变土壤生物活性、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初步预测了微生物复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菌剂与肥料配施对矿区复垦土壤白三叶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矿区复垦土壤菌剂与肥料的不同配施对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inn)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双接种VA 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和根瘤菌(Rhizobium)能显著提高白三叶草根瘤数、根瘤鲜重和固氮酶活性, 根瘤数在有机肥双接种与无机肥双接种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而根瘤鲜重和固氮酶活性差异显著; 肥料与各菌剂组合处理中, 有机肥双接种处理的白三叶草分枝数、干物质重最大; 在白三叶草生长40 d 和150 d 时, 双接种处理的叶片数均为各处理中最大值; 接种VA 菌根真菌、根瘤菌和双接种均可增加白三叶草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和土壤孢子数, 总体表现为双接种处理>接种VA 菌根真菌>接种根瘤菌, 有机肥相应处理>无机肥相应处理>对照; 肥料与菌剂的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植物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在矿区复垦土壤上有机肥与VA 菌根真菌和根瘤菌菌剂配施能显著促进白三叶草的生长, 是提高矿区复垦土壤植被恢复中比较适宜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山西煤炭开采在保障全国能源供应、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但与这些破坏不相符的是全省的土地复垦率只有2%左右。因此,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已成为山西省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通过对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现状的分析,提出山西省土地复垦工作未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矿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土壤微生物作为稳定生态系统、监测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其多样性研究在评价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概述和讨论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科学涵义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