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5优111是用中5A与抗病高配合力恢复系中恢111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优势强、丰产性好、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5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2.
国稻6号(内2优6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恢复系中恢8006,再与香型不育系内香2A配组选育的杂交中稻新组合。参加国家南方稻区区试、江西省区试及各地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中抗白叶枯病、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34),2007年通过重庆市审定(编号:渝审稻2007007),目前正在大面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中恢8015的突变体库内发现了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gamyb5gamyb5 的株型、株高、分蘖数等农艺性状与野生型中恢8015无差异,而其花药细长且呈白色半透明状,花药中无花粉粒。花药半薄切片观察结果表明,gamyb5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没有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和小孢子,并且绒毡层异常伸长,细胞程序性死亡延迟。对以gamyb5 为母本,与野生型中恢8015 和广亲和粳稻品种02428分别配制的杂交组合遗传分析表明,gamyb5 突变性状受一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gamyb5 和02428 杂交的F2定位群体,最终将突变基因精细定位于第1染色体长臂的ZF-29和ZF-31两个标记之间,物理距离约16.9 kb。对该区域内2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测序分析发现,编码受赤霉素诱导的MYB转录因子基因LOC_Os01g0812000的第2外显子存在8个碱基的缺失,导致翻译提前终止。qRT-PCR检测到影响花药发育的调控因子UDT1TDRCYP703A3CYP704B2的表达量在突变体中比野生型中极显著降低。进一步证明GAMYB在花药减数分裂和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4.
利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恢复系中恢8015,获得了一份窄卷叶突变体Nrl3(t)。与野生型中恢8015相比,突变体叶片显著变窄内卷、株高降低、穗长变短、结实率降低、千粒重降低、粒长粒宽减小。细胞学分析表明,突变体维管束减少和泡状细胞不够饱满是导致叶片变窄卷曲的原因。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窄卷叶突变体Nrl3(t)与粳稻品种02428杂交获得的F2分离群体作为定位群体,利用SSR标记和新开发的InDel标记,将窄卷叶基因Nrl3(t)定位于第2染色体长臂标记C9和C10E之间约70.3 kb区间内。研究结果为该基因的克隆及进一步揭示水稻窄卷叶形成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水稻花药角质层和蜡质层是花粉囊发育重要的结构支撑和安全屏障。对花粉囊发育相关基因进行表型分析和遗传定位,为进一步克隆相关基因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从籼稻中恢8015辐射诱变(~60Co-γ)突变体库中分离鉴定出了一个无花粉型雄性不育突变体whf41。对野生型和突变体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半薄切片观察;并对其成熟期的花药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将突变体分别与中恢8015和02428杂交,构建BC_1F_1、F_1株系和BC_1F_2、F_2群体,对该表型进行遗传分析,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精细定位目的基因。【结果】表型分析结果显示,whf41突变体的花药瘦小且呈透明乳白色,花药中不包含花粉粒细胞;半薄切片结果显示,突变体的小孢子无法形成正常的花粉外壁,绒毡层细胞异常膨大而不进行程序性死亡,最终膨胀的绒毡层和花粉细胞碎片逐渐融合并充满药室;扫描电镜结果进一步发现突变体花药内外壁均呈平滑状而缺乏脂类物质,花粉细胞逐渐破碎并降解。遗传分析表明,whf41突变体的无花粉型雄性不育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我们将该基因精细定位于第3染色体短臂XD-5和XD-11两个标记之间,物理距离45.6 kb,其中包含9个开放阅读框。序列分析显示该区间内细胞色素P450基因LOC_Os03g07250的第4个外显子处存在1个单碱基替换和3个碱基的缺失,导致其翻译序列发生一个氨基酸的替换(天冬氨酸→甲硫氨酸)和一个氨基酸(缬氨酸)的缺失,致使其功能改变进而出现该表型。q RT-PCR检测结果表明,whf41突变体中CYP704B2和一系列花药脂质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发生了显著下调。【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可推断,Os WHF41是CYP704B2的新等位基因,相关结果进一步明确CYP704B2在水稻花药脂质合成与花粉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中9优1176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带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的恢复系R1176后,再用其与印水型胞质不育系中9A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参加江西省和浙江省区试及各地试种示范,表现抗性较强,高产稳产,米质较优,适应性广,易于制种,2005年3月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7.
籼粳交DH群体和RIL群体的构建及籼粳分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籼粳杂交组合“02428(粳)/特青(籼)”F1进行一步成苗法花药培养,对该组合的分离世代采用连续自交随机选择,分别获得由132个株系组成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和由157个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两个群体的籼粳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DH群体还是RIL群体,各株系的籼粳形态指数和分子标记指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但RIL群体的偏态性强于DH群体,且明显偏父。  相似文献   
28.
占小登  程式华 《杂交水稻》2001,16(4):10-11,13
利用浙江省流行小种混合菌系对IRBB近等基因系进行抗白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多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聚合有利于抗性的提高。育种上可利用聚合有多个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IRBB52、IRBB54、IRBB60等作为抗源供体,与抗稻瘟病恢复系CDR448、明恢63等杂交,利用花培、常规遗传选育等方法,选育双抗恢复系。  相似文献   
29.
用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中9A和恢复系R68配组,选取F2的高可育株和极端不育株构建2个基因池,用82个完全不育单株作为定位群体,利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413对SSR引物对双亲和两池进行多态性分析。 位于第1染色体的RM283和位于第10染色体的RM5756、RM258、RM6100、RM171 在亲本、两池间存在多态性,用F2单株验证证明它们与恢复基因连锁。经典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表明,印尼水田谷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R68具有2对恢复基因,分别位于第1和第10染色体上。位于第1染色体的恢复基因与分子标记RM283的距离是6.7 cM,位于第10染色体的恢复基因与标记RM5756、RM258、RM6100和RM171间的距离分别是10.4、8.0、2.4和4.2 cM。  相似文献   
30.
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穗部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281个株系组成的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群体种植在海南陵水(2006年和2007年)和浙江富阳(2006年),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检测。共检测到控制7个穗部性状的52个QTL,其中包括7个控制穗长的QTL,8个控制一次枝梗数的QTL,9个控制二次枝梗数的QTL,6个控制着粒密度的QTL, 7个控制每穗总粒数的QTL,11个控制每穗实粒数的QTL,4个控制结实率的QTL。单个QTL对群体性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23%~312%。控制穗部性状的QTL基本上以加性效应为主,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不大。在3组试验中都检测到控制3个穗部性状的8个QTL:qPL-1,qPL-6-1;qTNSP-1,qTNSP-2,qTNSP-3;qNFGP-1,qNFGP-3-2,qNFGP-6-2。这些QTL,尤其是第3染色体RM168-RM143区间控制每穗总粒数的qTNSP-3和控制每穗实粒数的qNFGP-3-2,其加性效应值和贡献率均较大,可以考虑下一步进行QTL精细定位和克隆。研究发现多个重要QTL聚集区间,在同一QTL聚集区间,控制相关性状的QTL效应方向基本上相同,利用这些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可望同时针对多个性状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