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4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49篇
  73篇
综合类   436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70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不同农艺措施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总氮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对稻田田面水总氮在不同农艺措施条件下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该规律进行了数字拟合,以便为控制稻田氮素流失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结果表明:田面水总氮浓度在施肥后第一天达到高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并且在每次施肥后7-9 d下降到较低水平;施肥水平和田面水总氮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施肥方式对田面水总氮有较大影响.随着施肥深度加深,田面水总氮含量逐渐降低;不同肥料种类对田面水总氮亦有影响,全部施用复合肥处理浓度最大,施用复合肥+碳铵处理浓度最小;有机肥作为缓释肥料在试验初期对田面水总氮贡献不大;沙土较粘壤土处理田面水总氮浓度大.  相似文献   
22.
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明确自然降雨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特征,寻求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结合下较为有效的减排农艺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更能够有效减少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总量;秸秆不还田条件下,翻耕、旋耕、免耕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为6.78,8.50,11.09kg/hm2,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50,0.63,0.78kg/hm2;秸秆还田条件下,翻耕、旋耕、免耕总氮流失量分别为4.82,6.44,8.87kg/hm2,总磷流失量分别为0.39,0.51,0.70kg/hm2;整个稻季氮素径流流失率以免耕秸秆不还田为最高,达3.70%,翻耕秸秆还田为最低,仅为1.61%,磷素径流流失率也是免耕秸秆不还田最高,翻耕秸秆还田最低,分别为1.31%和0.65%。  相似文献   
23.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油菜生产已发展成为油菜主产区致富农民的一个优势产业,但油菜生产成本高、质量标准低影响了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热点和难点。本文阐述了我国油菜生产及机械化的现状,剖析制约发展的因素和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建议,以江苏为例展望了油菜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
白杜     
白杜优良水保灌木白杜(EuonymushangeanusMaxim),别名丝棉木,俗名驴牙木,卫矛科、卫矛属植物。(一)形态特征白杜是多年生木本小乔木或灌木,高约2~4m,树皮灰褐色,小枝灰绿色,圆柱形;叶对生,卵圆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8cm,...  相似文献   
25.
大豆、花生、红薯、玉米是低丘红壤区主要的夏季旱地作物,研究表明:四种不同作物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作物水势时空分布的趋势一致;大豆(初花期)、玉米(大喇叭口期)、花生(开花结荚期)、红薯(块根膨大期)永久萎蔫时叶水势依次为:-2.3MPa、-2.10MPa、-1.75MPa、-1.30MPa,土壤水势分别为-1.159MPa、-0.818MPa、-1.534MPa、-1.644MPa。正常情况下,作物叶片水势大小及作物耐旱性顺序为:红薯>花生>大豆、玉米。小麦茬口玉米(抽穗期)和大豆(初花期)因叶片水势连续一周分别低于-2.2MPa和-2.3MPa被旱死。  相似文献   
26.
仇恒佳  卞新民  张卫建  胡大伟 《土壤》2006,38(4):390-395
以环太湖苏州市吴中区为样区,利用统计资料、遥感数据和典型调查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分析18年来耕地利用变化特点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年递减率为1.6%,表现出以水域和各类非农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为突出特点的区域土地动态变化特征;耕地数量变化与区位和地形有关;种植业对耕地利用强度出现波动下降趋势,作物生产由粮食作物生产为主转化为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并重;其变化机制主要是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和政策因素驱动。最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7.
江西单位耕地食物产量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单位耕地食物产量变化小波分析表明,1949-2003年江西单位耕地食物产量变化具有25年、34年和50年的特征时问尺度和相应的周期变化特征;根据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江西单位耕地食物产量变化存在25年、34年和50年的主要周期,其中以50年的周期性振荡最强.大(50年)、中(34年)、小(25年)特征时间尺度的小波系数从2000年都开始下降,说明江西近年单位耕地食物产量进入了减产期.  相似文献   
28.
朱晓辉  周晶  卞观宇 《乡村科技》2023,(15):136-139
环境卫生设施的改造与优化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的现代化乡村的重要措施。广东省作为我国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示范区,在推进农村环境卫生设施改造与优化过程中,出现了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模与村庄发展情况背离、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协同机制不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等问题。对此,提出建立完善的环境卫生设施评估机制、加强有关部门沟通与合作、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与村庄发展相协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位山灌区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干密度、含水率的试样进行差异性冻融处理,冻融循环结束后对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并对试验数据的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建立粘聚力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土体粘聚力与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呈负相关,与干密度呈正相关,土体粘聚力在冻融循环1~2次之后显著降低,低密度、低含水率的土体在冻融作用下粘聚力下降幅度较大;经多次冻融循环后土体粘聚力趋于稳定;各因素对粉质黏土粘聚力影响存在差异,不同影响因素对土体粘聚力的影响表现为:干密度含水率冻融次数。  相似文献   
30.
随着畜牧业标准化养殖步伐的加快,规模化、集约化的立体化肉鸡养殖已逐渐取代平养、网养成为现代化肉鸡养殖的主流发展方向。对鸡舍和养殖设备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后续的饲养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就立体化肉鸡养殖的方案设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