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6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
为了研究色木槭幼苗细根对干旱胁迫和草本竞争的反抗机制,以1年生色木槭幼苗为对象,设置正常降水-有草竞争(NG)、正常降水-无草竞争(NL)、减少降水-有草竞争(RG)和减少降水-无草竞争(RL)4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NG和RG处理显著减少了色木槭幼苗细根生物量,RG和RL处理显著减少了色木槭幼苗比根长.NG和RG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分析坡改梯工程中坡度、植被这两大核心要素的水保效应机理,为多指标机理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具体方法,补充完善水保工程生态效应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从坡改梯工程两大核心要素(坡度、植被)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其水保效应机理进行深度剖析。[结果](1)基于线性模型,实现全文5个指标总水保效应在同一时空条件下的线性分解,进而依据各组分相对贡献率的精确计算,首次真正从完整理论意义上揭示坡改梯工程水保效应产生的真实根源。(2)基于多重回归分析,从大量备选模型中筛选最优数学模型,深刻揭示上述各组分水保效应的具体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验证了含物理因子、化学因子两个潜变量在内的具体理论模型作为全文5个指标水保效应本质反映的合理性。通过SEM群组分析,同时拟合了两种坡度条件下的预设模型,清晰直观地展示出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及不同坡度条件下水保效应机理的差异性规律。(4)基于主成分分析原理,构建包含5个原始变量80.8%信息的综合性因子,将评价指标由五维转变为一维,实现水保效应的整体性综合定量评价。[结论]基于高阶数据分析方法可实现多因...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AnnAGNPS模型参数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nAGNPS是一个基于连续事件、流域尺度的分布式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用来模拟流域地表径流、泥沙与化学物质迁移,进而评价流域内农业管理措施对流域水文和水质的响应。构建完善的数据库是模型合理应用的前提条件,以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大宁河沟流域为例,应用3S(GIS,RS和GPS)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建立了AnnAGNPS模型数据库,评价了气候、地形、土壤、土地利用和作物等相关参数的确定,重点分析了模拟单元划分、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土壤相关参数等因子,为大宁河流域侵蚀产沙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平台,也为该模型在长江三峡库区的合理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低分辨率DEM提取坡耕地坡度信息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实现坡耕地数据的自动提取和侵蚀状况调查,并与实地勘察及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平行岭谷地貌、出露的侏罗纪紫色泥(页)岩和砂岩互层结构及人为活动是小尺度坡耕地地形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低分辨率DEM提取坡耕地坡度信息的误差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实现坡耕地数据的自动提取和侵蚀状况调查,并与实地勘察及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中低分辨率DEM提取坡耕地坡度信息误差的来源及其对水土流失调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忠县1∶50000地形图生成分辨率为25m的DEM,基于该分辨率DEM自动提取的坡耕地信息在评价其水土流失现状时与实地勘察和相关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主要原因为:①该地区地貌特殊,平行岭谷地貌和出露的侏罗纪紫色泥(页)岩与砂岩互层结构共同作用形成的地形较为复杂,造成该区土地利用多以小地块为主的镶嵌结构,而分辨率较低的DEM对地形起伏的描述误差较大;②人为修建的梯田(水田)、坎田以及垄沟整地措施对坡耕地微观地形改变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评价中,单从中低分辨率DEM获取坡度信息来判断水土流失程度,将会产生较大误差。DEM分辨率越高,对与坡度有关的地貌和水文参数的描述越精确,提取的坡度信息越准确。中低分辨率坡度可以通过变换,使其接近较高分辨率坡度对地形起伏的反映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实地勘察力度,并与计算机自动提取技术相结合,才是正确评价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环境因子对不同树种幼苗影响的作用机理,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五角枫(Acer mono)为试验对象,设置4种竞争方式(无竞争、全竞争、地上竞争和地下竞争)、4种土壤养分浓度(0、8、16和32 g/m2)及2种养分分布水平(均、异质),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各环境因子之间既存在独立性又存在相关性。草本竞争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大于土壤养分状况,生存空间是影响幼苗生长的关键因素。草本竞争对于幼苗的生长存在不利影响;环境因子影响幼苗生长主要反映在幼苗的生物量分配状况上;环境因子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在两种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