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2篇
综合类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1.
为在白龙江干旱河谷植被重建和恢复过程中更加科学地选择树种,以两年生狼牙刺Sophora davidii、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华西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酸枣Ziziphus jujuba、荆条Vitex negundo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土壤水分,测定不同水分条件下5个树种的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等指标,评价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各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1)80%~85%、50%~55%水分条件下狼牙刺和华西小石积抗旱性优良。(2)30%~35%、10%~15%水分条件下狼牙刺和荆条抗旱性优良。(3)综合4个水分条件,狼牙刺和华西小石积的抗旱性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云杉落针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不同云杉树种和营林抚育措施与云杉落针病的 关系调查以及云杉落针病的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和云杉落针病流行规律为依据,选用 抗病树种紫果云杉造林、营造混交林、及时进行抚育间伐是防治云杉落针病的根本措施。使用75%百菌清,50%多 菌灵和50%甲基托布津的1 000×液,65%代森锌、50%甲霜铜的500×液喷雾,对云杉落针病的林间防治效果均可 达到90%以上;在山高坡陡、林木高大、交通和水源不便的地区,使用安林I、安林Ⅱ杀菌烟剂,对云杉落针病的林 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1.9%和79.0%。各种药剂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因此,防治应在子囊孢子飞散高峰期进行。  相似文献   
13.
白龙江林区苗圃主要金龟子害虫种类21种,隶属于2科,12属。鳃金龟科占80.95%,丽金龟科占19.05%。地处白龙江上游的安子沟林场以小云斑鳃金龟、粗绿彩丽金龟、大栗鳃金龟、灰胸突鳃金龟为优势种;地处白龙江中游的沙滩林场以小云斑鳃金龟、粗绿彩丽金龟、大云斑鳃金龟、蓝边矛丽金龟、大栗鳃金龟、灰胸突鳃金龟为优势种。优势度指数均以7—8月最高。  相似文献   
14.
白龙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植被分布及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白龙江上游水源涵养林植被分布及恢复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本区域内植被主要分布在海拔3 500 m以下,植被多样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为低—高—低,在海拔2 000~3 000 m范围内植被的种类、多样性及群落的复杂结构均达到最高;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及其林下植被生长良好,灌草盖度高,林下灌木种类多;在同一海拔范围内,阴坡灌草种类及盖度明显大于阳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发生不同危害程度之间的影响,为白龙江林区中华松针蚧的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白龙江林区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25年)的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样地内草本盖度、林分密度、郁闭度、枝下高、树高、冠幅及胸径7个林分因子及中华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青藏高原东缘甘肃南部3种主要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优势种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辽东栎、红桦和糙皮桦种群,各设置8块40 m×40 m的样地,对样地内所有树木进行每木检尺,以测定的胸径数据为基础,以径级代替龄级,将胸径<3 cm作为Ⅰ龄级,其后以4 cm为标准进行龄级划分,统计各龄级个体数量并进行相关整理后,分析各种群的龄级结构,编制包括死亡率(qx)、消失率(Kx)和平均期望寿命值(ex)等参数在内的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计算考虑外部干扰时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pi)、不考虑外部干扰时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对外界干扰所承担的风险概率指数极大值(Pmax),最后对未来经过2,4,6,8个龄级后各种群的数量动态进行时间序列预测,以揭示青藏高原东缘甘肃南部3种次生林优势种的种群现状、种群结构及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① 辽东栎、红桦和糙皮桦3种次生林种群Ⅰ龄级幼苗数量不足,均以Ⅱ龄级幼苗数量最多,分别占种群个体总数的43.62%,30.07%和43.30%;其后随着龄级的增大,种群个体平稳下降,虽然群落为稳定型,但是林木径级较小,各龄级个体数分布不合理。② 辽东栎、红桦、糙皮桦种群的qxKx在Ⅰ龄级最大,qx分别为78.0%,72.0%和76.2%,Kx依次为151.3%,127.3%和143.5%,且随着龄级的增加,qxKx均逐渐减小;各种群ex随着龄级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辽东栎和红桦均在Ⅵ龄级最大,糙皮桦在Ⅴ龄级最大;种群结构均呈增长型,且存活曲线趋近于Deevery-Ⅲ型。③ 3种次生林种群结构的Vpi大于V′pi且均大于0,Pmax也均大于0,说明 3种次生林均属于对外界干扰敏感的增长型种群。④ 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未来经过2,4,6,8个龄级后,各种群个体发展呈增长趋势,但辽东栎和红桦种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波动性,表现出前期略减、后期稳定的特征。【结论】3种次生林种群结构和发展趋势均呈稳定增长型,但是Ⅰ龄级幼苗数量不足,应采取禁牧、禁采等措施,保护幼苗成活,保证种群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飞    曹秀文    刘锦乾    齐瑞    赵阳    张涛    陈学龙    曹家豪    王若鉴    武亚男    杨静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3):44-51
分析白龙江林区2种次生林群落与结构组成,丰富该地区森林动态资料,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于自然恢复林中选取次生林栎林(LL)和桦木林(HM)2种林分,分别设置8块20 m×20 m固定样地,对胸径≥3 cm的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计算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值和相似性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HM和LL中树种丰富且在群落内空间分布比较均匀。LL中共有植物70种,属于46个属、26个科,以壳斗科、蔷薇科、松科、忍冬科为主;HM中共有植物63种,属于35个属、22个科,以桦木科、蔷薇科、松科、杨柳科为主。LL和HM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群落个体主要集中在Ⅰ~Ⅲ级,Ⅴ龄级以后个体较少,表明2种群落均为增长型。2种次生林群落树种组成、空间结构存在异同,HM和LL群落均表现出多数种集中在少数科。说明试验林分植被恢复遵循群落演替动态规律,选择起源和演化具有相似性的树种作为建群种。建议在该地区搭配合理的其他树种,提高林分质量,加强次生林优势植物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5种云杉对云杉落针病的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种云杉自然感病情况调查、人工诱发试验等证明,不同云杉树种对云杉落针病抗病性大小的顺序是:紫果云杉,青杵,川西云杉,青海云杉,粗枝云杉。通过病原菌在各云杉树种当年生针叶琼脂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病原菌孢子在各树种当年生针叶浸汁中萌发情况的研究以及地各树种针叶组织结构和林木物候期的观测,找出了影响其抗病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白龙江林区云杉苗圃地下害虫及天敌昆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和群落相似性指数对白龙江林区内不同生境下的云杉苗圃地下害虫及天敌昆虫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生境下的云杉苗圃地下害虫优势种群明显,迭部安子沟苗圃以小云斑鳃金电、云杉树叶象、粗绿彩丽金龟为优势种;舟曲沙滩苗圃、白水江中路河苗圃以小云斑鳃金龟、云杉树叶象、蓝边矛丽金龟、大云斑鳃金龟为优势种。主要天敌有中华疱步甲、步甲。休闲1年后的苗圃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0.
甘肃白龙江、洮河林区野生观赏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肃省白龙江、洮河林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全林区共有野生观赏植物106科312属958种,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观赏植物约有82科205属380种。其中观树形类56种,占总数的14.7%;观叶类24种,占总数的6.3%;观花类123种,占总数的32.4%;观果类69种,占总数的18.2%;藤本类27种,占总数的7.1%;草本类79种,占总数的20.8%;水生观赏类2种,占总数的0.5%。进行野生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