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磴口县土地沙漠化及其整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磴口县土地沙漠化的形成、演变、现状及整治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北部的土地沙漠化主要与古河道变迁后的地表干燥、风蚀和汉代以来人为活动的影响有关,该区南部乃至更南的乌兰布和沙漠的形成则主要是在地形、环流和沙源物质等自然因素影响下长期演变的结果,其形成时代也要早于北部地区。据TM片作图与量算,全区现有沙漠化土地2127.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1%,其沙漠化程度则自南向北减轻。北部地区土地有着重要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中游风沙区风沙活动对黄河若干支流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河中游地处半干旱气候区,兼有库布齐、乌兰布和与毛乌素三大沙漠(地),频繁的风沙活动对黄河泥沙的影响是深远的、多方面的。本文阐述了黄河中游风沙区风沙气候特征,并在野外观测基础上,以若干支流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入河风沙量,分析了风沙活动对河流泥沙的宏观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师范大学陕西省靖边县榆林风沙科学野外实验站自动气象站2007-2009年的降雨、风速和风向数据为基础,分析沙漠-黄土过渡带风水复合侵蚀营力的特征。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年内降雨量≥12 mm的降雨事件主要分布在5-9月,月平均降雨侵蚀力8月最大,为318.24 MJ·mm/(hm2·h·a),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510.08 MJ·mm/(hm2·h·a);② 该区西北风占主导地位,东南风次之,累计频率分别为43.8%和16.21%;起沙风主要集中在3-6月,其频率分别为19.34%、12.34%、20.5%、12.39%;③ 研究区年平均输沙势(DP)、合成输沙势(RDP)分别为228.76 VU、41.73 VU,合成输沙方向(RDD)为141.17°,方向变率指数(RDP/DP)为0.2,起沙风变率较大,属于中等风能环境,沙物质向东南偏南方向输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5种下垫面对沙尘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中国北方农田、草地、沙地、戈壁、盐壳5种不同下垫面15个气象站点40年的大风与沙尘暴日数气象数据,对这5种下垫面大风日数与沙尘暴日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分析初步得出:大风日数与沙尘暴日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下垫面对沙尘暴有重要的影响,不同下垫面的沙尘暴日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草地、戈壁、盐壳的沙尘暴日数明显少于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的年际变化较小,农田与沙地的沙尘暴日数明显增多,甚至在许多年份中多于大风日数。这种差异是由不同下垫面对沙尘暴的影响机制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人工降雨条件下几种土壤结皮发育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皮是土壤表面普遍存在的致密层,厚约数毫米至几厘米,其表面强度较大,孔隙较细,且导水性较差[1~3]。土壤结皮在坡面侵蚀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直接导致入渗量的减少和地表径流量的增加,从而极大地增加了诱发细沟侵蚀的可能性,导致侵蚀量剧增[2]。也有研究表明,结皮形成对土  相似文献   
16.
胡霞  刘连友  严平  孟祥亮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105-107,137
通过观测典型农牧交错带-内蒙古太仆寺旗的秋翻地、春翻地、留茬地、风蚀劣地以及草地等7种不同地表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研究不同地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农田休闲期,秋翻地与油菜茬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较强,草地与风蚀劣地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较差,其它几种地表居中。  相似文献   
17.
陕晋蒙三角地带能源基地开发中的土地沙漠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陕、晋、蒙三角地带自然条件出发,论述了本区易于土地沙漠化的动力条件与物质基础并预测了该区在发展能源及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同时,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可能及其强度,指出了避免沙漠化及其治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及浑善达克沙地区域干涸湖床3种不同形态的盐土原状土为对象,通过风洞模拟实验,研究了干涸湖床不同类型盐土地表的净风吹蚀速率。对比风洞实验测定结果发现,3种盐土净风吹蚀速率依次是:蓬松盐霜盐土(14.44 g·m^-2·min^-1)>普通盐土(1.00 g·m^-2·min^-1)>结皮盐土(0.42 g·m^-2·min^-1)。风蚀过程中,不同类型盐土的近地表物质输移主要集中分布在0~10 cm的高度范围内,初始运动中,实验盐土风蚀颗粒物质以就地滚动和近距离跃移为主。实验观测发现,随着风速的增大,更多、更大的表面物质会受到更强烈的撞击与磨蚀作用,形成较细小的粉尘物质释放于空中,因此,干旱区盐土地表是形成区域盐碱浮尘或含盐沙尘天气的重要物源。不同类型盐土近地表物质输移总量从大到小依次是:蓬松盐霜盐土(3.17 g)、结皮盐土(0.42 g)、普通盐土(0.35 g)。  相似文献   
19.
在沙区旱作农田设计了4种种植油菜的垄沟种植试验,观测了其与传统平作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野外对比观测表明:在油菜生长季内,垄沟种植下土壤的水分含量高于传统平作,尤其在地表0~30cm的耕作层;土壤水分在生长季内呈“双峰双谷”型波动特征,可分为“墒情恢复期———缓慢耗墒期———墒情恢复期———迅速耗墒期———墒情恢复期”五个阶段,迅速耗墒期与油菜的旺盛生长期一致,而该时段垄沟种植下土壤重量含水率较高;在同一深度土层,垄沟种植下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小于传统平作,土壤水分季节速变层和活跃层厚度小,稳定层靠近地表,土壤干湿波动较小。该试验研究可以为调整沙区旱地耕作方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及风蚀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结构的垄作和平作对旱作农田油菜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并运用生长分析法对不同耕作措施下油菜植株高度日增长率、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增长率和相对增长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盛花期以前,平作的油菜植株高度、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的绝对和相对增长速率比垄作的大,而自盛花期至成熟期,均低于垄作。由于油菜植株密度较低,除T4外垄作下生长季末单位土地面积的地上生物量、生殖器官干物质重、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均低于平作。而T4(垄脊高25cm,垄高与垄沟宽之比为1/24)比其它结构的垄作和平作更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是旱作农田作物垄沟种植时较为适宜的垄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