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1篇
  33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模型,就应对该模型对汉中盆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汉中盆地水资源利用处于中低阶段,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通过与模糊模式识别,模糊综合评判,属性识别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集对分析模型不仅理论严谨,方法简便,而且评价结果精确可靠,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此,集对分析理论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序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
土壤侵蚀中细沟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沟中水流速度主要受流量、含沙量和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在流量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假定粘滞阻力与流速成正比 ,导出水流的运动学方程 ;以此方程对实验测量结果进行非线性拟合 ,得到了水流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函数 ,摩擦系数与侵蚀强度的关系式及流体粘滞力与泥沙含量的关系式。这些函数式表明此数学模型在流速较小时是可行的 ;水流速度主要受泥沙含量和坡度的影响 ;坡度越大 ,在开始时速度快速增大 ,但达到稳定流速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3.
刘贤赵  王庆  衣华鹏 《土壤通报》2006,37(2):404-40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深沟施肥(40~60 cm土层)对旱地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良好影响。结果表明,深沟施肥与对照(20~30 cm土层)相比,40~80 cm土层土壤容重下降为6.1%~16.0%;土壤孔隙度,40~60 cm和60~80 cm土层内增幅为23.0~41.5%;有机质在40~60 cm土层增幅达15.1%,0~1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在旱季比对照果园高4.3个百分点,雨季高3.9个百分点。苹果单株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8%和24%。  相似文献   
24.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推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研究土壤水分入渗、蒸发、土壤侵蚀及溶质运移过程中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推求各种水分运动参数的重要手段[1 ,2 ] 。目前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主要是用压力膜法 ;这种方法费时多 ,花费大 ,极不方便 ,严重制约了研究工作特别是数学模拟工作的进展。在野外研究土壤水分运动时  相似文献   
25.
GREENSPAN茎流法对玉米蒸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盆栽玉米为试材、称重法为基准,验证了GREEN SPAN茎流法测量作物蒸腾量的可行性。茎流法与称重法两者测值的绝对误差为0.20~4.56 g/(株.h),相对误差为2.03%~10.42%,表明茎流计所测得的玉米茎流速率可准确的表示作物蒸腾速率。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不同天气下GREEN SAPPAN茎流法实测玉米茎流的日变化规律:白天玉米茎流随太阳辐射及天气变化呈规律性变化,晚间有较细微而稳定的茎流。晴好天气,玉米茎流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多云或阴天天气,为不对称的“M”型,且茎流的启动时间存在一个受天气和太阳辐射变化共同影响的临界值。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晴好天气下,太阳辐射是影响蒸腾速率的主要因素;多云或多云转晴天气下,气温和相对湿度成为影响蒸腾速率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的作用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26.
在介绍莱州市水资源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莱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行了思考,认为控制水体污染、开辟新水源与节约用水是解决莱州市水资源利用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7.
土壤蒸发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室内土柱实验对二种土壤 (轻壤土 (安塞 )和重壤土 (武功 ) )的蒸发速率进行了数学模拟。若忽略滞后作用时 ,模拟结果误差较大 ;而考虑土壤水分再分布的滞后作用后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28.
土壤蒸发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卫生  刘贤赵等 《灌溉排水》2001,20(3):17-19,32
利用室内土柱实验对二种土壤(轻壤土(安塞)和重壤土(武功)的蒸发速率进行了数学模拟。若忽略滞后作用时,模拟结果误差较大;而考虑土壤水分再分布的滞后作用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29.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治理的长远计划和远景发展目标,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失败教训,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对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综合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农业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效果及其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具体对策,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不同培肥措施对红壤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侵蚀小区三年的田间监测(2015—2017年),分析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与秸秆覆盖(NPK+Str)、化肥与生物质炭(NPK+BC)、化肥与猪粪(NPK+OM)等五种培肥措施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其有机碳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措施地表径流表现为NPK+BCCKNPKNPK+OMNPK+Str(P0.05),泥沙流失量表现为CK、NPK+BC、NPKNPK+OMNPK+Str(P0.05),约有69%~83%径流和70%~90%侵蚀发生在花生生长季(4—8月)。与NPK相比,NPK+Str、NPK+BC和NPK+OM均显著增加泥沙有机碳含量(P 0.05),而有机碳流失总量以NPK+BC处理最多(C 52.1 t·km~(-2)·a~(-1)),NPK+OM和NPK+Str最少。泥沙中有机碳含量无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78%以上泥沙有机碳流失量发生在花生生长季。说明NPK+Str和NPK+OM的培肥措施能有效减少红壤坡耕地土壤侵蚀,阻控有机碳流失,而NPK+BC由于生物质炭颗粒小、密度低而易流失,阻控土壤侵蚀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