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8篇
  15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减量配施新型基质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减量配施新型基质缓释肥对水稻(OryzasativaL.)的影响,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响应。两年平均结果显示,与全量施用普通肥(180 kg·hm~(-2))相比:全量施用缓释肥水稻增产13.4%(P 0.05),植株氮吸收量提高9.1%(P 0.0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50.4%(P 0.05),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37.8%(P 0.05);减量10%施用缓释肥水稻增产9.6%(P 0.05),植株氮吸收量提高3.3%(P 0.0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51.1%(P 0.05),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26.6%(P 0.05);而在减量10%施用缓释肥的同时以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水稻增产11.1%(P 0.05),植株氮吸收量提高7.3%(P 0.05),氮肥农学效率提高57.6%(P 0.05),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44.8%(P 0.05)。缓释肥处理促进水稻增产增效的原因是其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综上,基质缓释肥减量10%施用(尤其在配施有机肥条件下)可维持较高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在水稻生产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加强灌区建筑物管理是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将商业财务领域中的资产管理方法引入到灌溉系统管理中来,根据其基本原理建立了灌区资产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灌区资产的运行状况、水力性能、重要度等类别的不同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决策支持信息确定资产更新改造的优先性,制定中长期的投资策略。以湖北省漳河灌区四干渠和二干渠为例,对其干渠沿线资产(水闸、涵管、渡槽、桥梁、泵站等5类)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与灌区实际运行、管理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3.
为了研究温度因素对木质素酚醛树脂纤维固化性能的影响,在盐酸和甲醛质量比为1:1的凝固浴条件下,设置不同固化升温速率和固化温度进行实验.采用FT-IR、TG、DSC、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探讨不同温度对纤维机械性能、热性能、表面形貌等指标的影响规律,分析木质素酚醛树脂纤维的固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原丝...  相似文献   
74.
针对我省东南沿海侵蚀丘陵山地种植龙眼的生态特点,提出了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为重要环节,水,电,路,林相配套,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龙眼的早生快发。  相似文献   
75.
自1956年国外学者第一次检测到细胞培养物中存在支原体污染以来,这个世界性问题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对于生物制品中支原体污染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但尚无统一的内控标准,而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用于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预防支原体污染,从而提高生物制品的纯净性。本文对支原体污染的几种常见检测及鉴定方法进行综述,包括DNA荧光染色法、PCR、IFA与ELISA等,以期为支原体污染的检测及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纤维素纳米纤维在生物医用产品、增强材料、过滤吸附材料、柔性电极材料和储能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静电纺丝法是目前能直接且连续制备微纳米纤维的主要方法之一,由于纤维素中极强的氢键网络导致的高结晶度,使得直接使用纤维素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较难。笔者以微晶纤维素、纸浆纤维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LiCl/DMAc)溶剂体系溶解并进行活化处理,加入不同含量聚丙烯腈(PAN)对纤维素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纤维素纳米纤维,探究纤维素类型、N,N-二甲基甲酰胺(DMF)活化处理前后、PAN加入量对纤维素溶解性、纺丝液性参数和纺丝效果影响。结果表明:DMF活化处理可有效提升纤维素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性,在相同溶解温度下获得更加均匀透明的纤维素溶液。在该溶剂体系下,纺丝液黏度、电导率和表面张力分别高于1 300 mPa·s、2 000μs/cm和34.5 mN/m,可获得连续的电纺纤维素纳米纤维。活化微晶纤维素纳米纤维膜比活化纸浆纤维素纳米纤维膜表面更光滑且纤维直径分布更均匀。活化微晶纤维素与PAN质量比为2∶8时可获得表面光滑无珠状物,纤维均一程度高,直径分布小(185~245 nm)的纤维素纳米纤维膜。  相似文献   
77.
生物质催化转化是制备高品质生物基航空燃料和解决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现有的生物基航空燃料的制备方法出发,从适应需求的原料和技术路线的角度,概述了油脂、木质纤维、糖类等不同的原料所需的技术路线和催化体系,以及加氢脱氧、费-托合成、羟醛缩合、烯烃齐聚等不同技术路线所用的催化剂,同时对反应条件以及反应机理进行优化和探索,并指明催化转化过程中存在成本高、工艺和转化机理复杂(高温和高压)、H2用量高、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较差以及催化剂失活等问题。最后,针对各种原料、技术路线的优缺点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8.
79.
木质素基碳纤维不仅拓宽了工业木质素剩余物的应用领域,而且降低了化工碳纤维的制造成本。为了更好的制备高力学性能木质素基碳纤维。对国内外木质素基碳纤维材料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对高力学性能碳纤维的形成机理、制备方法、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和总结,然后从影响碳纤维力学性能的分子间成键种类、纤维聚集态、表面微孔、纤维直径等进行归纳,以期为今后高性能木质素基碳纤维制备和机理形成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为了探明道路在流域水文过程中的作用,以福建红壤丘陵区小流域道路网络为研究对象,借助遥感影像解译与GIS数字地形分析技术,并结合实地调查与测量,研究红壤小流域道路网络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以及道路与水系的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道路可分为县道、乡村干路、乡村支路、土路干路、土路支路5个等级,道路密度为2.30 km/km2,路网结构与水系结构差异较大;2)路网分布是人类活动驱动和地形因素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级别道路的主要功能和技术要求不一样,导致其受驱动或限制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3)丘陵区硬化公路趋向分布于水系沿岸,更近的空间关系可能导致其对流域水文的影响更大。结合交汇点分析表明高等级硬化道路和低等级土质道路分别通过影响产汇流和侵蚀产沙的方式影响水系下游主河道和上游支流。研究结果揭示了红壤丘陵小流域路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流域水文地貌要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道路的流域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