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6篇
  24篇
综合类   186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总结出用西方肓走螨防治苹果园山楂叶螨的最佳方法,为大面积开展生物控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2.
地震灾区农业受灾情况及其恢复重建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笔者对"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彭州、都江堰、崇州、安县、北川、绵竹、什邡、江油和次重灾区罗江的13个乡镇约20余个村庄开展了典型调研,并针对灾后恢复生产自救重建和开展农业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3.
废水中铝盐含量增高以及铝盐的生物毒性使其对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微生物产生的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产甲烷活性为指标,通过投加氯化铝测定其对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毒性来研究铝盐对厌氧菌的危害。结果表明,铝盐使厌氧颗粒污泥的活性明显降低,但其毒性可以驯化,且清除铝盐后厌氧颗粒污泥的活性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54.
油松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陕西省3个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种子园和1个优良种源区的优树单亲子代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林分、家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家系方差分量大于林分;不同种子园和同一种子园的不同家系苗期生长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生长最好的家系比生长最差的家系苗高生长大1倍以上;油松家系种子千粒质量之间变异较大,变异幅度为20.04~65.10 g,种子千粒质量与地径相关紧密而与苗高相关一般;油松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较高,运用生长量指数,评选46个优良家系,可获得苗高和地径16.32%~27.86%和6.39%~23.08%的遗传增益,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表7参12  相似文献   
55.
凡纳对虾小触角表面结构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凡纳对虾小触角的表面结构。结果发现:小触角上广泛着生着700根以上的羽状刚毛;外鞭片状隆起腹面平均约具280根无顶孔但有细分支的化感刚毛,这类有分支的化感刚毛在其它十足目种类上未见有报道,而且其刚毛数也较其它种类少;内侧附肢前端与柄节上直立的羽状刚毛毛簇顶相接触,推测该结构可能对相邻的复眼具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56.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甘蓝型油菜产量因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确油菜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对于有目的地选择油菜优良组合具有重要意义,而常用的评价油菜产量因素贡献大小的分析方法限制较多。为此,本研究以正常生长的12份早熟和38份晚熟甘蓝型油菜组合为材料,利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分别定量评价了早、晚熟油菜组合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并将其与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各分析方法对产量因素贡献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早熟组合产量贡献最大的3项指标依次为主序有效角果数 > 有效分枝部位 > 二次有效分枝数,贡献率分别达到36.79%、24.02%和11.33%;晚熟组合产量贡献最大的3项指标依次为每角粒数 > 千粒重 > 有效分枝部位,贡献率分别达到29.81%、17.52%和14.75%。有效分枝部位对不同熟期组合产量均有较大贡献;除此之外,早熟组合产量的形成还较多依赖于生育前期的有效分枝数与有效角果数,晚熟组合产量的形成则较多依赖于生育后期的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油菜产量因素评价能较准确地判断油菜实际产量,并在利用各种分析方法评价油菜产量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中发现,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投影寻踪模型评价准确性低。从油菜产量因素评价及产量预测综合考虑,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油菜产量因素评价及产量预测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可以优先作为甘蓝型油菜良种选育及产量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7.
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不同熟期油菜干物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效琴  李卓  刘永红 《核农学报》2019,33(4):798-807
为探究不同熟期油菜在施氮量和密度互作下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对籽粒贡献与产量效应,以不同熟期(早熟和晚熟)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6年在简阳进行品种、氮肥与密度三因素多水平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和对籽粒贡献的影响总体均大于施氮量。在密度和氮肥互作效应下,干物质积累量的改变量总体上表现为成熟期>花末期>盛花期>初花期>苗期,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少,其中晚熟品种对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干物质分配率在花期前、花期、成熟期最大差异分别表现在叶片、茎秆、角果。在相应生育期,随着密度的增大,叶片分配率显著递减,而茎秆、角果的分配率则显著递增;干物质贡献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少,晚熟品种较早熟品种的降幅大,随着施氮量增加晚熟品种干物质贡献量呈上升趋势,早熟品种干物质贡献量花前呈上升趋势,花后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除低氮处理外)。在低氮(120 kg·hm-2)、中氮(240 kg·hm-2)下,随着密度的增大,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氮(360 kg·hm-2)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大,产量显著递增;早熟品种的产量在中氮(240 kg·hm-2)下达到最高,平均为2 244.75 kg·hm-2;晚熟品种的产量在高氮(360 kg·hm-2)下达到最高,平均为2 472.15 kg·hm-2;早熟品种最佳密肥组合为240 kg·hm-2和30~45万株·hm-2,晚熟品种最佳密肥组合为360 kg·hm-2和30~45万株·hm-2。综上,氮肥和密度主要通过改变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干物质贡献量来影响产量,晚熟品种更易通过调节氮肥和密度等手段实现高产量。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熟期油菜氮肥及密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1株杀线木霉D5菌株的种类,并评价了其孢子悬浮液和发酵液对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2龄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木霉D5菌株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ITS序列登录号:OL661629;TEF序列登录号:ON241311)。浓度为1.0×107 cfu/mL的D5菌株孢子悬浮液和发酵液原液处理2龄幼虫72 h后,线虫死亡率分别为85.20%和86.57%。在温度为20~80℃范围内以及pH为2~10时,发酵液均具有较高杀线活性。  相似文献   
59.
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具备很强的减排固碳潜力,对全球碳循环贡献巨大。西南地区旱坡地长期小规模、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给区域碳排放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探索西南旱坡地的碳排放特征和减排途径对于改善环境、提升区域农业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系统总结了我国西南地区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CO2、N2O)的产生环节,探讨了旱坡地固碳减排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了未来西南地区旱坡地的固碳减排策略。(1)鉴于西南地区旱坡地的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生态功能等差异巨大,应结合地区特殊的农业生产条件,集成研发适宜的固碳减排措施和监测体系,探索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南旱坡地碳排放过程及其内在机制,以全面提升地区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2)鉴于西南地区农作物复种指数较高且作物空间分布斑块化,应依据国家战略和地方规划,以绿色高产优质为目标导向,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空间布局。(3)由于西南地区旱坡地碳减排是一个复合过程,亟需根据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区域农业生产的实际结构和功能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各项成熟的减排技术、固碳产品和固碳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综合性的固碳减排方案。综上,本综述期望为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旱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和碳汇特征,以及合理调整农田管理措施提供全面的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0.
楸树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为紫葳科,梓树属。原产我国,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东起海滨,西起甘肃,南起云南, 北到长城的广大区域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600a。楸树是我国传统栽培的珍贵优质用材树种和著名园林观赏树种,素以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树体高大,树姿优美而深受群众喜爱。在我国八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