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为确定适宜枸杞灌溉的微咸水代表性盐离子浓度限值,于2019—2020年在河套灌区下游开展NaCl、CaCl2、CaSO4、NaHCO3、Na2SO4 5种代表性地下水盐分类型和4种浓度水平(质量浓度0.1、0.5、2.0、4.0 g/L)的田间交叉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矿化度下,外源NaCl、NaHCO3影响下枸杞生育期受渗透胁迫、次生胁迫最强,外源CaCl2质量浓度低于2.0 g/L能够缓解枸杞渗透胁迫,外源CaCl2、CaSO4质量浓度低于4.0 g/L能够缓解次生胁迫。枸杞干果产量、百粒干质量随外源NaCl、Na2SO4、CaSO4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在0.1 g/L时达峰值,随外源CaCl2质量浓度升高呈单峰分布,0.5 g/L时最高。枸杞果实中总糖含量、黄酮含量、氨基酸总量随外源CaCl 相似文献
72.
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水氮互作模式对枸杞生长及农田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微咸水滴灌条件下枸杞优质高效水氮模式,设置低水(W1:2 325 m~3/hm~2)、中水(W2:2 850 m~3/hm~2)和高水(W3:3 375 m~3/hm~2) 3种灌溉水平以及低氮(N1:525 kg/hm~2)、中氮(N2:750 kg/hm~2)和高氮(N3:975kg/hm~2) 3种施氮水平,通过田间试验揭示水氮互作模式对枸杞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株高、新枝和冠幅的生长速率在春梢生长期较大,而地径生长速率在果实膨大期较大,且W2N2水平下枸杞生长性状较优。通过对枸杞株高的差异性分析得出灌水和施肥不足对枸杞株高影响较大,适宜的灌水施肥与过量的灌水施肥对其影响较小。W2和W3水平下,增施氮肥会使浅层土壤含水率增大,过量施肥会出现相反结果。W2水平能将大部分盐分带到40~60 cm土层,使上层主根区呈现一个低盐状态,利于枸杞植株的生长。因此枸杞适宜的水肥组合为W2N2。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究葡萄果实贮藏期颜色褐变与黄烷-3-醇氧化聚合反应的内在联系,以期揭示鲜食葡萄贮运过程颜色劣变的生化机制。【方法】采用HPLC/MS技术,分析不同pH条件下模拟体系中黄烷-3-醇被酪氨酸酶氧化的二聚体产物,以及不同贮藏期‘马奶’葡萄果实中黄烷-3-醇二聚体种类与颜色褐变的关系。【结果】模拟体系中黄烷-3-醇在酪氨酸酶作用下能够生成6种二聚体。pH=3.0时仅生成一种无色的B型二聚体,pH=4.0时会产生4种无色B型二聚体,pH=5.0时既产生4种无色B型二聚体又产生2种黄色A型二聚体,而pH=6.0和7.0时,只产生2种呈黄色A型二聚体,不同贮藏期‘马奶’葡萄果实中存在4种B型二聚体,其中2种B型二聚体和模拟体系中的产物相同。【结论】酪氨酸酶氧化产生的黄烷-3-醇二聚体作为中间产物参与葡萄果实贮藏期间的颜色褐变。 相似文献
74.
75.
76.
不同改良方法对盐碱土壤水盐运移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取自山东省东营市的中度盐碱土为研究对象,为探究表层(0~20 cm)掺沙和掺生物炭处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在室内进行了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分别研究两种方法对土壤水分入渗、土壤剖面含水率和含盐量的影响。试验土壤为中度盐碱土(含盐量2.381 g·kg-1),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分别是:CK(掺沙或生物炭0%)、S1(掺沙5%)、S2(掺沙10%)、S3(掺沙20%)、C1(掺生物炭0.5%)、C2(掺生物炭1%)、C3(掺生物炭2%)。结果表明:在相同入渗情况下,表层(0~20 cm)掺沙、生物炭均能提高盐渍化土壤中水分入渗效果,掺加生物炭显著提高添加层的蓄水能力,掺沙显著提高掺沙层以下土壤含水率,在土层20~40 cm中,掺沙处理平均土壤含水率比掺生物炭处理提高1.37%;不同改良剂处理下,掺沙更有利于盐碱化土壤脱盐,20%掺沙处理平均脱盐率比掺生物炭处理提高5.26%~13.80%,脱盐区深度增加2.35%~3.92%,达标脱盐区深度增加1.70%~3.00%。根据河沙和生物炭在室内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结果来看,土壤表层掺沙能有效解决黄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77.
78.
选择冀北地区规模化养殖场达到体成熟的青年母羊,通过阴道埋植孕酮栓并结合注射外源性激素(PMSG)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分别采用腹腔镜输精、子宫颈输精以及本交方式对同期发情后150、124、146只母羊进行配种,以探究腹腔镜输精与传统输精方式对同期发情母羊受胎率的影响。结果:采用腹腔镜输精和子宫颈输精的母羊受胎率分别为92%和88%,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极显著高于本交方式母羊的受胎率66%(P<0.01)。试验表明,腹腔镜输精方式可以提高母羊情期受胎率,便于规模化羊场组织生产。 相似文献
79.
随着河道水环境污染的加剧,河道生态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怎样结合当前各种技术措施建设完善的河道生态系统成为一个新课题。考虑到河道生态建设以恢复生态系统为核心,笔者在论述了河道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阐述目前应用于河道生态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提出河道生态建设的必然性,并指出生态建设应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基础上,综合多种技术措施治理被污染水体,优先选择柔性护岸护坡材料以替代混凝土材料,进而恢复水、土壤、生物三者之间的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80.
含水率对竹材开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含水率对改性竹片机械开纤效果的影响,文章对软化处理后的竹片在不同含水率进行机械开纤,根据竹片分离情况,得到竹片在含水率43%~115%能够开纤.在此含水率范围内进行竹片开纤,对获得的竹纤维进行相关的性能测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算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得率随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由含水率74%的改性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