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18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植被刈割对红壤酸度及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曾希柏  刘更另 《土壤学报》2000,37(2):225-232
在红壤地区自然植被(白茅)条件下,不同的刈割周期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组成、土壤有机质、有机无机复合体、腐鱼质组成及铁、铝氧化物含量等均具有较大的影响。从1年刈割一次至6刈割一次处理,虽然土壤酸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但土壤交换性钾、无定形铁、无定形铝、络合态铁的含量及铁活化度值均呈增加趋势,且土壤有机质和复合体的含量相应增高,松结态腐残质/紧结态腐殖质的比值亦增大,即腐残质的活性较强、质量较高,土壤肥  相似文献   
42.
农村基点是农业科学研究的前哨阵地。但是,刚走出试验室,离开试验场,来到农村人民公社建立试验基点,在农业生产前线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必然带着这样的疑问,基点搞研究,合不合乎“三严”的要求?能不能搞出有水平的东西来呢?在院所和地方各级  相似文献   
43.
长期施用硫酸盐肥料对土壤性质和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4.
化肥施用和秸秆还田对红壤磷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6年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湘南第四纪红壤中,长期施用化肥下土壤对H2PO4的吸附量相对较大,化肥+秸秆还田下则较小;不同H2PO4吸附量范围内的解吸量和吸率则均以化肥+秸秆还田较高  相似文献   
45.
营养元素循环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更另 《土壤学报》1992,29(3):251-256
我国2000多年的历史证明:农业可以持续发展,从农业外部投入物质和能量,是现代化农业生产力突破性进展的重要特征。单靠化肥引起许多土壤问题,关系到人类健康,生产使用有机肥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产业,保证营养元素合理循环是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46.
砷毒田中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总结了湘南砷毒土壤中水稻栽培的某些技术要点,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垄栽能使水稻增产,施P肥和稻草还田会造成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47.
籼稻不同基因型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研究了三叶期稻株不同钾素营养状态,IAA(indole-3-acetic.acid),REM(metal.mixture.including.rare.earth)和NaVO3对水稻基因型吸钾速率的调控作用。以1mol/L.K+处理15分钟后,NaVO3则极显著地抑制水稻对钾的吸收。REM和NaVO3的作用可以相互抵消。REM还可极显著地提高水稻的生物产量和钾素利用效率。说明水稻对钾的吸收可进行正向或反向调控。  相似文献   
48.
红壤丘陵区三种土壤生土熟化初期的养分和pH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取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试验站所布置的生土熟化长期试验。三种不同母质的生土经过5年的熟化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土壤和处理的作物产量也有较大的差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等养分是不断增加的,受土壤类型、熟化措施及作物秸秆的归还与否等因素的影响。酸性土壤的pH有下降的趋势。紫色土的pH值则随着熟化的进行逐步下降,向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发展。酸性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熟化过程中是逐步增加的,而紫色土则是逐步减少。在熟化开始时,作物产量主要决定于土壤类型,但5年后,它不仅与土壤类型有关,而且也与熟化措施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9.
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湘南第四纪红壤母质及其发育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和表面电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湘南第四纪红壤母质的矿物组成以高岭石为主,其次是1.4nm过渡矿物。经过人为耕种尤其在水田条件下,土壤粘粒中蛭石和水云母的含量增加,铁的活化度增大。土壤表面电荷数量和电荷零点也发生相应改变,土壤肥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0.
SO42-和Cl-对稻田土壤养分及其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 ,比较了长期施用含SO42-和Cl- 化肥 22年后稻田土壤的 pH值、养分状况及其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 ,长期施用含SO42-化肥 ,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较高 ,但全量氮磷钾的含量较低 ;长期施用含Cl- 化肥 ,土壤全量氮磷钾和速效磷的含量较高 ,但pH值相对较低。长期施用含上述二种阴离子的化肥后 ,土壤对H2PO4-的最大吸附量均较大 ,且在Cl- 处理下土壤对H2PO4-吸附的结合能较大 ,而SO42-处理下土壤在同等吸附量时对H2PO4-的解吸量相应较多。长期施用含SO42-的化肥亦使土壤对钾素的供应强度较大 (K0的绝对值较大 )、缓冲能力增强 (AR0值较高 ) ,而长期施用含Cl- 的化肥时则与SO42-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