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6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12篇
  38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5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在内蒙古清水河县进行大田试验,研究3种保水材料(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酞胺和腐殖酸)及不同施用年限对旱作谷子苗期生长特性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该地区抗旱保苗的保水材料。结果表明,各保水材料处理均髓提高出苗率,2011年表现为A1>B1>C1>CK,较CK提高了7.57~12.88个百分点,2012年表现为A2>B2>C2>A1>B1>C1>CK,较CK提高了0.76~12.88个百分点,2013年表现为A3>B3>C3>A2>B2>C2>A1>B1>C1=CK,较CK提高了0.00~20.45个百分点;保水材料对谷子株高和鲜干重具有显著影响,且连续施入3年的效果优于施入2年和只施入1年的,但在株高方面,保水材料的年际效果差异不明显;保水材料可以提高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0~60cm各土层各处理差异明显。因此,3种保水材料均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效果,提高谷子出苗率,促进谷子生长,以连续施用3年聚丙烯酸钾和聚丙烯酰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2.
宝椒13号是三系杂交选育杂种一代早熟线辣椒新品种,干鲜两用。味辣,品质较好,抗性强,产量高,适宜于我省辣椒产区种植,地膜栽培可获得2 500 kg·667 m~(-2)以上产量。  相似文献   
33.
阐述了"宝椒12号"的品种特性,总结了该品种麦辣间套、地膜覆盖栽培、麦茬辣椒栽培的施肥、播种、密度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簇生辣椒品种"宝椒12号"的示范、推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4.
为提高宝鸡线辣椒产量,引进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创制不育系材料8大类48份;利用三系配套技术选育线辣椒杂种一代新品种4个和4个不育系;"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熊蜂传粉制种方法"获得国家专利;并积极开展辣椒杂交新品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完善辣椒杂交新品种配套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35.
辣椒雄性不育系144A是宝鸡市农技中心利用辣椒雄性不育源1012A与百里香杂交得到的,本文介绍了144A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该不育系的利用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6.
保水剂施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保水剂施用方式对内蒙古西部半干旱偏旱地区土壤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合适的保水剂及施用方式。【方法】以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丙烯酸钾(PAA-K)为材料,设不施保水剂(CK)、穴施PAM、沟施PAM、穴施PAA-K、沟施PAA-K 5个处理,分析不同保水剂及其施用方式下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随马铃薯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均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达峰值。与CK相比,施用保水剂处理均能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且对于同一种保水剂,穴施处理提高幅度大于沟施处理。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穴施PAM、穴施PAA-K、沟施PAM、沟施PAA-K处理0~10cm土层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92%,11.97%,9.06%和6.02%,土壤脲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2.38%,2.33%,0.86%和0.31%,土壤蔗糖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99%,17.03%,20.50%和18.34%,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随土层的增加逐渐降低。与CK相比,施用保水剂显著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降低了小薯率。穴施PAM、穴施PAA-K、沟施PAM、沟施PAA-K分别较对照增产12.08%,10.45%,7.37%和5.22%。【结论】施用保水剂PAM、PAA-K均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及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降低了小薯率,其中穴施PAM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7.
该文从辣椒丰产性、熟性、抗病性等6个方面对参试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代号1525品种平均每hm2产量为32167.kg,比CK1增产24.22%,比CK2增产39.63%,位列第1位;1541-3平均每hm2产量为28954kg,比CK1增产11.81%,比CK2增产25.68%,位列第2位.这两个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建议及时进行品种认定及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38.
缺氮条件下燕麦根轴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比较了缺氮和充足供氮条件下燕麦根组织DNA提取液的电泳图谱以及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别。缺氮燕麦根基部组织梯状DNA的出现证实缺氮条件下燕麦根轴皮层细胞发生了程序性死亡,过去发现的缺氮或缺磷植物根轴内的空腔或通气组织即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果。而且在缺氮胁迫下,根基部细胞首先发生程序性死亡。燕麦根系分泌物的分析结果表明,根系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数量与根细胞的PCD无关,但缺氮燕麦根系总有机酸的分泌量显著大于供氮处理的结果意味着缺氮燕麦根轴解体细胞的大分子物质有可能以有机酸的形式释放。  相似文献   
39.
从4个方面对参试区试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认为:ICPN18#4在宝鸡地区表现优秀,ICPN18#6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40.
为了探明乳酸菌复合制剂在燕麦实际生产中的促生效果,于2021年分别在阴山北麓旱作区和黄土丘陵旱作区同时开展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施肥(A)、常规施肥+乳酸菌复合制剂(AB)、单施乳酸菌复合制剂(B)和不施肥(CK)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燕麦出苗率、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个试验地中各处理变化趋势一致,与CK相比,AB处理显著提高燕麦出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干物质积累量,黄土丘陵旱作区增幅更大。AB处理也显著提高了燕麦穗长、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黄土丘陵旱作区效果最佳。此外,2个试验地燕麦产量与出苗率、成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黄土丘陵旱作区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更高,且性状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