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42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0篇
  7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31.
从栽培措施角度研究了生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对不同生姜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莱芜大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比普通栽培模式产量提高60%,莱芜小姜提高40%。地温24℃和在地温24℃下加热层与姜种距离5 cm处理的生姜生长均优于其他间距(15 cm和10 cm)和不同地温,该条件下生姜产量高,且生长量大,生长势强,品质良好,生姜株高、有效叶数、根茎鲜质量、茎粗、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明显增加;周年3茬次栽培的产量最高。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对生姜生长的影响主要是为生姜提供适宜的生长因子尤其是地温条件,从而打破生姜自然休眠障碍,提高长势,实现周年生产,且对不同品种增产效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2.
[目的]弄清擎天树的木材材性。[方法]从南宁市广西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采集1978年栽培的擎天树为试材,采用排水法测定生材体积,采用体积法及质量法测定树皮率,研究擎天树的密度、树皮率、生材含水率及心材率。[结果]擎天树的生材密度随着树高增加而减小,枝下高以上变化不大,平均值为1.079 g/cm3;基本密度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大,纵向变化随着树高增加而减小,枝下高以上变化不大,平均值为0.578 g/cm3;生材含水率从髓心向外呈减小的趋势,并随树高增加,呈小-大-小-大的趋势,平均值为87.8%;树皮体积百分率和质量百分率均随树高增高而增加,平均值分别为19.1%和20.1%;心材率随树高增加而减少,平均值为13.9%。[结论]该研究为保护我国珍稀树种擎天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3.
通过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为反应前驱体,乙酸或者硝酸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水为反应引发剂,采用3种不同改良工艺(试剂摩尔比不同)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3个家系(N88-031,N88-171,N88-172)木材进行改良,在紫外光老化的作用下,通过测定试样表面色度学和光泽度参数,对其耐光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试样表面的亮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处理3的亮度相对较高,N88-031家系素材的前后差异高达18.1%,而改良材仅为9.0%—9.4%,改良效果明显。3个家系的亮度区别不明显。黄色指数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光照时间越长,黄化现象越严重,处理3的黄色指数相对较低,说明处理3效果相对较好,黄化现象较不明显。N88-172的黄色指数变化较大,光照前后差异高达44.8%,改良后黄化现象有所缓解,但效果不明显,可能是浸渍时间不足导致的。总色差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处理1和处理3的总色差变化相对较小,说明乙酸比硝酸作为催化剂效果更好。素材光老化前后总色差变化较大且不稳定,数值高达9.6%,而改良材仅为1.5%—3.9%,...  相似文献   
134.
以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黄果厚壳桂纤维特性,分析对比各项纤维形态在纵向和径向上的变异规律,初步划分幼龄材和成熟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为954.46μm,属于中等长度纤维,纤维宽度、腔径、双壁厚、壁腔比、长宽比分别为19.95μm、10.96μm、8.98μm、0.82、47.87。根据有序聚类分析法确定黄果厚壳桂幼龄材和成熟材的年龄界定为第26年。  相似文献   
135.
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5.0显示评判引物质量重要信息,通过对扩增鸡脂蛋白脂酶基因第1、第3和第4外显子引物的PCR-SSCP凝胶电泳结果对比,分析这3对引物的重要参数如GC含量以及二级结构等对扩增效果的影响。电泳结果显示,第3对引物扩增相对容易,效果也最好,第4对居中,第1对最差,与引物设计软件给出的信息指标吻合。  相似文献   
136.
对柚木木材的生材性质进行研究,可对人工林柚木的合理加工和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体积法和质量法测定11年生的柚木树皮率,用排水法测定木材体积,并用测定得到的数据分析柚木的树皮率、心材率、生材密度、基本密度和生材含水率。研究结果表明:11年生柚木树皮体积分数和树皮质量分数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在树梢部位树皮率最高,平均值分别为26.26%,25.93%。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心材在根部较大,树干根部心材率最大为47.63%,平均值为34.60%。生材密度随着树高增加而减小,平均值为1.094 g/cm3,自髓心向外,南向和北向都先减小后增大。基本密度随着树高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平均值为0.558 g/cm3,自髓心向外,南向和北向均逐渐增加。生材含水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小,平均值为97.32%,自髓心向外,南向跟北向均减少且数值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研究元宝枫果实发育形态特征以及内含物的动态变化,探索元宝枫果实的生长动态及品质形成规律,为元宝枫的施肥和油脂品质改善以及果实的最佳采收期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4-10月,以北京地区广泛栽培的10年生元宝枫为试材,对果实性状,氮磷钾、可溶性糖、蛋白含量、含油率以及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并分析脂肪酸、各营养物质以及气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元宝枫果实发育过程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子房膨大期、果翅形成期、种皮生长期、子叶膨大期、子叶硬化期。元宝枫果实生长初期氮磷钾含量快速降低,之后总体趋于稳定。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种仁含油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元宝枫果实子叶硬化期中期(花后192 d),含油率达最高值。元宝枫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芥酸含量均较高。花后124~185 d,随着时间的延长,果皮蛋白质含量下降,而种仁蛋白质含量上升,种仁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种仁中神经酸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含油率、蛋白质和芥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溶性糖与油脂和蛋白质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日均气温与蛋白质、含油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油酸和可溶性糖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元宝枫果实的营养物质变化与果实品质密切相关;为改善元宝枫油脂品质,需在树体萌芽前追施氮磷钾混合肥,子叶膨大期前追施氮肥;子叶硬化期为果实最佳采收时间。  相似文献   
138.
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经济,本研究对榆中县南部山区10处山涧溪流水及引洮工程榆中供水站出水口的水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山涧溪流水流量为15~47 L/s,引洮工程榆中供水站出水口的水流量为100 L/s;各调查点水域水质总体状况优良,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有2处水域化学耗氧量略有超标,说明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9.
维生素C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以鱼粉、豆粕、玉米粉和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每100g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00、1 000、1 500 mg的VC(以VC多聚磷酸酯为VC源)配制5种试验饲料,对均重为(37.52±2.19)g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以酚氧化酶(PO)、抗菌力(Ua)、溶菌酶(U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等指标为判据,研究VC对中华绒螯蟹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VC对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PO、Ua、UL、SOD、AKP和ACP等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在适宜范围内,随着vc添加量的增加,PO、Ua、UL、AKP和ACP活性显著增强,从而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而SOD活性则显著降低(P<0.05),表明VC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中华绒螯蟹体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综上所述,VC作为免疫刺激剂能有效地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且VC适宜添加量以500~1 000 mg·(100g)-1饲料为宜.  相似文献   
140.
溶胶-凝胶法调控木材表面附着二氧化硅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使木材表面附着二氧化硅薄膜,以改良木材表面疏水性、抗老化性等性能。通过SEM、EDAX、FTIR等研究二氧化硅的形态、结构、分布及其与木材表面结合的方式等,使用抗老化性、润湿角表征二氧化硅改良材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木材表面附着一层厚度为40μm的二氧化硅薄膜,且薄膜的厚度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该二氧化硅薄膜具有疏水性,润湿角的平均值为101.6°,其润湿角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改良材的润湿角在人工老化后,其变化量明显小于素材,抗老化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改良材的抗光变色能力是素材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