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篇
  23篇
综合类   56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气温持续变暖,改变了气候特征,影响区域水文循环。这一现象会使得黄河中游流域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面临严重挑战。采用一种综合评价体系对黄河流域中游20个全球气候模式(GCM)在历史时期(1961-2005年)的优劣性进行了评估,筛选出了适应性较好的前6种气候模式,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生成了一种集成气候模式(EGCM)。基于地面观测资料对EGCM在研究区降水和温度的预测性能进行了评价。在代表性浓度路径RCP4.5和RCP8.5下,采用EGCM对未来时期(2021-2065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气候模式,ACCESS1.3、CSIRO–Mk3–6–0、IPSL–CM5A–LR、IPSL–CM5A–MR、MIROC5和MRI–CGCM3等6种气候模式可以较好的反映黄河中游流域的气候特征。EGCM可以较好的重现研究区气候要素的整体变化。与历史时期相比,EGCM预测黄河中游未来时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年极端降水量将分别增加约5%和12.5%。研究还显示,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温度将分别增加1.94和2.41℃。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冬瓜首雌花节位基因(FFFN)进行遗传分析和定位,为FFFN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以首雌花节位差异显著的冬瓜高代自交系材料B214 (P1)和B227 (P2)及以P1为母本和P2为父本构建的F1(P1×P2)、F2、B1(F1×P1)和B2(F1×P2)遗传群体为材料,采用6世代混合模型分析方法对FFFN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SNP遗传图谱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冬瓜FFFN遗传符合E模型,主要受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及2对主基因的加性互作效应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结合已构建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仅检测到1个与FFFN相关的QTL位点(FFFN2.1),其对数优势比阈值(LOD)为11.7,贡献率为32.1%,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Marker 61668-Marker 39179,物理距离为7.64 Mb。通过标记加密将FFFN2.1定位在InDel2和SSR91之间的1.38 Mb范围。候选区间内有28个候选基因(Bhi02M001022~Bhi02M001049),其中11个基因没有功能注释,其他17个注释的功能基因包括生长素反应蛋白(ARF)、逆转录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三角状五肽重复蛋白等。【结论】冬瓜FFFN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主效位点FFFN2.1定位在InDel2和SSR91之间,结合功能注释推测Bhi02M001033为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3.
正茶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umura)是皖垦茶业集团茶园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若虫危害茶树新梢,受害后牙叶生长停滞,发芽减少、牙叶枯黄、质地变脆、甚至枯焦,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每年5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为发生高峰,危害面积超过1667hm2。由于茶园长期使用菊酯类和有机磷化学农药防治,使得茶小绿叶蝉产生了较强的抗性,为此我们进行了苏云金杆菌防治茶小绿  相似文献   
24.
蒲公英为药食同源的一种传统植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的功能,蒲公英提取物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而植物内生真菌可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代谢产物,可为抗菌化合物的开发利用开辟新途径。从蒲公英中分离获得蒲公英内生真菌,并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铜绿假担孢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白色念珠球菌(Candida sporogenes)等病原菌进行抑菌试验,对蒲公英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其中菌株PGY5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0.16 m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为0.31 mg/m L。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铜绿假单孢菌和白色念珠菌也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0.31 mg/m L,最小杀菌浓度(MBC)值为0.63 mg/m L。通过对菌株PGY5的IT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菌株PGY5为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与Aspergillus fumigatus JQ356539具有100%的相似性。通过LC-MS/MS检测在内生真菌PGY5乙酸乙酯层中发现了一种活性成分木犀草苷,其常存在于蒲公英叶中。  相似文献   
25.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黑曲霉(30582)作用下油菜对潮褐土Cd、Zn复合污染胁迫的耐性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接入黑曲霉菌液对油菜地上部干重总体上无明显影响,且降低了油菜对土壤Cd、Zn的吸收量。加入黑曲霉菌液后,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较对照最高分别降低了31.60%,37.82%;地上部和地下部Zn含量较对照处理最高分别降低了35.12%,35.74%;土壤有效态Cd、Zn含量显著减少,较对照最高分别降低了30.51%,39.64%。综上,黑曲霉有效地降低了污染土壤中Cd、Zn的生物有效性,对土壤中低浓度重金属污染的原位固定表现出较佳的效果,具备应用于修复Cd、Zn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26.
不同微生物促腐剂在鸡粪好氧堆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微生物促腐剂在好氧堆肥上的应用效果,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添加3种不同的微生物促腐剂,在好氧条件下进行了高温堆肥试验。在堆肥的不同阶段测定物料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种子发芽指数及温度,研究3种促腐剂应用过程中以上指标的差异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促腐剂可以加速鸡粪腐熟,添加秸秆调节物料的碳氮比(25/1)可以更好地促进菌剂发挥作用,添加微生物促腐剂M2的处理较对照提前8d达到高温期,养分保存效果优于菌剂M1和M3,全氮、全磷、全钾的最高保存率分别为36.36%,8.26%,23.53%。  相似文献   
27.
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氮素和磷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素和磷素供应水平。在调节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氮素和磷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在调节秸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28.
通过论述效益农(林)业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围绕浙江山区效益农(林)业的三种主要类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特色品牌型,生态观光型)进行剖析。同时在分析浙江山区效益农(林)业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效益农(林)业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29.
胶质芽孢杆菌对印度芥菜富集土壤Cd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灭菌土培试验研究分别接种0,12.5,25,37.5,50,62.5ml/盆活菌浓度为1×109 cfu/ml的胶质芽孢杆菌,对印度芥菜修复Cd污染土壤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接入胶质芽孢杆菌菌液25ml/盆时,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对Cd的提取量分别为其他接种量的1.10~1.48倍,1.32~1.77倍。以不种印度芥菜作为对照,种印度芥菜处理的土壤Cd随着时间的变化去除效果有所不同,接菌后14d左右土壤Cd含量最低,收获时土壤Cd去除率可达到20%,显著提高其植物修复效果。同时,不同浓度的胶质芽孢杆菌均可以促进富集植物的生长,印度芥菜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提高3%~16%,4%~61%。综上,胶质芽孢杆菌不但可以提高污染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而且可明显促进超富集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30.
应用600g/L吡虫啉FSC、44%吡虫·氟虫腈FSC、300g/L氯氰菊酯FSC、60%戊唑醇FSC、4.23%甲霜·种菌唑ME 5种药剂不同配方包衣‘先玉335’和‘金庆’2个玉米品种种子,验证各药剂对当地玉米出苗的安全性、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包衣后对出苗安全,且有很好的保苗、壮苗、增产作用,增产率最高可达19.6%。吡虫啉400、500、600、80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以及吡虫·氟虫腈240、48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对丝黑穗病防效均可达84%以上。吡虫啉80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以及吡虫·氟虫腈240、48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对‘先玉335’玉米上的蚜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1.6%以上。吡虫啉500、60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以及吡虫·氟虫腈480mL+戊唑醇150mL+甲霜·种菌唑100mL组合对‘金庆’玉米上的蚜虫防治效果较为突出,防效可达81.1%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